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正犹豫是否要去心理谘商吗?只要情绪能真正被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在开始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心理谘商的过程,预先准备好自己、找到合适的谘商师,再迎接自我疗愈的旅程!

文|凯特聊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师》是一本融合童话的心理谘商经典着作,透过蛤蟆先生与苍鹭心理师的十次会谈,来阐述谘商的历程。

故事的开端,蛤蟆先生的朋友们担心他的忧郁情况,一起劝他去心理谘商,他也就半推半就地进入了苍鹭先生的谘商室。

在外界看来,谘商就像是一个神祕的仪式,身边总有些人在你状况不佳时,建议你找个人谈谈;但也有些人觉得谘商就是找个人聊天,那跟朋友聊聊就好,还不用付出这么高昂的费用。

有些人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整个人都改变了:也有些人去谘商之后觉得浪费钱,还不如去看个精神科医师拿点药吃就好。

而这体验落差为何这么大呢?除了心理师本身的能力之外,也有一些是因为个案进入谘商之前就对于谘商有错误的期待与认知,才会产生这些失望。

所以我想藉由这本书,跟大家浅谈心理谘商到底在做些什么,希望能给犹豫是否进入谘商的大家一些方向。


图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师》

谘商需要自己准备好

一开始苍鹭先生(心理师)就给蛤蟆先生(个案)一个震撼教育:“心理谘商向来是个自发的过程,只有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们才想谘商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

当下,蛤蟆先生感受到自己原来需要负起责任,但他又不是心理师,他怎么为自己的谘商负起责任?他本来以为他坐到谘商室,等着心理师告诉他该怎么做就好。

这也是我在谘商中常常需要跟个案沟通的地方,尤其当个案被自身困扰纠缠不已,就会很急着想要找到解方;

但心理谘商从来都不是心理师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心理师陪着你一步步探索自己,慢慢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

而这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经由长年累月的累积,当然不可能我们会谈一两次就可以完全翻转,通常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渐渐看到自己问题的根本,才能彻底刨除病根。

延伸阅读:求救不可耻而且非常有用:心理谘商之旅,创伤不会消失,但你会为自己勇敢一次


图片|Photo by SHVETS production on Pexels

越来越认识自己的感觉与情绪

“最近还好吗?”是我习惯开启谘商的第一句话,通常我得到的回应是:“好啊!”、“不错啊!”

接下来我会把时间留给个案,在一阵沉默之后:“其实⋯⋯”当这句话出现时,才是个案进入谘商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习惯把自己“整理好”再去面对大家,但在谘商中反而是要褪下武装的过程,而谈论感觉就是一种褪下武装,露出真实自我的过程。

“你的感觉是什么?”当苍鹭先生这样问蛤蟆先生的时候,他觉得不安且不自在,就像很多人一样,从小到大都没有用心思考与看待自己的情绪,就会很难描述,更遑论是要说给别人听。

在谘商中,心理师不断带着个案看到这个事件中的感觉与想法,让个案练习贴近自己的感觉,当我们可以贴近自己的感觉,尔后才能了解真正的内心,开启疗愈自身的过程。

因为事实如何从来都不是重点,而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而这件事又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这些才是充满意义的细节。

猜你想看:“你希望三年后自己是什么模样?”谘商师:定期自我分析,找到坚强背后的真实脆弱


图片|Photo by Anastasia Shuraeva on Pexels

感受到愤怒

我觉得这是在谘商中最有趣的一块。

当心理师与个案慢慢建立关系,个案袒露自己的状态与弱点之后,心理师带着个案直面自己的问题,而这也就是“负起责任”的过程。

这过程十分不舒服,甚至会有被心理师批评的感觉,就像蛤蟆先生经历这个过程时,也是怒不可遏,但在愤怒之后却有些强烈的感觉。

在此之后他们的谘商又往前推进一步,蛤蟆先生看到更深一层的自己。

在这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任何感觉,不管是愤怒、被指责、被抛弃,都请别隐藏起来,直接跟你的心理师讨论,我相信他将会接住你,陪你一起处理这些感觉。

所以如果你感到你的心理师不是在伤害你的状况之下,让你感到愤怒,那我想恭喜你,你们的谘商是有效的,且将前往下一个阶段迈进。


图片|Photo by Alexander Dummer on Pexels

叙述生命故事

“我只是因为工作压力睡不着,为什么要跟我谈我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了解我,一定要从我的原生家庭开始谈起吗?我觉得我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这些都是我在谘商室中常常受到的质疑,但就像苍鹭先生说的:“我不了解你,我只知道部分片段,不知道你整个人生经过。”

在下次谘商时,蛤蟆先生从他有印象中最小的记忆开始谈起,不管是求学过程,跟每一个家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生转折点。

他一边描述,一边透过苍鹭先生的探问,让他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更深的体悟。

“能像讲故事一般,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告诉苍鹭先生,对蛤蟆先生的影响超乎他愿意承认的程度。”

在叙述的过程当中,蛤蟆先生才有机会完整检视他的人生,他意识到某些人对他有深长的影响,他看见自己如何面对问题。

慢慢地,他开始知道某些事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他可以省思自己的行为而从中学习。

现在的状态固然重要,但当我们卡在现在,陷入迷惘时,过去就藏有解开现在的钥匙。

同场加映:无法和解的“代际创伤”——学会看见原生家庭给你的痛,你才能自由飞翔


图片|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exels

整理与结束

有很多因素会造成一段谘商的结束,在蛤蟆先生达成谘商目标,并且解决困扰之后,他也提出想结束谘商的要求。

“我觉得我们可以再面谈一次。”苍鹭先生说。

“为什么?我真的觉得我们该做的都完成了。”蛤蟆先生问。

“是完成了,但还不完整。我之所以认为应该再面谈一次。

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希望你有机会回顾你在这里所学到的,以及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第二,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新的关系,我想我们应该要处理一下这段关系。”

我认为“结束谘商”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谘商过程当中,个案与心理师是并肩共同走过一段疗愈之旅,结束谘商就像个案与心理师要分道扬镳了。

在此之前,能有一段时间好好谈论这趟旅程的过程、收获与感觉,也可以好好处理双方之间的谘商关系,这对个案与心理师都将会是一个美好的句点。

“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曾能有成长的机会”在认识谘商之后,欢迎大家为自己开始一趟疗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