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吧,我早就知道了,你就不听我的啊。”你身边也有人常常这么说话吗?让我们来聊聊在生活中最常见,容易破坏关系的三种沟通习惯。

文|人际关系优化师 拉芙猫恋爱工作坊

良好的沟通习惯,能让人快速理解自己表达的资讯,让双方的工作顺利进行,更可以安抚慌乱的情绪,平和的处理问题。

反之,也有一些沟通习惯会在不知不觉间与人拉出距离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生活中最常见,容易破坏关系的三种沟通习惯。

1. 众人皆醉我独醒

身边有没有那种,好像跟他说什么事情,都会回:“我知道啊,我懂啊。”感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样样精通。

当我们不小心犯了什么错,他还可能会说:“你看吧,我早就知道了,你就不听我的啊。”这种沟通习惯,比较常发生在知识渊博,或经验老道的朋友身上,可是出现在平等关系中,很容易就变成一种站在高位的发言,形成“向下沟通”。


图片|Photo by Immo Wegmann on Unsplash

什么叫向下沟通?

发话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如社经地位、年龄、工作资历等),而谈话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部下,或年纪较轻的人,好比长官对士兵,或家长对孩子。

向下沟通居多是命令型的对话,具有一定的掌控权,举例:“明天就要简报给客户,你今天晚上要交资料给我。”“快点把饭吃完,去写功课。”

这样的沟通方式优点是快速有力,缺点就是有较强的控制意图,如果把这样的沟通习惯带入社交生活中,展现自己什么都是对的态度,对方可能就会嫌啰嗦又不好相处,自然就没那么喜欢跟自己聊天了。

延伸阅读:沟通的最高层次?是两个人在关系里,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跟情绪

优化小技巧

在对方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用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听对方怎么说,先赞许对方的观点,再找出可以讨论的空间,

先专注倾听对方所说的内容,并感受情绪,再适时加入一点自己的想法,就不会把话题推向“你都知道啊⋯⋯那就没什么好聊啰!”的窘境。


图片|Photo by ThisisEngineering RAEng on Unsplash

范例一

A:“我听说你对水晶也有研究?”
B:“对啊,我花了很多学费。”
A:“我最近也开始学习怎么挑水晶。”
B:“喔真的喔?你不要乱学耶,现在很多怪力乱神在乱教。”
A:“应该还好啦,朋友介绍的。”
B:“那你知道水晶有几种种类吗?有白水晶、黄水晶⋯⋯很多耶!”
A:“我就说最近才要学了啊。”

范例二

A:“我听说你对塔罗也有研究?”
B:“一点点啦~怎么了?”
A:“我最近也想去学塔罗。”
B:“真的假的?赞耶!改天可以一起研究啊!”
A:“好啊,你有推荐的老师吗?”
B:“好,我来找找老师的官网给你~太好了~”

这两段范例,同样在讲学习新东西的话题,范例一的角度,展现我是水晶这块领域的前辈,我比你懂,所以我教你。范例二的角度则是我们可以一起学塔罗,互相交流。

哪一种表达方式会让你想要多分享一点自己的想法呢?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都会选范例二,因为感觉可以更自由的讲出自己的想法,而范例一感觉对方已经是个专业人士了,好像不需要交流,只要听对方怎么说就好了。

2. 人未到,声先到

接下来这一段,我们谈论声音的使用方式。

大家所在的工作环境不同,需要使用到的音量及音调都会有所差异,例如:讲师一次上课都是两个小时,要面对二十几个人以上,他对声音的控制一定要稍微放大才能让所有学员清楚的接收;但如果今天是一对一面谈,也许老师只要用到讲课十分之一力量就好。

在沟通习惯中,声音长期保持在用力又大声的状态,很容易就被人解读成“个性急”又“脾气不好”。让人很想问:“你在大声什么啦?”

