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学习理财的你,是否也对他人的财商之路感到好奇?今天就来看看 Podcast 节目《人生实用商学院》主持人吴淡如,如何摆脱多年来的理财黑历史,持续向富有人生迈进!

拥有法律、文学、商学背景的作家吴淡如,现在也是 Podcast 节目《人生实用商学院》的主持人,2020 年至今就拥有超过两亿的下载量,日日更新、陪伴听众在财商领域共同成长。

过去对钱一窍不通的她,曾踩过许多理财上的“坑”:好心借钱给别人,却总是有去无回;把钱交给妈妈处理,却被拿去买保险,受益人竟然还是亲戚;自己拼命学习、精挑细选买进的股票,最后居然下市了⋯⋯

尽管付出了许多沉没成本,然而每一次挫败,都让她的理财之路更进一步,现在也过上了物质和心灵都富足的快乐人生。

如果你也想了解吴淡如的理财成长史、找出自己的金钱迷思,就继续看下去吧!


图片|好房网 提供

永远不要因为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女人迷深知理财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性,因此开设“钱钱与它的产地”专栏,我们曾提到:“理财,就是分配手上暂时剩余的生存资源”

但是,对于收入不多的社会新鲜人、小资族,和平均薪资较低的族群来说,扣掉林林总总的日常开销,真正能运用的钱便所剩无几,许多人也会为了较高或较稳定的薪水,去做自己不太有兴趣的事。

以这样的社会观察为前提,我们把握访谈机会、殷切地询问淡如姊:她年轻时,是否也有同样的困境?

淡如姊说,自己出身普通家庭,本身对经济的顾虑较少、物欲较低,求学路上选的一直是自己喜欢的文组领域,没有为钱改变自己的学习志向。

大学毕业后,就算还在念研究所,也从来没有跟家里拿一毛钱,“虽然有一段时间穷过,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穷苦过。”

21 岁出书,一出社会就担任报社记者、撰稿维生,三万多块的月薪和正职之外的稿费收入,很快就让她年薪突破百万,甚至在三十岁那年成为畅销作家,收入逾一千两百万。


图片|吴淡如 脸书

听到这样的数字,许多人可能会惊讶得掉下巴,但在淡如姊的眼里,一切绝非理所当然。

“有稿子我就写,因为我只会写稿。当时为了多赚一点,下班后我当报社广告部的文案小妹,他们给我的稿费甚至比我的本薪还高,也累积了我的第一桶金。”

“虽然这笔钱去欧洲游学一年花光了,但这份难得的经验,培养了我的基础商业文案能力、熟悉供需双方需求,也对后来我做生意有很大的助益。”

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用心打磨、提升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淡如姊数十年来的致富基本功。

“不管你做任何行业,只要你做得好,那么就会有人给你比较高的薪水,像我就一点也不适合去无尘室工作——我很敬佩他们,但从来没有因为薪水羡慕过谁。”

“你要想办法精进自己的专业,不管是多么冷门的科系,我相信就算你好好专研甲骨文,也会很有出息。永远不要因为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淡如姊鼓励我们,跟随本心、做喜欢的事,并且做到专业上的极致,以自己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延伸阅读:钱钱与它的产地|女人买房该考虑什么?吴淡如:5 个问题,找到最适合你的家

理财先理脑,脑袋空空什么都理不好

近期淡如姊推出新书《人生实用商学院:富有是一种选择》,我们好奇淡如姊在慢慢“变富”的路上,做过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

“如果我的回答是去读书、多读书,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昏倒。但这是真的!多读书、建立理财逻辑,理财先理脑才是最重要的。许多人梦想瞬间致富,但这是不可能的。”

淡如姊举了股神巴菲特为例,“巴菲特最大的财富,是五十岁之后才赚到的,而他的金玉良言,就是要你不要急着变有钱。”

40 岁,淡如姊为了学理财,跑去读了商学院,“我在念商学院之前,做任何财务决定都用感性,理由听来很奇怪,也难怪会失败!”

然而,念着念着她才发觉,其实一个人理财的成功与否,跟读不读商学院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商学院里,理财理得好的教授也不多!”

不过商学院系统性的训练,确实改变了她长年以来的思考惯性。她在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博士班时候,钻研深感兴趣的宏观经济学,让她学会用新的视角去看待整个商业世界。

商学院并不是致富的必备之路,但“理脑”却是变有钱的开始,是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开始的行动。

淡如姊也分享,如果一个人想学理财,好好阅读大众理财书籍就可以有很好收获,像是她特别推荐的《致富心态》一书,内容出自在金融圈打滚多年的有钱人,就算是理财新手,也能受用一生的致富观念。

“读书使你不人云亦云,对于市场波动比较波澜不惊,有自己的看法和积蓄财富的步调很重要。对我来说,保守而缓慢,并且让自己健康活得长,才是对的。”

猜你想看:钱钱与它的产地|把储蓄当订 Netflix!每月存钱“自动扣款”,安心花剩下的钱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

我们想知道,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她会希望年轻的自己如何理财呢?

