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的《超级名模生死斗》,主持人 Tyra Banks 带大家看见同志、跨性别等多样的美,但也在种族、身材等议题踩线。从爆红到跌落神坛,一起回顾节目里的经典片段!

文|李牧洲

因为全球疫情,不少人因居家办公或隔离等缘故,需要长时间留在家中,因此掀起一股怀旧风潮,许多人开始把以前曾经追过的剧、卡通、电影等翻找出来。

其中一个被大量讨论的“回忆杀”——风靡一时的模特儿选秀大赛“超级名模生死斗(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不只国外网友们在各大论坛或平台疯狂“忆”起讨论,台湾许多 YouTuber 也制作了有关该节目的回顾或评比,让网友们直呼,这是我们的青春(童年)啊!

我想藉由这篇文章带大家一起回顾,这个经典节目曾经创造的奇迹。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原本主持人认为只会做三五季玩票性质的节目,最后不只在全美获得成功,更带起了全球的热潮,甚至多国推出自己版本的超级名模生死斗。除了话题跟收视的成功以外,也是少数非常长青的实境节目,总共制播了 24 季,并从节目中诞生了多位模特巨星。

然而,即使累积了大批的收视跟声望,该节目在制播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负面新闻传出,除了实境节目常出现的参赛者与节目方的纠纷与过节以外,许多节目内容或桥段也涉及了外貌、性别与种族等议题争议,在文章后续也会带大家一起探讨。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超级名模生死斗(以下简称 ANTM)是由美国名模 Tyra Banks 主持与监制,每一季会挑选 12 至 14 名不等的参赛者,透过每周硬照拍摄、广告、走秀等评选,在节目最后选出一位冠军,获得模特儿经纪公司的合约与产品代言等奖励。

该节目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同样性质的节目,相较于歌唱与舞蹈等表演形式的选秀,ANTM 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第一桩,一个完全专属于模特儿的选秀比赛。

也因为这个节目,观众得以窥探模特儿与时尚产业的真实面貌,即使大众对模特儿这个行业不完全陌生,但仍会因为这个节目,对该领域有更多了解与认识,甚至,由此知道了很多行业潜规则跟残酷的一面。

延伸阅读:“你只要穿比基尼来就不用试镜”女星揭露好莱坞的性别潜规则

支持同志、跨性别族群,改变世人对美的定义

ANTM 在众多实境节目中,能够一直拥有不错的声誉,除了节目本身的精采度与话题性,许多评审跟参赛者在赛中,都不断透过自己的身分或影响力,试图带给社会大众一些正面的能量跟讯息。

主持人 Tyra 在节目中曾经说过,要改变世人对“美”的定义。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因此节目里的参赛者们,不再只是大家刻板印象中,高挑纤细白皙的女孩,而是拥有多元身材肤色长相的面孔,试图打破观众对模特儿原有的想像。

尤其在节目中,更是多次“开启机会”,像是在第 13 季时,首创的“矮模祭”,打破身高的限制,广邀身高矮于 170 公分的女孩参赛;在第 24 季也取消了年纪的限制,让追梦不再只是年轻女孩的专利。

节目中也有许多大尺码、少数民族以及身心障碍的参赛者,在节目中崭露头角,并且持续为自己的族群发声。

你能感受到制作单位对政治与时事的关心,藉由将议题融入拍摄主题的方式来倡导,包括第 10 季的街友照、第 8 季的正反议题照(支持与反对死刑等)、第 11 季的政治议题投票(移民、环境、外交等)以及第 9 季的抽菸后遗症。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虽然有几次的效果并不理想(主题难以发挥、参赛者对议题较陌生),但仍可以感受到节目组对当代社会的用心与贡献。

特别想提及的一点是,节目组在多元性别的议题上,几乎满分的表现。

除了多位评审跟工作人员都是公开的同志以外,在节目中也有多位同志参赛者,在赛中分享自己的故事与经历。

曾经在比赛中发生一个小插曲,其中一位男同志参赛者 Will 遭到其他参赛者言语歧视,主持人Tyra 得知后,即在当集的评审环节训斥了该名参赛者,此举也让其他参赛者与网友们鼓掌叫好。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第 11 季时,更破天荒出现了第一位跨性别参赛者 Isis,以当时仍偏保守的社会风气,要在全国播送的节目公开身分并持续曝光,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而节目不只提供了参赛者比赛的机会,更是多次在节目中展示了 Isis 的人生故事跟困境。


