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成年了,却还像个孩子?心理师:父母适时退一步,孩子观察现场练习成熟,因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学会负责。

就因为你成年了,不代表你已成熟

网路戏称“华人父母的三大谎言”是:红包钱我帮你存起来、长大再谈恋爱才会遇到好对象、等你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

父母会说“上大学”是成年,你成年我就不要求你这么多。于是许多孩子高中时疯狂努力,就是想要把志愿填去离家远远远的地方。

然而,当我们以“成年人”的身分,生活在大学、甚至念到研究所时,这才发现:我们,其实还没有长大成熟。

一个现象是:面对还不成熟的自己,我们会把面对现实的期限往后推。大学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念个研究所好了。研究所不知道毕业可以干么?那再补习考试好了。考完不确定是不是自己要的,那就⋯⋯

直到三十岁大关逼近,青年突然不“青”,开始熟掉、黄掉了。这才发现,最大的谎言,不是“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

而是:“只要上了大学,一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就会长大成熟。”


图片|Photo by haicro on PIXTA

成熟的熟,是熟练技巧的熟

成熟大人的“熟”,是熟练现实的“熟”。因此,就算到了熟男熟女的年纪,只要处理事情的技巧生疏,仍然不算成熟。更糟的是“未熟先烂”。

记得以前家里买释迦回来。当小孩的,总是等不及想吃。但不熟的释迦不够甜,于是家人会拿报纸把它包起来,藉此催熟。

不过,如果包得太久,报纸都不拿起来,这熟就要变成“烂”了。

为何“熟会变烂”?

我曾经遇过一些在 20 多岁人生卡关的来访者,他们在 10 几岁的时候,是相当意气风发的。他们掌握了补习班与家教的祕笈,加上疯狂努力的念书,拼上了永远的第一名。

就像是用报纸包着的释迦,很快就透露了芬芳果香。

然而,到了念大学以后,他们并没有把裹在身上的报纸拿下来。甚至,有些担心跟不上的人,还会加入第二层、第三层报纸。

他们,希望自己能熟得更快。却没发现:努力过熟,就会烂。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熟练技巧的“熟”,是一次又一次从现场学习的熟。

有些人到了大学、出了社会后,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们觉得:努力,怎么没有用。

其实,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因为:补习班式的闷头努力,让人缺乏对“现场”的观察力。

即使到了成人的身心灵课程中,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学员渴望“完美的解题策略”。有些课程也抓准这点,承诺提供“必中”的绝招。

其实,成年却不成熟,是因为不愿看清现实,也就是“现场正在发生的事。”毕竟,拥有万用的大绝招,或是万能的照顾者,确实感觉比较爽⋯⋯

但,报纸迟迟不拿掉,有一天就会烂掉。

同场加映:心理师看《我们的蓝调时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个方法放下受害者情节、稳定内在力量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负起责任

我在《一个来自器官世代的鬼故事:“金孙”和他的姊妹们是如何长大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器官世代”的概念。

“器官世代”的意思是:华人大家族有个倾向,是把每个人的身体当成工具。比如:勤快的媳妇是“手脚”,养在那边的小孩出“嘴巴”等等。

越来越多人想要突破传统的限制,却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器官”,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比如:许多来做心理谘商的人,一方面伸手跟爸妈要钱,另一方面则是抱怨爸妈给的,都不是他要的。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当然,适当地处理亲子间的恩怨债,是可以帮忙双方关系变好。但如果一直抓着“恩怨”不放,又跟父母拿好处,又瞧不起父母⋯⋯

其实是不把父母当人看,也不把自己当人看的一件事。父母与小孩的心理界限是双向的,而不是双标。

要当一个完整的人,就需要负起责任。负起责任的意思是:不是只有你是人,爸妈也是人。

爸妈靠得太近、管得太多,当然可以有界限,让自己退后一点。但就不可以同时伸手要钱,甚至扬言“这是你们欠我的。”

从“王子公主”到“成熟大人”,最重要的差异就是:把自己当人看,也把对方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