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故事,长大了才懂。绘本《夏天吹起的风》的主角经历了日据时代、大同电锅上市、邓丽君、第一条捷运开通⋯⋯唯有了解历史脉络,才能更理解自己与台湾的定位。

身处大厦林立、科技便捷的时代,你能想像好几代以前的生活吗?脚下这块土地,承载着时代演变,串起世代生活的记忆,那曾是我们曾祖辈、祖父母、父母到我们年代的故事。

绘本《夏天吹起的风》描绘日治时代出生的阿喜,从童年成长为少女、学裁缝、嫁人到扶持家计,时序流转,回想起四代台湾人的生活,品尝人生百味。

一九四五年的夏天,吹起特别的风。蝉声唧唧,天空中的轰炸机不再盘旋,年幼的阿喜想问,战争结束了吗?

阿喜曾有个日本名字,但过了这个夏天,听说,不再需要学日文,而是开始学汉字了。

“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大人们不知道,阿喜更不懂什么叫“未来”——她最喜欢背着弟弟,跟邻居在巷弄间玩耍,悠扬的风吹起了孩童的嘻笑声。

简单搭建的屋舍、丢沙包、踢毽子、绕铁圈,每当担着摊子卖豆花或面茶的小贩一出现,大夥儿争相买一碗,蹲地吃了起来,便是儿时记忆。

老百姓最在意的,就是能吃饱,夏天虽然很热,市集上还是热闹滚滚。

逐渐长大的阿喜,为了帮忙家计,很早就去学裁缝。学了好多年,终于学会为自己缝制一件嫁衣。


图片|星月书房 提供

六〇年代,进入了电视时代,各种居家用品使生活更便利,大同电锅上市、邓丽君出第一张唱片、全民疯棒球。

阿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挑起柴米油盐的担子,一针一线,日夜辛勤打拚。阿喜的孩子受国民义务教育,在那个时代,读书是孩子未来的希望。

邻近的眷村,总是飘来馒头香气,阿喜帮外省太太作衣服,笑容成为了最好的语言,客家人、闽南人、外省人,彼此不再生疏。

时代更迭,七〇年代,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全民疯布袋戏,年轻人流行穿喇叭裤与迷你裙。八〇年代,经历解严,迎来经济起飞。

变迁是这样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曾经是北台湾重要地标的中华商场,也是阿喜儿子高中改衣服、找老唱片的地方,在一九九二年被拆除。


图片|星月书房 提供

九〇年代,台铁完成环岛铁路网,一九九六年,台北第一条捷运木栅线通车。台湾交通的演变,承载时代记忆,从人力车、金龙号冷气车、剪票制度等,再到现在的悠游卡。

阿喜看着孙子的玩具,想起以前童年,玩花绳、弹弓、陀螺、溜溜球⋯⋯现在,她的孙子们玩直排轮、滑板和战斗陀螺。

八十多岁的阿喜,经历了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后,有了第四代,后来,她又经历了二〇〇三年的 SARS,还有这几年蔓延的新冠肺炎。


图片|星月书房 提供

“阿祖,你看!”曾孙指着摩天大楼,对阿喜说。夏日城市,高楼林立,现代化建设与四四南村古迹并存,多元共融,接轨国际。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也来种更多的树吧,这样以后的夏天,就更舒适了。

夏天很热,也很精采,阳光耀眼,薰风轻拂,风吹动着阿喜的生命,扬起过往,阿喜忘了曾经的辛劳,感叹着,人生百味啊!

阅览时代的脚步,像一本隽永的台湾故事——我们跟着风,继续向前走。

你会喜欢:给大人的绘本|《学会飞之前,走走也不错》:人生没有弯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明白“我”从何而来:回顾历史脉络,展望美好未来

《夏天吹起的风》是一本适合大人与小孩共读的绘本,引领我们思考,自己从何而来——了解历史脉络,也有助于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人生定位。

我们生长在台湾这块瑰丽岛屿,承袭着世代记忆,如果没有前人种树,哪来后人乘凉?

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洪流逐渐淹没老派生活,那是我们来时的路,一步一脚印的辛勤,才有如今繁华与旧时代记忆并存的绮丽。

你还记得吗?前人的故事里,有收音机、电视机、录音带、唱片等居家用品,有馒头、酱菜、蒸年糕、腌腊肉等传统小吃,也可能是穿着、语言、思想、交通和娱乐上的差异。

故事中的阿喜,是作者黄惠铃的妈妈,从无忧童年,出落为少女,嫁为人妇,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多了新烦恼,但阿喜生性乐观,尽管身处时代变迁,仍坦然迎向未来。

笔下故事,以阿喜的生命旅程为轴,浓缩四代人的记忆,结合画家张振松巧妙绘制每个年代的氛围和物件,让我们得以阅览台湾的生活演变。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每一代人,经历不同生活与烦恼,所思所想也大相迳庭。为什么要读历史,为什么要懂得脚下这块土地的记忆?细读历代生长的轨迹,才能展望、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图片|Photo by Natee Meepian on  PIXTA

阅读这本绘本的精神,诚如作者黄惠铃所写,触动心灵:

“也许八十年前或三十年前的风怎么吹袭,看起来都与现在无关,但事实上那些风吹拂过的历史与文化密密交织后,都潜移默化地在每个生活于此的人心中滋长着。”[1]

站在当下时点,迎向未来,脚下的路,未来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切面——明白自己的根,为未来种下美好种子,自信地拥抱明天,迈开步伐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