图片|msisisking@IG

以上种种,都让观众更有机会认识非二元性别的族群,以及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就业市场的真正处境。

多元跟商业化的拉扯

前面提到,主持人 Tyra 曾说,要改变世人对“美”的定义,能感觉制作单位一直不断朝(各种层面的)多元的目标迈进。然而,即使努力想要为产业带来改变,仍旧蚍蜉撼树,还是难以对抗整个行业行之有年的趋势以及准则。

如同主打打破年龄限制的 24 季,尽管有多位“大龄女子”参赛,比赛最后仍选了年纪仅有 18 岁的 Kyla 为冠军,让观众直呼,现实终究还是残酷的。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节目录制与播毕后,也有许多参赛者在访谈或直播中提到,最终冠军人选的决定,不只节目评审的意见而已,厂商与经纪公司也会“表达”他们的想法。

许多工作人员后来也有意无意证实这点,毕竟在商言商,节目组也难单纯仅以参赛者的表现作为标准,仍需参照主流市场的供需、经纪公司的好恶,甚至最现实的“经济价值”作为考量。

提到模特儿产业,总是会让人与物化甚至性化女性有高度联想,然而,娱乐产业的确难以让艺人或表演者与物化完全脱钩。

尤其模特儿这个行业,是个很难让模特儿“做自己”的领域。

曾经有朋友言道,如果要拿《超级名模生死斗》跟《鲁保罗变装皇后秀》来比较,两者最大的差别应该是,《鲁保罗变装皇后秀》的参赛者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皇后们拥有个人独特鲜明的风格,在节目中也有机会展现自己不同面向的才能,好比喜剧表演、对嘴热舞、服装制作等。


图片|RuPaul's Drag Race

而超级名模生死斗的参赛者们,似乎只是时尚产业的小螺丝钉,必须收起棱角将自己放入这个产业之中,去迎合设计师、厂商、经纪公司的各种需求,更甚者必须配合外型上的调整(更换造型、微整形、减肥等),否则可能面临被公司冷冻甚至解约的命运。

同为选秀节目,但因为产业模式的不同,产生了参赛者们在行业里成为“唯一”跟“之一”的差别。

比赛的模式与评比,或许难以完全摆脱物化参赛者的可能,然而,节目有时却变本加厉,似乎打算将参赛者物化到底,连正规比赛以外的私生活都不放过。

虽然可以理解多数时候参赛者私底下的生活,包括情绪反应或争吵等,因其话题性或可看性十足,会剪进节目内容以增加收视。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但放眼其他节目,几乎没有如此“钜细靡遗”呈现参赛者生活的画面,可以多次看到,参赛者们在宿舍酒醉、洗澡、换装的镜头被播出,除此之外,节目组貌似也会为了收视,刻意制造一些风波或人格设定,将特定的参赛者塑造跟剪辑成反派。

让不少参赛者在正式接到工作以前就已经恶名昭彰,甚至有参赛者回锅参赛,在第一集观众共同参与的评审环节,就直接被当场呛声“婊子!”、“下台!”不禁让人纳闷,观众真的需要看到这些画面吗?参赛者的自尊、隐私跟个人空间这么不重要吗?

延伸阅读:超模之母登杂志封面,增加 11 公斤又怎样?泰拉班克斯:Kiss My Fat ASS!

从红极一时到跌下神坛,背后的三个原因

许多热播的选秀或实境节目,总有散场离席的那一天,陪许多人走过青春回忆的 ANTM,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陪我们走过将近 15 个年头的节目,是怎么从高收视的话题节目,慢慢开始失去观众与人气,最后黯然退场?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论点来看:

1. 标准的矛盾:为大尺码倡议,却要求模特儿“维持体态”

如同前面所述,主持人与节目组一直试图让节目属性更加多元,也确实广纳各种长相、年龄、身高、体型的参赛者,在第 10 季时也选出了首位大尺码的冠军 Whitney 。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看似是试图打破模特儿世界的常规;然而,在节目中也多次出现节目组跟评审要求“体型一般”的参赛者维持身材,在第 12 季中表现一直稳定的参赛者 London,却在进入六强前意外出局。

原因不外乎是她在比赛中略微增加的体重,该集出现了多次评审与工作人员针对她身材抨击与质问的画面。

甚至有评审直说:“你是模特儿,维持身材是你基本该做的事情。”

之后季别也有男性参赛者,在评审环节直接被主持人询问:“你有在维持身材吗?你的腹肌还在吗?”

