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命不曾面对“选择”?

2022 年第三季,台达电子邀请知名编剧、导演徐誉庭莅临演讲,谈创作背后的真实心声,以及在那些性格分明、充满共鸣的角色背后,与徐誉庭本人的生命经验,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秋意渐浓,2022 年第三季台达电子【不同凡想・心旅程】于中坜厂区的会议厅展开。延续着台达对于多元共融议题的重视,此次讲座以“关系”角度切入,透过讲者徐誉庭的剧本作品及其丰富的生命经验,带领聆听者探索多元关系样貌的同时,回应自身生命。

活动开场,台达电子 EVSBG 总经理唐修平(James)谈起接触徐誉庭编剧作品的经验,笑说自己过去 30 年仅看过两部连续剧,其中一步就是徐誉庭的成名之作《光阴的故事》。从角色故事、眷村背景回望童年,James 提到,剧中关于眷村生活的描述、左邻右舍间深刻的情谊与连结,皆与幼时记忆相互呼应。


“50 多年前,纯朴的民风,来自山东的母亲即便和邻居妈妈语言不通,却仍能比手画脚地,尝试理解彼此,交换美食和礼物,”没有冲突、对立,或因不理解而来的埋怨,彼此之间融洽地像一家人,亦是台湾作为一个族群丛生、背景复杂、历史错综复杂的岛屿,所展现最多元与共融的样貌。

当我们直视自己的不完美,它便将成为特色

徐誉庭轻盈上台,笑里有自在与惬意,谈起戏剧创作,她说,其实自己更像一个“回望型编剧”—— 40 岁时写出 30 岁的焦虑;50 岁挖掘 40 岁的故事,以戏剧为镜,细细检视过去的自己。

我想我一直在用创作“反省”过去的人生,以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人称“疗愈系”的作品。

知名编导 徐誉庭

徐誉庭调皮地笑了笑,以“反省”这样带着重量的词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她毫不掩饰,相当豁然,更显大方,在她笔下的角色都有个共通点——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不完美的角色,不完美的人生——这些戏剧元素彷佛成了观影者的潘朵拉盒子,打开发现,谎言不在,更能以客观的角度凝视自己。谈起写《我可能不会爱你》的起心动念,徐誉庭说,那是一段与“我不太喜欢的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其实难以自觉‘不喜欢自己’,讨厌那个总是被妈妈嫌弃‘太骄傲、太倔将’的徐誉庭。”

“骄傲、倔强、工作狂是缺点吗?我用程又青这个角色试图找到解答。我在这个角色里头看见被我自己讨厌的部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开始学习接纳自己的骄傲、倔强,和其他不太喜欢的部分,因为正是这些东西,塑造了程又青,也塑造了我。”

徐誉庭话里有温柔,有对自己的理解,学习原谅而非溺爱自己,深刻地从戏剧创作中有了真正的感知:原来,当你逃避了不完美之处,它便成了缺点,但当你选择直视他,不完美反将成为你的特点。

当我们开始喜欢自己的不完美,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此不同,我们也才有机会去欣赏他人的特色。

知名编导 徐誉庭

别把“爱”给局限住了,没有人比你更值得拥有爱

编剧,一个说故事的人,在自己生命里找故事的同时,也从他人的故事里找灵感。

谈及 2018 年于金马盛典拿下三项大奖的《谁先爱上他的》缘起,徐誉庭说,它以两件重要的事件为出发:其一是希望透过这部作品,将身边同志朋友的可爱,如实地呈现出来;其二,这是一封写给故事提供者的情书,为抚平伤痛,为投以理解,为透过一部电影深深的拥抱。

整个创作的过程,经历与演员的相互拔河,导演与编剧多次来回的修改,一次次对初衷的探索,最终,徐誉庭想透过这部电影丢出的,是没有答案的探问,“我期待的是,观众静静的看完,慢慢地回家,也许一周、一个月、两个月,或是更有以后,关于这部电影最终的解答,能慢慢的飘进他们的心中。”

电影的想像力是多元的,而观影者的思考也是多元的。徐誉庭说,《谁先爱上他的》这部电影除了涉及同性之爱,女性于婚姻的角色,以及面对挚爱离去,留下的人如何在共享悲伤的同时,找到一条前行的路。

爱这一题,始终是一切故事的核心,“我想婚姻里头的背叛,无论对方同性与否,我们都会开始怀疑‘难道我不值得被爱吗?’”

