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不是嘴上说说,又或者从从没照顾过的媳妇/女婿身上得到,尤其是在结婚后的婆媳关系中,需要的是互相尊重,与愿意了解彼此的良性沟通。

文|郑莲喜

一九九五年一月,我的相见礼,像是结了霜的窗外风景一样遥远。不知是年纪大,还是自己曾经历过,在女儿的相见礼结束后,我摸索着记忆,彷佛窗上的霜融化,记忆也一一浮现,我想起当时恭敬的问候和长辈们说的话。

当天我与老公和各自的父母分别坐在两边,天真地任幸福溢满我的心。

老公是家中长子,我在家排行第四,双方父母的经验值也有所不同,我爸妈已经办过两个姐姐还有哥哥的婚礼,因此早就体验过儿子和女儿结婚的不同,也知道首尔女婿和忠清道女婿的差异。

公公说着:“谢谢你们把养育得这么优秀的女儿,嫁到我们家。”当作问候,婆婆则以“我会当作是多了一个乖巧的女儿。”开启话题。

爸爸回说:“她有很多不足之处,也还没完成学业(当时我硕班二年级),让人担心啊!”倒是妈妈没有多说话。

双方父母平静地讨论结婚的日期和地点,确定了时间和场所之后,就开始交换家中其他孩子的情报。那时的相见礼虽然像是结了霜的玻璃窗,然而公婆所说的话——“把女儿嫁到我们家”和“多了个女儿”,却没有在我心中消融,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整个过程流畅顺利,没有争吵和伤心,我们结婚了。

结婚之后,对我们有诸多好奇的公婆嘱咐要一周打两三次电话问候,我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于是乖乖打了电话问候,这件事却也自然而然变成了我的责任。

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多半只是关心早餐吃了什么、衣服有没有穿暖等琐碎小事。还在读硕班二年级的我,早上被老公载到学校上班,下班后也是坐老公的车回家。

在我怀孕后,问题很多的婆婆开始照三餐打电话,打到家里、打到研究室。婆婆是国小老师,早上上班的时候问我早餐吃了什么,中午吃完饭也问,下班之前还会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她的重点永远只有一个——妳要好好吃饭,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妳要健康,老公才能过得舒心。

放下话筒后,“把女儿嫁进我们家”和“多了个女儿”这两句话的意思,深深印在我心中,我终于明白,原来那两句话的意思是“娶进了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照顾儿子的女人”。

编辑专文: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大 S 反而力劝别人不要生子:“如果只为传宗接代,那很荒谬”

距离生产前一个月的时候,电话铃声于我已经像是害喜一样令人不适,我本身并没有害喜症状,但在我身上,那些害喜普遍会有的问题,全都可以适用在电话铃声上。

即便如此,在我记忆中,我仍然会接起电话,轻声细语地回答,就算我心里想,“有哪个女儿会明明不情愿,还温柔回话?”也还是因为婆婆是我所爱之人的母亲,而保持着礼貌。


图片|Photo by rrrr on PIXTA

我知道“孝心”并不是一种由上往下流动的自然情感,从我爸妈的人生当中,我也了解到孝顺是子女对父母付出的一种逆行的爱。

问题是我爱的是我老公,而不是我老公的爸妈,他们不去要求我老公敬孝,而是来要求我这个没见过几次面的媳妇,在彼此培养出更深的感情之前,就想要从我身上得到这样的爱。

从来没接受过的爱,又要如何回报?他们怎么会觉得这有可能做得到?

然而二十几年来,我在身体力行这些行为的父母膝下成长,看着那些被称之为“孝道”的举止,领略了对待长辈之道,因此我闷不吭声。

我一放下电话筒,老公就变得小心翼翼,满脸歉意地对我说:“我妈是只要想知道,就一定会追根究柢的个性,妳就多体谅一下吧。”

然后说自己妈妈长期体弱多病,生了两个孩子身体太虚,连韩医师也叹气、或是认识的僧人说妈妈活不久云云,试图用这些故事摆脱危机。

当时我忍着内心那股听到电话铃声就会像害喜一样想吐的不适感,拿起话筒,平复自己的心情,想着:这总有一天会过去。

延伸阅读:脱离“我被婆婆杀死”阴霾,打破情绪勒索循环:不让对方讲的内容,成为你的软肋


图片|Photo by aijiro on PIXTA

生完女儿后,我在娘家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妈妈尽心尽力照顾喂母乳的我,为了手术后行动不便的我,在小餐桌上精心准备了饭菜。

女儿抿嘴要喝奶的时候,我问说:“妈,我先喂奶再来吃饭吧?”