这样的情节不禁让人纳闷,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大尺码的参赛者可以舒服做自己,而一般“正常”体态的参赛者就要规训好自己,不能变胖、身材不能走样?

延伸阅读:这五位名模有话要说:你口中的缺陷,让我与众不同

许多实境或选秀节目在制播多季之后,因担心观众群会出现疲乏,因此会在节目的形式或赛制上有所改变,有时为了娱乐效果或收视率,反而做了太多不必要甚至多余的调整。

号称“高级时尚”的模特儿选拔比赛,在比赛中后期却多次出现不合常理的挑战项目,像是跑步机、泡泡球与躲避钟摆的走秀,让人已经难以分辨究竟是模特儿比赛,还是综艺节目的体能挑战?

虽说节目本身与时尚产业相关,但真实的时尚业界,终究还是难以认真看待实境节目,许多时尚业界人士也多次提到,尽管节目曾有多位资深模特儿、摄影师、制作人或编辑等加入评审阵容,然节目里的“时尚”,与真实的业界情况仍有落差。

更有多位参赛者甚至冠军,在赛后表示,因为是实境秀比赛出身,反而背上污名,让她们在接工作时时常碰壁,更有人说,参加这个比赛让她的生活(职涯)变得更糟。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即使节目一直努力想要展现多元价值,但却也在不同议题频频踩线。

除了上述提及的外貌标准以外,在种族议题上的表现也是不及格,在第 4 季与 12 季时,出现拍摄主题是让参赛者扮演“其他种族”,有部分参赛者甚至需要将肤色涂黑,如此举动,在种族议题高度敏感的美国,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第 7 季时,更发生了该集来宾男模直接跟参赛者 Jaeda 表明,不想跟“有色人种”互动,而更让人生气的是,节目组不只没有替换或惩处该名男模,更是让原组别按照原定计画拍摄。


图片|Pinterest

原本自信心就低落的 Jaeda,在进入比赛理应要奋力一搏的白热化阶段,却因这样一个性别与种族的职场霸凌,大大影响了 Jaeda 的表现,当周的成品惨不忍睹,最后遭到淘汰。

而性别议题的部分,如前所述,虽然大多数时候对性少数族群都相当友善,除有时仍会冒出政治不正确的用字遣词以外,该节目对变装皇后的态度更是不友善,当有参赛者妆感太浓、不够女性化、打扮俗艳时,很容易被评审或其他工作人员揶揄是变装皇后。

即使在制播 24 季,社会风气已然较为开放的时候,仍会在节目中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彷佛变装皇后与高端时尚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而在后续集数的节目拍摄,邀请了业界知名的变装皇后作为拍摄嘉宾,似乎是怕开罪于广大的变装皇后秀观众,赎罪的意味颇为浓厚。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除了以上的几点原因,节目会渐渐失去收视,还是逃不过节目生态与观众口味的改变。

即使节目已经很努力求新求变,但在原有观众群不断流失,也难以开发新群众的状况下,原本新鲜热播的节目题材慢慢退烧,导致收视节节败退,在 24 季播毕后,便没有下一季的消息释出。

玫瑰少年的灯塔,谢谢 ANTM 鼓励我尽情绽放

曾经每个周末都会守在电视机前面,与家人一同观赏并期待超级名模生死斗的播出,不论是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也好,享受节目中的竞争与抓马(Drama)也好,ANTM 总有一股魔力能够让观众期待每一集的播出。

长大之后重新回头看这些片段,除了重温回忆以外,也能够用更成熟,甚至更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节目中的大小事件。

然而节目带给我最大的感动,相信也有许多同志们感同身受,在青少年时期对性向与性别气质可能感到困惑与茫然,甚至否定跟压抑自己的阶段,超级名模生死斗的出现,彷佛为我们这群同志小孩们打开了一扇窗,突然看见另一个宛如乌托邦的世界。


图片|America’s Next Top Model

节目里面不断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会被大家取笑的娘娘腔、男人婆、同性恋,但这些人们在节目里,不只是业界的成功人士,他们丝毫不以这样的身分与性别气质为耻,反而可以勇敢(甚至舒服地)表现自己,那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做自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超级名模生死斗,不只带给观众们美好回忆,更是许多玫瑰少年的灯塔,给予我们许多良善跟启发,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得以骄傲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