声音大声或高亢,很容易引发人“被侵略的感受”。比如两名男子在大街上吵架,原因只是互看一眼,吵到路边的民众开始拿起手机录影,这时候双方都觉得气势不能输,又怕动手会被告,于是开始各自加大音量,想用声音威吓住对方来达成目的,但通常都是把事情弄得更麻烦了。


图片|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在过去商场如战场的年代,声音要大声才能让人听得到,随着时代变迁,现代战争的作战策略也跟着升级,已经不是火力强大就能说服他人。

消费者比以往更加聪明,如果没有抓到内心的需求,让消费者打从心理认同,顾客是绝对不买单的,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也适用这个原则。

延伸阅读:跟最亲爱的人展开重要沟通:创造安全的空间给彼此

声音的观察方法

我们对于自己的声音,如果没有接触相关的训练,不太会注意表达出去的声音给人家什么感受。

其实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表情,及肢体动作观察,声音太大的时候,对方身体容易往后收,手会有点不自主的想去摸耳朵(其实是想捂住耳朵);声音太小时,对方脖子会有些前倾,面部表情会有点出力(像是皱眉等),试图想去听清楚我们在说什么。

这时候就可以适度调整自己讲话的音量速度等,更快一点的方法,可以问问身边几位比较好的朋友,自己的声音给人家什么样的感觉,也许可以更客观的知道答案。


图片|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声音的练习方式

声音变用力,有时候是因为吸入体内的空气,在吐出时分配不均,但我们又想把话说完,所以就更用力说话。

可以试着练习只运用一口气,说完一句话,例如:“你今天好吗?”把他平均分配在 10 秒内讲完,中间不能断掉。接着慢慢提升秒数 15秒,接着 20 秒以此类推,慢慢去感受说话时的耗氧量,就能更加习惯每次说话要用多少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呼吸习惯,就能更好的做出表达。

延伸阅读:不再动不动争吵或冷战!让关系沟通更顺利的“魔法句型”

3. 那些撕不完的标签

我们讨厌被人家贴标签,那会让人有点害怕去做标签以外的事情,担心被其他人评价当成怪人,像是“男生干嘛化妆?”或“女孩子要坐的端正,才会有气质。”这种好像是为了对方好,实际上是帮对方画了一个圈,然后限制对方不能走出来,令人绑手绑脚。

在过往我办的联谊当中,有一位“钢铁直男”(没错这也是标签)说了让我记忆深刻的话,那时候正介绍到他的工作:“我是做那种零件加工的,就是妳们‘女生’比较不懂的那些钢铁相关的产物。”瞬间感觉到团体氛围一阵低气压。

于是我赶紧接着说:“哇糟糕,我是男生,我也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耶。”大家才一笑置之,转移到别的话题上。

这种沟通习惯,就是很经典的“贴标签”,是非常容易冒犯人的,也把自己跟对方的距离拉远,表示一种“我跟你不同”,而不是“真正想了解对方”的状态。如果对方跟自己本来就不熟,那还可能变成反感或厌恶了。


图片|Photo by Andre Hunter on Unsplash

在我们生活周边,最常使用标签的一个群体就是媒体产业,常常会为了娱乐大众或争取流量,在文案方面下了很多的标签,像是网红、网美、女神、鲜肉等等的用词,而有些价值观,就在潜移默化中植入观众的脑海,并应用在日常沟通。

可是这些价值观不见得是每个人都认同的,如果把他硬套在别人身上,就像有人一直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令人不舒服的。

这样听下来,标签似乎都是负面的?其实不全然,因为标签的优点,是我们可以从脑袋里的话题库,快速找到我们所知的资讯,帮助我们更快去记住对方,拉近彼此的关系。只是他比较不适合出现在沟通的现场,而是记录在我们心中一本小小的笔记本,简单来说,有些话自己内心知道就好了。


图片|Photo by 傅甬 华 on Unsplash

识别标签的技巧

在沟通中容易冒犯人的标签通常有几个特征:

  • 针对性:对个人或特定群体的主观批判

“你看起来很闲!还是你来当老板?”
“直男真的很难沟通耶!”
“台女就是爱钱啦!”

  • 比较性:拿不同的人事时地物做比较

“你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就是过太爽!”
“才这样就不行啰?隔壁谁谁谁都没说累耶。”


图片|Photo by Julien L on Unsplash

  • 优越感:例如前段提到的向下沟通

“真看不出来,妳是女生还会打拳击喔~那我可能会被妳打倒喔!”
“你会跳舞?那你来秀一段给大家看啊!”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获得认同,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会去尝试各式各样的沟通方法。也许是透过表达内容,也许是透过声音,有些朋友也因此试出了比较强势的方式,最后却让自己身边的人渐行渐远,对自己感到有些反感。

很可能就是在沟通习惯中有类似上述的情形出现,让对方觉得自己身上的价值感被你剥夺,渐渐地不喜欢与你沟通。

所以最理想的,是双方处于平等而互相尊重,不轻易碰触底线,一起成长交流,让人际关系对自己的影响,达成最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