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闵将散文〈机车母亲〉改编为暖心绘本作品《机车妈妈》,描绘母亲考取驾照的前后转变,以及亲子间的深情。

2017 年热播台剧《花甲男孩转大人》,改编自作家杨富闵《花甲男孩》,感动无数剧迷。他以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展现亲子间的细腻情感,并刻划动人的乡土风情。

这一次,他将散文〈机车母亲〉改编为暖心绘本作品,描述一对母子骑着机车,穿越大街小巷,展开一场百转千回、内心戏强大的“机车冒险”。

透过细腻的绘本故事,再次回味成长历程,感受亲子间难以言明的爱、代际间的扶持理解,藉以省思——“家”为我们带来的意义与温暖。

延伸阅读:致爱里的疮疤!《花甲男孩转大人》:就算会受伤,也要去爱

重温童年时,与妈妈的道路游戏

妈妈终于考取机车驾照了。拿到驾照的妈妈,常和我说:“欲去蹓蹓咧无?”(台语,要不要出去晃一晃啊?)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可是,妈妈只敢载我沿着产业道路,顺着曾文溪堤防,看自己种的菜有没有被偷。

小镇风光,田园景色,时速 20 公里慢慢骑,10 分钟就绕故乡一圈。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其实,妈妈很渴望出一趟远门,骑车去市场买些好吃的和日用品。还有,她想回去看年迈的外公外婆。

但她不敢一个人骑车。所以,她说服我陪她一起去。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传统市场人声鼎沸,别有一番人情味。买点古早味薏仁汤,逛逛日用品,添购衣服、拖鞋。

可是,提着满手东西时,却发现机车不见了!

这时,远方传来一阵锣鼓声,原来是蜈蚣阵。妈妈带着我钻来钻去,蹲低身子,穿过烟雾弥漫的鞭炮声中。

原以为不见的机车,这时出现在马路旁!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费尽一番工夫,终于到外公外婆家,吃着外公煮的茄苳蒜头鸡,我心想,妈妈还是待在家里就好了。

可是,外公外婆的家,本来就是妈妈的家。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现在,妈妈一有时间就发动车子回娘家,她不再问我:“欲去蹓蹓咧无?”

而是自信地对我说,Good bye,一次又一次,独立出发。


图片|联经出版 提供

你会喜欢:给大人的绘本|《不说话的石头告诉我们的事》相信你所经历的,都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亲子关系的变化,从相互依赖到彼此尊重,却不改变家人间的爱与羁绊

你还记得,童年与家人的相处吗?想必和现在不一样吧。这是因为,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从最初相互依赖、一同成长,到经历分离、尊重彼此是独立个体,是一连串关系变化的旅程。[1] 

如同故事中的妈妈,终于考到驾照,却也依赖小孩陪伴才敢骑车出门;带着小孩逛市场,钻过蜈蚣阵;骑好远的路,才回到心心念念的娘家。

但小孩是怎么想的呢?当时的小孩,无法完全体会妈妈的心情,他在心里嘀咕,用龟速骑车的妈妈,还是待在家吧;天气这么热,还骑那么远⋯⋯因为视角不同,所能感受与体会的,也大相迳庭。

这时候的“爱”,建立在彼此的“依赖”之上,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彼此一同“成长”。

长大以后,小孩终于能体会妈妈对外公外婆的思念,因为现在的他,也有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可能住在外地,不常回家,所以他同样想念着,现在已能独立骑机车的妈妈。

家人间的羁绊,随着彼此成长,“爱”也换了一种方式——接纳关系界线的重建,尊重彼此作为独立个体,自由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并在这个过程里,仍相互扶持、理解与守护。


图片|Photo by Chema Photo on Unsplash

阅读这本绘本时,我想起记忆中,妈妈载我放学的情景,下课钟声响起,远远地,我看见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女士,她瘦小却坚毅的身躯驾着车,载我回家,速度不快,在车流里总被超车。

那时我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可不可以骑快一点,都被脚踏车超过去了唉。”

有时,妈妈会利用骑车载我的过程,顺道去市场买些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小小的身躯,提着好几袋重重的菜篮,我和家人才能吃到热腾腾的美味佳肴。

延伸阅读:【秋季餐桌故事】妈妈的萝卜排骨汤:总有这样一种汤,让人一喝就想家

你还记得,家人骑车的身影吗?那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现在,你和家人的关系如何呢?

家人间的爱,总是很难说出口,所以才总上演着隐晦的内心戏吧。

很多难以言说的爱,因为是对着亲密的家人,反而羞于说出口;但也因为是家人,所以即使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冲突、隔阂,选择了理解、包容,仍不改变彼此的爱与羁绊。

如同杨富闵在《机车妈妈》这部作品里,所传达的细腻情感:

亲子关系的变化,代代相传,我们一同成长,学会站在对方的视角,彼此包容与扶持;有一天,我们彼此独立,无论生活远近,家人间的羁绊与守护,都将化为一股暖流,流淌着深刻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