关于幸福与爱的资格,源自于人总是根深蒂固地以为,我们都载在被爱的同时,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然而徐誉庭却期待以温柔的视角,更加包容自己与世界的方式,去诉说——我们能否学会把“爱”这件事情放得更大一些,不只有爱情能够证明谁的存在、谁的美好,总要记得去关注,身旁一切爱的显形,别把自己局限,生而为人,是否值得被爱,无关他人的证实,而是你本就应该获得。

人们总是渺小、固执的以为我理解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全部,然而事实是我们根本没办法接受宇宙其实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知名编导 徐誉庭

坚持下去,你又怎么能不赢呢?

“在我笔下,每一个角色都是我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有我的成分,都是我的化身。”

对徐誉庭而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持续不断地实践,“我用很多作品谈关于‘选择’的难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点点赖皮,怕自己选错,所以抬出听妈妈的、听老师的来作为当箭牌,其实是不敢承担选错的风险。”

人生充满了选择,早午晚餐,工作转换,结婚对错,分手对错,没有任何一个选择,可以称作是轻易。

徐誉庭分享,创作《荼蘼》的动机,来自对自我选择的怀疑:“我和所有人一样,曾经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路?”

徐誉庭的 30 代到 40 代,卯足了全力,埋首工作,投入创作,每每挑灯夜战,从深夜到清晨,为求那一个所谓成功的标签,“但有一段时间我开始质疑了,徐誉庭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吗?于是,我开始试着写《荼蘼》。”

她笑说,那段时间,自己常在路上观察女孩子的背影,究竟这个女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她是否会是那个徐誉庭从未活过的样貌,继续着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在 34 岁生了孩子,不需要在半夜三点钟改剧本,不会有一整天没有半个人说一句话,有一起窝在沙发上、分享咸酥鸡的伴侣。当然还有须多的争吵,和家庭生活的无奈。

“究竟哪一个比较好?”创作《荼蘼》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发展历程不是设计的,而是我去想像,想像角色可能会遭遇什么,持续为‘选择’这件事情找解答。”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好像明白了,”听徐誉庭演讲,彷佛身在其中,故事的现场,“那天晚上我用非常感动的心情,写下《荼蘼》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台词,郑如薇说:‘亲爱的方案 A,原来我们都赢了。’”

原来生命里的 A、B 方案,彼此本就不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现实就是,一旦我们一直抱怨自己走的这条路,持续怀疑它、踌躇着,甚至选择结束了这条路,那你怎么赢呢?反之,当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去面对这条路会遇见的所有风景、状况、跌倒,再爬起来,坚持下去,你又怎么可能不赢呢?”

世界并不完美,但不代表它不美。

知名编导 徐誉庭

多元共融,尊重包容——为他人与自己创造有爱的空间

正如徐誉庭笔下角色,活生生地存在于生命中的每一个场景,没有一个人从不犯错,亦没有一个人近乎完美,也因此,人生中没有任何一条路通行无阻、不遇红灯、没有颠波、毫无岔路、晴空万里直达康庄大道,这样的一条路不存在,因此在任何选择面前,生命都是公平的。

面对每一个不同个体、相异的选择,台达致力推动多元共融的企业文化与氛围,去理解爱与选择本就存在着差异性,如何给予自己之外的人相对应尊重与理解的空间,是徐誉庭透过戏剧持续沟通的核心议题,也是台达电子持续为同仁创造的空间。

直面生命必然的焦虑,接受不完美自己的同时,种下接纳他人不完美的契机,把缺点化为特点,去欣赏他人的可爱,尊重所有形式的爱,如同徐誉庭所说:“生命里每一条路,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无论如何,好好地去享受那些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