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为了符合他人的期待,做出与内心相违背的选择吗?工作也好、婚姻也罢,人生是自己的,当我们不自订框架,也就无需为了破框而烦恼!

文|竹科尼尼

缴回识别证的那一个傍晚,是少数我准时下班还看得到太阳的日子。“希望下次我还能帮你办理复职!”帮我办理手续的警卫人员笑着对我这样说,这是我第二次育婴留停。

在这之前,我已请过一次的育婴假。当时面对宝宝的出生与严峻的疫情,这个假我休得“心安理得”。

复职后,我不断的在工作与家庭之中迷失生活的节奏,处在园区庸碌的交通与高速步调,我内心时时刻刻想着:今天几点前一定要走?会不会塞车?来得及接小孩吗?

每天匆忙赶着出门、再匆忙赶着下班。追求工作上突破的同时,也不想错过小孩的成长,贪婪的我什么都想得到。

可是,早晨睁开眼,永远都是拖着睡眼惺忪的双眼送走小宝宝,再带着一样疲惫的身躯接他回家。

看着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大家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和大家一样?”这个沈寂已久的想法,历经几年后再度从我脑海中唤醒。


图片|Photo by Trinity Kubassek on Pexels

那些为了符合社会期待所做的决定

框架一:学霸就一定要念热门系所吗?

读书时期,我是电影故事中很常见的学霸角色。书卷奖、斐陶斐荣誉会员、各项竞赛和社团都能看见我的影子。

我在教授与同学们不意外的期待中考上了当时热门科系的顶尖研究所,却在参加完迎新茶会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

我是否未来就像这些学长姐一样,出社会后进入知名企业上班,领着不错的薪水,过年也不用担心会有亲戚问起我的工作,然后,就这样度过我的青春?想到这些画面的那一刻,我犹豫了。

对一个未曾出过社会的准毕业生而言,理想的未来长什么样子,我自己也不知道。


图片|Photo by Joshua Mcknight on Pexels

我心底深处或许有个蓝图,但它很模糊,模糊到我自己也无从得知,但有种预感告诉我,它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一定要和大家一样”?

当天晚上我毅然决然的放弃入学,转而注册一个非常冷门的系所。身旁的人都认为我疯了,甚至有教授直言我未来一定会后悔。

事隔十年我回过头看,我从没有后悔做过这个决定。

即使至今身边的人听到我念的科系还是会露出困惑的表情,但学习我有兴趣的学科是很开心的事,对于我是从一个很冷门系所毕业的这件事,我还是很乐在其中。

延伸阅读:“让人长大的不是岁月,是你做的每个选择!”徐佳莹 5 大正能量金句

框架二:公务员或知名企业,才是好工作吗?

这样的事情又再度发生在我的工作抉择。

妈妈一直很希望我考公务员,她认为我很会读书,认真准备高普考一定很有机会。每当听到朋友小孩在公家机关任职时,她就会转述给我听,不断的明示与暗示我这是一条很适合我的路。

偏偏从小到大古灵精怪的我,不喜欢照着被安排好的路走。


图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学生时代有件影响我很深的事情。在台湾念书时,我常常被同学老师夸奖有创意,却也很常被爸妈提醒“创意不能当饭吃”。

到海外留学时,我在毕业前拿了小本子让班上的国外同学写下想对我说的话,没想到最常出现的词竟然是 creative,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脑中有许多天马行空的奔放想法,是可以被看见的。

我应该要找个能让这些想法实现的地方,才能发挥我的价值,于是我刚出社会时既没有考公务员,也没有到知名企业上班。

我加入了一家新创企业,用各种崭新的角度与方式,协助在地生产者们传达他们的品牌故事。当时的那份工作曾让我面临许多质疑。

亲戚眼里认为名不经传的公司、爸妈担忧的不稳定,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份工作带给我很大的快乐,也是因为在那份工作中所累积的作品与经验,让我后来又有机会到市值百大的企业上班。

猜你想看:无痛创业:在“稳定工作”与“离职创业”之间,选择你热情所在之处

框架三:高学历的人就没有资格当全职妈妈吗?

当我说出想要继续育婴留停的想法时,得到的回应几乎都是负面的。

“那妳念那么多书要干麻?”

“没有经济自主的能力,你会很惨!”

劝退我的理由中,以“高学历当全职妈妈是一种浪费”最多。

虽然我也没有答案,但从这个想法中可以看出社会对全职妈妈的刻板印象——妈妈不过就是煮饭、做家事、照顾小孩的角色而已。

但我还是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我能在孩子养育性格最重要的时期,陪着他经历各种喜怒哀乐的冲击,并在这段休假的时刻,好好思考人生的下一步。

这些对我来说远比思考浪不浪费还重要,我从不觉得我做任何职务是浪费,因为读过的书与累积的专业知识,早已化成我内在的底蕴,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观察、小体悟、小选择,一一的兑现那个“我”。

同场加映:“高学历家庭主妇”在家育儿叫做可惜?赚多赚少,都该是一样的话语权


图片|Photo by Elina Fairytale on Pexels

不为自己设定框架,找到让自己过得舒服的选择,身边的朋友偶尔会跟我说我很勇敢,我的选择常和旁人期待的不同。

我并没有刻意要悖离社会的期待,只是在做抉择时我很专注在自己的感受。

当这个选择会让我觉得自己更加完整,我就会拥抱它,也不会去想,如果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是否会更加完美璀璨?

其实我不勇敢,只是当我没有自订框架,就无需想着要破框。

读者创作 竹科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