淡如姐回答,我会要求自己做到两件事:

1. 将理财和生活帐户分开,先扣下要存的钱,剩下再花。

2. 有纪律的投资。每月将 20% 以上的收入投进理财帐户,并以定期定额存股或买基金、有配息就再存入;如果手边没有太多钱时,就先不投资个股。

她进一步以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为例(不配股,所以比较好观察变化):

从她大学毕业至今的三十多年(从一股 2500 美金到超过四十万美金),如果当年买了一万元,现在就是 165 万,而若是定期定额投入,财富势必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有耐心、有方法、不要管短期波动,你就可以财务自由。人类世界是必须往前走的,而通膨是持续的(适度通膨也是财富增加的推手),而这世界上最怕的就是想要像中乐透一样、下赌注的投资人!”


图片|吴淡如 脸书

给理财完美主义者的 3 个避雷心法

仔细观察生活周遭,不难发现现代人普遍对金钱感到焦虑,也有许多人拥有理财上的“完美主义”性格。

以投资股市来说,担心自己太晚开始、害怕失败,或坚持等到最低价才愿意进场,这些都是新手常有的状况。

“这些迷思是买低卖高的幻想,是需要被矫正的。”淡如姊一语道破了个中盲点,她分享多年来,她累积的三个投资避雷心法。

1. 股市中没有神仙人物

在多年前、还没有 ETF 的年代,淡如姊认识一位“神仙级”的财经畅销书作家,而当时的她正犹豫该将 250 万当作房子的头期款,还是拿去投资。

考虑过后,她决定按着对方的指引,将这笔钱全数拿去买基金,没想到却迎来了股市黑暗期,她买在牛市最高点,熊市时最低曾经变成 100 万,经历四年,赎回时只剩 150 万。

“我投入 250 万买基金的那个时候,台北永康街的中古屋大概是每坪 35万!”

股市中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所谓的神仙人物,自己的钱自己决定最好!


图片|吴淡如 脸书

2. 尽信书跟依靠半仙没啥不同

吃过专家的亏,她买了一份非常畅销的财经杂志,决定自己做功课、自己去找“相对便宜”的好股票。但是,学会一招半式就去江湖闯荡的人,其实比什么都不会的人更危险。

当时淡如姊准备了 100 万,精挑细选了三档股票,过了一年只剩下不到30万,当中甚至包含了下市的股票⋯⋯

“我绝对不是要大家别看书,而是要从书中萃取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原则。像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和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的书为什么很少人挑战?

因为他不会告诉你花俏的方法或绝对赚钱的技巧,而是人人能懂、禁得起时间考验,并且他用了一辈子去实践的原则!”

3. 不要相信任何“认识老板的人”的意见

曾经有个建筑师朋友向她推荐了某个建设公司的股票,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认识老板,这家公司公司重整之后重新挂牌,股价不到两块钱,未来可期,充满想像力。

建筑师友人投了千万,而淡如姊只买了 10 几万。结果公司挂牌的那一天就是股价最高的那一天,之后就一路跌到下市。原来那位建筑师接了这家建设公司的案子,大概可以想像他两面损失有多惨。

“一般人投资,应该找个长期获利稳定的公司,像巴菲特都在找这种公司;如果不想那么累,那么 ETF 可以代劳。

重点是,如果一个人的理财中心思想不对,很容易陷入只赚了一点小利就卖掉、吃亏了一点就睡不着的状态,还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

同场加映:ETF 懒人投资到底是什么?别忽略隐形成本,当个聪明投资人!


图片|吴淡如 脸书

让人生变富的选择

“变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少了合理有效的理财方法和持之以恒的个人实践,梦想就容易沦为空想。

“我其实不花脑袋在主动投资,因为我找到了方法。存股有规则,而投资房有孳息,我还有工作收入,只要规则对就不用花太多心思。”淡如姊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理财心得。

综观她的生命历程,人们常形容淡如姐是“右脑文青、左脑商人”——既能写出触动人心的文字,又能在商业世界里开疆辟土。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正是形塑了她的魅力的最大关键。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我这么分裂。我很早就知道我的性格并不是真正的文青,反而能在探索多元的世界时找到乐趣,所以后来也以商人为业。像我曾为了电商的珠宝平台,带公司的同事去巡访亚洲各个不同国家,真的很有趣啊!”

在淡如姊的身上我们看见,“富有”确实是一种选择。

她的选择里,有实际有效的理财心法,有好学乐学、保持开放的成长心态。

也许正因如此,即便年近 60 岁,她的言谈之间依旧充满自信、人生活得更加多姿多采,也更有底气与想要学习理财的人,一起在财商路上走得更远。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帮我按下“爱心收藏”,让我知道你喜欢这类内容,我会更努力为大家书写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