罗毓嘉《阿姨们》透过自身经验,阐述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让小孩知道不管你爱谁或怎样的性别,都很好。

文|罗毓嘉

性别平等教育是给我们适当的名字

一、同志教育──或说性别教育──真的只是给每一个性少数的孩子,一个可能的名字

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是谁,也让异性恋的孩子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男生爱女生,女生爱男生。

男生可以爱男生。女生,可以爱女生。

有的男生,觉得自己是女生,也有的女生觉得自己是男生。

有的男生女生,爱的是男生跟女生。

教育会让每个人知道,不管你爱谁、你爱的是怎样的性别,都很好。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甚至不需要教导,就懂得了。

至于还没懂得的孩子们,则是从大人口中学会了负面的、攻击的词汇,那是他们唯一拥有的词汇。

性别教育是重要的,它指物命名,让每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可能是谁”。

然后,当事物与爱的样态为光线所照耀,人们就懂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好可怕的。


图片|Photo by Michał Franczak on Unsplash

二、我“发现”自己是同性恋的那一年,一九九九年的春天

那些青春的躁动,那些对于班上体育股长的醋意大发,有一阵子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对我的死党在意到几乎无法与他再当朋友──那短暂的几个礼拜。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谁。

某天午餐时间,班上的一个女孩子跟我在学校远远可以看见男孩们在楼下打着篮球的角落,听我说着自己。

她说“唉你会不会是喜欢他啊?”我说怎么可能?

她说“其实你可能就是同性恋啊,没有什么啦。”

一九九九年,那时候的学校图书馆里头还只有一本讲性与性别的中文书,可能是一九八九或者一九九○年的译本吧,我翻找。

同性恋?那会是我吗?──书里头,现在回想起来也就差不多是盟盟最喜爱引用的不知何年何月发表的所谓“科学研究”说,同性恋者通常有着较低的社经地位,较高的自杀率,较短的平均寿命。

通常有忧郁与自杀的倾向,以及爱滋病。

同场加映:不要带同性别回家结婚?从泰勒丝的演说到台科大毕典致词事件:给毕业生们像样的演说

同性恋。那是我的名字吗?我会早死吗我会得爱滋病吗我有忧郁与自杀的倾向吗?

幸而很快度过了那个荒谬的春天,我考进了一所每个人都在翻墙、都没在念书,而后被我们昵称为北一女中南海分校的高中。

不久后我就知道,其实我并不孤独。我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性恋。我不是。

我在高一上学期即将结束时,在班板上说,“或许大家在猜测着,我就不再隐瞒了。我是一个同性恋。当你决定不再跟我当朋友时,我会希望你想想,是因为我这个人,还是因为,我是一个同性恋。”

我的同学们嘻闹着说,早就知道了。你是不是喜欢那个某某某啊?

我很幸运。但也是在同一个时代的二○○○年,并不是每一个男孩都那么幸运拥有一群觉得“这没什么”的男孩们。

叶永鋕的故事,后来,你们都知道了。

所以当他们说,我们不需要同志教育。当他们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想要啐一口口水在他们的眼睛。

但当我这么想,我只是觉得眼泪快要掉下来。


图片|Photo by Christian Sterk on Unsplash

三、这天下班,我走在古亭的街头

身为一个同性恋很辛苦,忙了一整天还得去运动,运动前后还得喝豆浆。

我走得很快。我的前面有三个少年男女,二十出头岁的年纪吧?

他们在人行道上并肩走着,当前方有脚踏车骑来,我便走到他们的右侧,顺势分开了行伍,超越了他们。

他们嬉笑着──是那么年轻的声音从我的背后传来──说,唉那个13、14、15号公投啊,一定都要去投唉⋯⋯虽然我是直男啊,但是⋯⋯一定要投啊,那个萌萌吼真的是蠢毙了⋯⋯台湾就是台湾嘛,不要再用什么中华台北了超奇怪的⋯⋯三案都要同意啊,那有什么好说的⋯⋯

断断续续的交谈,隔着耳机传来。

我并不能每个字句都听得那样真切,甚至不确定他们有没有看到我公事包上挂着的,小小的彩虹旗。

但我真想转过头去,对他们鞠躬,说,谢谢你们。

真的谢谢你们。

延伸阅读:“美丽不是长得好看,而是你感觉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装、涂指甲,自创美妆打破性别框架

四、当我们有了名字,我们才能够为自己生命的一切细微琐事,找到足以安置的抽屉

是的,我是一个同性恋。

我的成长历程让我不需要更早知道自己是谁,依然能够成为我现在的样子。

可是,对于那些非典型的,男身女相的男孩们,那些长得豪迈阳光的女孩们──他们甚至不需要是同性恋,而只不过是不符合社会性别期待的孩子们──早一点知道,其实自己“这样”,也没什么。

他们的人生会不会因此不辛苦一点?顺利一点?

一点就好。哪怕是一点就好。


图片|Photo by Liam McGarry on Unsplash

五、同志教育──或说性别教育──真的只是给每一个性少数的孩子,一个可能的名字

你可以是自己觉得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那也没什么。

教育就是这样,它告诉人们一切的可能。

你可以是多数,而你也懂得尊重,包容少数。

当少数受到欺凌,你知道这是错的,你知道,你可以为他们挺身而出,因为总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那甚至无关乎他爱谁,你爱谁。

教育,是告诉人们,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一个拥抱。

而不必是谎言,不必是柜子,不必是那些被倒在同性恋书包里的厨余。

其实,每一个人本来就都是不一样的啊。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可怕的。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