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知事宣布将日文的产假“育休”改名为“育业”,象征着价值观正随着时代推进,也展示日本透过意识教育大众的决心;词汇的改动牵动着意识层面的主观认知,也往往是在我们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前,踏出世界的第一步。

文|陈睨

为什么倡议产假不叫假期、处女膜不叫做膜的改变,不该被认为是在浪费钱而已?

六月底,东京知事(类似市长)小池百合子宣布将日文的产假“育休”改名为“育业”。

会要这么劳师动众的更改一个用词,主要是在很多人印象中,只要有“假”听起来就存有自己轻松、耽误进度、不负责任的印象,使得多数人即便真的有事想请假时,总是压力很大。


图片|Photo by ねとらぼ on Yahoo Japan

为了协助当前国内愿意生育者的家长,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可以照护和陪伴子女,日本当前政策《育儿护理休假法》正在鼓励男性请产假,一起分担育儿责任,甚至推出了给男性的育儿手册。

不过,虽然愿景充满了好意,但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数据发现,目前日本女性请产假的比率为 81.6%,男性却仅有需求者 12.7% 愿意请产假。

这反映了传统到日本观念上,幼儿照护并非男性本业,使得多数男性请产假时,常常被框限在抛下本业去“休假”,而非对自己家庭负责的意涵中。

不仅如此,女性在这类请假时,也常常陷入很多异性认为的“怠忽职守”、“轻松赚到”意涵中,往往与事业升迁的重要机会失之交臂。

延伸阅读:性别快讯|打造亲职友善环境!产检假增为七天,配偶也享有陪产检及陪产假七天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育儿是休假做的事”,这种定位让员工潜在被影响,并感觉到为公司付出劳动的正当性,必定是大于抚育自己下一代的私事,也让“育休”在旧有称谓中,显得小孩只是对资本和生涯推进的阻碍而已。

由此,育儿不是整个世代的事,而只是一对爸妈要克服的问题,这样价值观引导的社会里,生儿育女者变少实属必然。

“育休”到“育业”的转变,其实代表的,就是日本社会正在透过意识教育,并要求企业认肯“育儿”的辛劳和价值性。

提出修改的小池百合子虽然面对到很多质疑,在统计了 3,000 人次的相关议题投票上,只有两成的人认为,修改称呼方式可以起到影响作用,但近四成五的人更为悲观地认定,改名根本无济于事,甚至有人认为她如此兴师只为博一个名声而已。

不过我很喜欢小池百合子在面对质疑的时候,所提出来的一个场景——她希望未来请育婴假的人们,可以不用再低着头为了育儿这种“自己的私事”假期,喏喏微言。

请“育儿休假”,是可以抬头挺胸地认为,自己正在投入另外一份很重要的事业,也就是培养珍贵的孩子的“育业”之中,重要性并不亚于工作,不论男女都可以定义“育儿”,都可以是人生历程中可以比肩事业的经历。

(这里容我多嘴一句,这往往就是辩论技巧中“换定义”想要达成的目的,场合和词汇在传达中无比重要,透过重塑场景,完全可以改变你想像的样子。)

延伸阅读:DEI FAQ|老板不提供产假,引发英国 TikTok 离职潮:打造 DEI 多元共融,吸引人才的五个必知


图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虽然不知道大家对此事看法如何,但是从民调投票大多数日本人依然不太乐观看来,其实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往往都小看了修辞和意识会影响生活的这件事。也忽略了说法自会带来潮流。

加州大学 2015 年的研究〈预防中的战争:当战胜癌症的隐喻影响(一些)治疗预防时〉(The war on prevention:bellicose cancer metaphors hurt (some) prevention intentions)中就发现,用战斗或是抗战来比喻对抗癌、戒菸、戒酒等行为的话,会让受试者对相关预防和早期发现方案与措施兴趣缺缺因为当癌症是敌人的时候,病患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要正面迎击,而非纠察逃避。

这其实就是潜在的用词或是隐喻,能够影响一个人判断的实际例子。

同样的状况其实也出现在当今的台湾社会中,比方从 2010 年起,台湾护理界就发起的“叫我护理师”正名运动,也花了多年在考试、法规与倡议下,将世代观感定位在更有专业、应受到医学知识和卫教上尊重的“护理师”一词上。

猜你想看:性别快讯|拒绝处女情结!卫福部支持以“阴道瓣”等正确名称,取代“处女膜”等性别歧视名词


图片|Photo by Kristina Paukshtite on Pexels

前一阵子台湾女人连线,与立委林淑芬所提出“处女膜更名”的讨论,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之前在相关的新闻报导,以及社交媒体贴文下面看到,有不少人会用“浪费钱”或“没有意义”,甚至制作嘲讽梗图来抨击这件事情,他们却不曾想过,词汇往往是我们没有体验过前,对特定事件的初始印象来源。

“处女膜”指涉是用来分辨处女的;“护士”指涉他们并非医疗体系中,可以解惑授业的“师”级人物;“育休”指代了育儿,在家如同休假。

在我们对世界有着亲身理解之前,“修辞”往往是自我踏出世界的第一步。

如果对国文课本或是公民课本里面的用词,我们认为必须要逐字检核的话,那么古早词汇顺应时代的改动,其实并非沽名钓誉,也与“浪费”和“莫名其妙”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这是教育投资,即便现在不行,也是我们期盼世界在下一个阶段能成为什么模样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