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感情中,期望过多往往是失望的开始,然而无可否认在关系相处上,我们都各自底层的需要,但到底要如何辨别,两个人走不走得下去?

结束一段关系的 Y 说,他以为双方只是在经历磨合期,根本没考虑过“分手”,谁知道对方先放手,转身就离开。

夜深人静以失恋系列电影作陪,试着找寻答案,Y 想着各种可能性,对方出轨、自己条件不够好等等,无奈自己后知后觉,猝不及防就被分手,“我觉得那时候明明就只是在经历磨合期啊!”直到真正收到分手讯息,才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悼念逝去爱情的同时,Y 希望能领悟出些什么,让未来的自己能睁大眼睛,在爱情中解救自己。


图片|Photo by Miu Kohinata on PIXTA

态度是首要观察点

如果对方真的想分手,磨合期无法通过,正好结束关系,那在态度上就会更为消极,对方是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卸给你,自己则是流露居高临下的傲气呢?

一段关系会走不下去,本就是两人互动的结果,世上没有完美之人,关系出现裂痕也没有哪一方完全没有问题。

态度上趋于消极是很明显的讯息,此时你需要的是将自己慢慢淡出关系。

同场加映:分手七年与前男友再见面:我不再喜欢你了,但喜欢生命里有过你

你的需要有被倾听吗?

一段感情中,期望过多往往是失望的开始,然而无可否认在关系相处上,我们都各自底层的需要。

当你发现对方并不理解,或是刻意忽略时,最好的做法是邀请对方与你沟通。

提出你的需求,对方是否愿意先坐下来倾听你心,不论结果为何,都让“一切有讨论空间”,创造双向对话与平等的发言的空间。

当你说出心声与诉求之后,即便无法一时之间做出改变,但愿意努力,让事情越来越好。


图片|Photo by Nick Karvounis on Unsplash

比如,你发现自己在和另一半聊天时,对方经常不专心,滑手机或是放空。让你非常在意,因为“尊重的需求”被忽略。

你决定向对方提出,希望能尊重彼此谈话的时空,暂时将手机放一边,对方的回应是否能站在你的角度,了解到你重视关系,也重视双方的谈话品质,愿意承认疏忽,并能有意识地改善,或是经过提醒后立即的专注。这是在乎伴侣需要的表现。

相反地,如果对方告诉你这是“正常的行为”,且大多数朋友们也都是如此,边滑手机边聊天,不成问题,那就是没有在乎你需要的反应,长期需求无法受到倾听,累积下来肯定满腹委屈。我们深知身躯积劳成疾,情绪长久的压抑,负能量超载,总有一日会崩塌。

这边强调“倾听彼此需要”中“倾听”的重要性大过于“需要本身是否被满足”,前者是临场的反应,直接影响两个人的互动方式与当下情绪。后者的行动是长远的积累和转化,且在不同事件会有不一样的应对能力,发生时间,无法用当下立即衡量。

当然,这边指的都不是单一方无止尽索讨的情境,需要跟过度期待,完全是两回事。

编辑专文:迷人共读|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关系心理学:倾听与理解是关键!

面对问题是携手前行,还是闪躲逃避

关系有时候就像是居家备料理,一人担纲主厨,另一则为副厨,两个人要愿意互相协作,一人主掌时一人辅助,擅长菜色不同时,角色可以互换,齐心协力,端出一道道丰富料理,过程肯定有味道不佳、步骤疏失,无法尽善尽美,那又何妨,居家饮食是为自己而备,不是为了满足任何客人。

曾经遇过一个朋友,与交往四年男友正讨论买房结婚,原先平稳的关系出现产生摩擦,对于买房的讨论,还有彼此原生家庭关系的碰撞,引发前所未有的风波,藉此看见彼此的处理事情态度上的积极与消极。

积极一方无法理解为何对方漠不关心,颇有怨言,忍不住询问男友,才发现原来另有原因⋯⋯

原来男友认为自己对这件事情并没有相关经验,难以着手,也认为此事为男友主导,因此全然放手,没想到却被误以为是面对未来大事态度消极。


图片|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所幸在沟通后,原先“主导方”提出一些看房准备工作,让对方能担任小助手,让看房计画更顺利进展。即便有不懂之处,也愿意上手学习,让两人能共同前行。

好在当初有将话说开,才理解到对方不是刻意逃避闪躲,而是不知道从何帮忙,这就是磨合很好的案例。对话展开、行动发生。

如果你发现多次的沟通下,对方非但不愿意聆听,还摆出推卸责任的态度,试着告诉你:“这都是你自己的问题,请你自己克服”也不愿意多谈,那很有可能这段关系是没办法继续走下去的。

读者投稿:避免向下沟通、为他人贴标签!改变三种沟通习惯,建立好关系

不要忽略内在的讯息 

虽然很现实,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想像和对方一起在未来的样子,或是对方提出类似的话语,千万不要忽视这样的内在讯息。

因为你可能很难做到以上的用心倾听、积极面对与耐心沟通,也就无法度过磨合期了,趁早探索灵魂深处的声音,可能有罪恶,可能有抱歉,然面对一段无爱关系的对应,任由时间与青春流逝,才是另一种不可逆的伤害,好好的道别将是你最后的温柔。

关系是一辈子必修,​更多伴侣关系|自我关系|工作关系议题,欢迎至 IG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