妈妈立刻斩钉截铁地说:“妈妈肚子要先吃饱,母乳才会顺利分泌,妳先吃吧!孩子不会因为这十分钟就出什么事。妳不用担心,慢慢吃,我先帮妳抱着小孩安抚她。”

外婆话说得坚决有力,女儿也只是在外婆怀里舔舔嘴,并没有哭闹。

坐完月子到婆家,公婆抱着孙女,看她酣睡时轻轻颤动的鼻子嘴巴,脸上堆满笑容。这是生下女儿后,时隔一个月才来拜访公婆,我准备好晚餐正准备吃饭时,到了喝奶时间的女儿开始嘤嘤哭闹。

我坐在餐桌前,拿起汤匙正准备喝汤时,婆婆说了我一句:“先喂完奶再吃吧!孩子要饿死了。”

我不自觉地叹了口气说:“好,我去喂。”刚刚忙着准备晚餐,久违的劳动之下肚子正饿,我忍着饥饿朝女儿走了过去,女儿吮咬着乳头,用水汪汪的大眼盯着我看。

我心里想,就是因为这样,父母才会对诞下女儿感到难过吧?就是因为这样,公婆才会感谢媳妇嫁进来吧?

也深刻地明白到,公婆认为自己多了个女儿,内心真正高兴的是什么。

推荐本书:说爱妳的人如果不尊重妳的选择,那就不是爱妳!一个母亲对婚前女儿的告白

公婆并不是行事过分的人,他们都是极其平凡和传统的人,只是我似乎是从那一刻起,清楚开始意识到我所感受到父母亲的样子,竟然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生下老二,从教师职位退休的婆婆帮我坐月子时,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使儿子哭着要喝奶,我也还是坐在餐桌前吃饭,婆婆说:“孩子肚子饿了,怎么办?”

我低着嗓音对婆婆说:“妈,又不是喂牛奶,我要先好好吃饭,才能顺利分泌母乳,等个十分钟不会出什么大事。我吃饭的时候,请您帮我抱一抱孩子吧!”婆婆盯着我,满是惊讶地抱起孩子。

“哎呀,肚子饿了吗?等妈妈吃完你才能吃,再等一下吧!”婆婆抱着宝贝金孙说。


图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我们的文化中,透过体制教育教导平等,却又要人恪守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要包装自己也是件累人的事。

我希望以后这社会不会再有“媳妇是嫁进来的”,或是把“媳妇当作自己女儿”的想法。

不论是和儿子结婚的媳妇,还是和女儿结婚的女婿,他们需要的都不是一句“当作女儿、当作儿子”的宣言,而是时间——互相尊重、慢慢了解彼此的时间。

你会喜欢:“婆婆说我若出差,会让老公挨饿”媳妇的厌世日常

孝顺这种逆行的爱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十分宝贵。

我认为行孝是一件美事,只是如果在牺牲人生为子女奉献、历经风霜与痛苦付出这些爱之后,哪怕是想获得一半也回报(孝)的话,不是应该从有办法回报的亲生子女身上索取吗?

或许是因为父母亲也很清楚,敬孝有多麽困难,他们才会从“像女儿一样的媳妇”、“像儿子一样的女婿”,而不是自己的孩子身上索要,因为行孝是如此的大不易。

女儿的相见礼之后,我自我反省,我的儿女不管身在何处,都是反映了我的人生与存在的人,我反省自己是否把太过传统的行为模式教给了他们,让他们从称之为“孝道”的风俗中,以及我身上,学会了这样的习惯与习俗。

我也不禁想,“我一个人暂时辛苦点就没事了,这一次就放弃坚持吧!”无数诸如此类顺从的举动,还有与平等两字相距甚远,有形无形中展现的那些没有原则的行为,是不是都在不知不觉中,对我的儿女产生实质影响,并传承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