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对自己“是否正常”而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吗?透过《骊歌行》的故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觉察,破除正常迷思带来的焦虑!(内有剧透,请斟酌阅读)

我从事心理谘商工作已有近八年,我经常会遇到来谈者问我:“我正常吗?我这样是不是有病?”他们希望我能回应这个问题,彷佛他们的困扰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自己担心或认为自己不正常。

我通常会先试着理解他的想法,询问:“你所谓的正常,是什么样子啊?”

“就是像别人一样啊!”我最常得到这个答案。

接着,我还会继续追问:“别人是什么样子呢?还有你说的‘别人’是哪一位呢?”来帮助来谈者觉察自己的标准来源。

因为在不同的文化或时空背景里,正常的定义并不相同。

例如,在华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讲求圆融是常态,但是放在讲求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里,可能会被当成异类。


图片|《骊歌行》剧照

在你的文化里,养不教,是谁的过呢?

我们先从教养的角度来聊聊《骊歌行》里的性别文化。

《骊歌行》是部轻松有趣的宫廷剧,时代背景为太平盛世的唐朝,讲述商贾之女傅柔,因绣工了得而被皇后召入宫中,后来因她为人正直聪慧,受到皇后的青睐与赏识,最终成为掌管六局的傅尚宫。

剧中赵王受奸人挑唆叛变,皇上得知后为之震怒,即派兵讨伐赵王,后来赵王返京跪求皇上饶命,皇上不忍痛杀亲儿,便决定留其一命。

然而,皇上却认为赵王的母亲养儿不孝,有不教之大过,应以命抵过,此时身为宫中女官的傅柔,她试图进谏:“子不教,父之过。”

皇上为此大发雷霆,怒斥傅柔:“赵王逆天行事,自作孽不可活,难道要把这笔帐,记到朕的头上吗?”此言吓得皇后与众皇子下跪,试图安抚皇上的情绪。

唯有,傅柔不畏惧,直言进谏:“陛下英明,赵王是自作孽不可活,这帐不能算在父亲的头上,那难道要算在母亲的头上吗?”在唐朝人的耳里,傅柔说了会犯“死罪”的话,因为她挑战了唐朝的性别文化与皇帝的威严。


图片|新浪娱乐

试问,在你所处的文化里,养不教,是谁的过呢?

也许,你比较站在皇上的角度,认为教养是女人的责任,事业才是男人的责任;但也许,你认同傅柔的想法,在养育孩子方面,父母都具有相同的责任。

其实,每个种族都有其蕴含的文化,缩小到每个社会、城市、乡镇,甚是家庭也有独特的文化,只要符合这些文化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但若是不符合这些文化,就会被冠上“不正常”的标签,甚至会公认为足以杀头的死罪。

同场加映:为你挑剧|《我们的蓝调时光》实现梦想才能快乐?认赔沉没成本,换个方式就能带来幸福

正常的迷思,是我们焦虑的来源

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所谓的“正常”,就是强迫自己塞进各式各样不一定会合脚的鞋子里,只会让人走得歪七扭八,难以保有原本的姿态,走不到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但这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加快乐,反而更加受到“正常”的束缚,对“不正常”产生焦虑。

就像女性怀孕时得定期产检,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而无论在检查前或检查后,那对不正常的恐惧之心,随时都能吞噬我们原本平静喜悦的心情。

我们对“正常”太过执着,带给我们无谓的焦虑与恐惧,我们可以试着破除正常迷思,还给自己一个太平盛世的时代。

延伸阅读:“迷茫是正常的,请你可以再相信自己一些”每一个当下,你都已经做出最好的决定了


图片|《骊歌行》剧照

一、从社会文化再探焦虑的来源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常想着要如何转移注意力,来忽视或压抑焦虑的情绪;或者,强迫自己做出很多的行动,减缓或解决焦虑的情绪。

但无论我们怎么做,始终都会发现焦虑并不会因此消失,仍旧时不时找上门。

建议你可以试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重新理解自己的焦虑来源,试想你的焦虑是否和所生所长的环境有关呢?

例如:身为女性的妳,总是对容貌与教养感到焦虑;而身为男性的你,总是特别焦虑于事业与成就?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焦虑,并不是要帮助我们把责任推卸给社会环境,而是邀请你重新为自己负起责任,洞察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并且有意识地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图片|《骊歌行》剧照

二、洞悉社会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符合社会的期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过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同,最乐见的是我们与社会抱持着适当的距离,有一部分符合社会的期待,但也有一部分符合了自我的期待,形成了良好的自我认同,认为自己足够好,就像《骊歌行》的傅柔虽身为女子,但其家族却愿意让她发挥自己的才能,掌管綉坊。

然而,最不乐见的情况,人们无法与社会抱持适当的距离,一心只想符合社会的单一标准,不符合的人就会遭受各种羞辱,形成负面的自我认同,下意识地认定自己非常糟糕。

如《骊歌行》的太子与伎人交好,但皇上为了保持皇家的颜面,不仅谴责与羞辱太子的行为,甚至还要求太子要亲手了结伎人的性命,这会对太子的自我认同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你会喜欢:《换乘恋爱2》从最虐到最甜!空姐海恩的告白:谢谢你的爱,让我成为这么宝贵的人

三、重新认回自己身为人的渴望

雪瑞儿.保罗她在《焦虑是礼物》书中提到:

“当我们花费青春时光,试着把自己塞进正常的框框里,结果却在长大之后发现,我们最崇敬的人,是那些勇于活在框框之外的人。”

而《骊歌行》里的傅柔,就是活在框框之外的人,她在皇帝盛怒时,仍选择拚死进练:“如果陛下认为微臣刚刚说的话,都是妄言,毫无可取之处,那就请陛下赐微臣死罪!”愿意用生命为自己的信念负起责任。

这种以死明志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要效法,但我们可以抱持着以死明志的精神,去思考——这辈子你最想坚守的信念是什么?在此生,你最想怎么活?

重新与社会文化拉开距离,提起勇气认回自己身为人的渴望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