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时常感到喜悦吗?张希慈在阅读达赖喇嘛与南非屠图主教的最后一次对话时,找到了获得“幸福”的小秘密,而这份秘诀不分你我,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拥有。

只要感到快乐,就会幸福吗?

如果是的话,毒品会成为所有人通往的幸福捷径。显然,人想要追求的好像不只是“快乐”。

快乐是一种情绪,会来也会走,如同所有其他的情绪一般,没有办法永远在脑中伫留。人生如果不是要追求永远快乐,那我们要追求什么?

达赖喇嘛与南非屠图主教会说,我们要追求的是喜悦(Joy)──包含了多种的情绪,有纾缓、惊奇、忘我,拥有油然而生的满足,以及由深层的幸福与仁慈所带来的精神焕发。

比如:女性从怀孕到生产充满痛苦,但许多妈妈都会说这是她最不后悔且珍惜的幸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定义“喜悦”极好的例子。

延伸阅读:“最好的爱情,是拥抱你的恐惧”Jenn Im 宣布怀孕:老公告诉我,一切都会没事

喜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长期拥有这种生活方式,而不用担心它会一下子就消逝不见,又或者渐感麻木。

那喜悦究竟要如何实践?我们该如何学习?

如果有人在地狱中也能持续喜悦,那个人一定知道拥有喜悦的祕密。


图片|达赖喇嘛脸书

《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悦》一书中,描绘了经历种族隔离暴行、癌症的南非屠图主教,与流亡在外超过六十年的达赖喇嘛,一场关于喜悦的探讨与对话。

书中整理出了八大创造“喜悦生活”的核心──观点、谦卑、幽默、接受、原谅、感恩、慈悲、付出。

同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让喜悦远离的情绪与事物”,包括恐惧、压力、焦虑、沮丧、愤怒、悲伤、绝望、寂寞、嫉妒、苦难、死亡等。

这本 2017 年就出版的全球畅销书,融合了基督教、藏传佛教与心理科学的共识,以及作者的犹太人背景,有条理地整理了两名宗教领袖对于喜悦的核心思考,并且对照科学研究,更让这本书很难被连结为“宗教书籍”。

它更像是一本学习情绪、学习人生、探索幸福的心理学书,而今年再版的内容,还有限量赠送的 Share the Joy Journal 笔记本,让我们可以用来记录自己的喜悦日常。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非营利工作、无宗教信仰的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意外地得到关于获得幸福的指引,而其中一则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达赖喇嘛经历多年的流亡生活,身边认识许多遭受过迫害的佛教僧人,而他的一名朋友,也是一名高僧──洛本乐,曾与达赖喇嘛分享了他自己被送入十八年劳改营苦役的故事。

“他们没有鞋子穿,即使严寒的日子也一样。有时候冷到连吐口水到地上都会冻成冰。他们永远在挨饿,有一天,他甚至饿到想吃另一个死去囚犯的尸体,但肉已经结冻,硬得咬不下去。”

“那段日子里,劳改营日日夜夜折磨囚犯。听说有苏联式的刑罚、有日本式的刑罚、有中国式的刑罚,那座劳改营更把全部形式的虐待结合成残酷至极的酷刑。”

“等到他终于能离开劳改营,只有二十个人活下来。他告诉我,在那十八年,他遭遇过真正的危机。我心想,他说的一定是生命受到威胁,可他却说,他的危机,是差一点失去对中国卫兵的慈悲心。”

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眼泪差点落下,因为我也想起了自己曾差点失去的慈悲心。


图片|达赖喇嘛脸书

我在很多年前就决定原谅性侵过我的人,我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痛苦,不是为了复制痛苦,而是为了让他们知道那样的行为是会造成伤害的,而那些伤害,有一天也可能会反伤了他们自己。

在决定原谅以后,我却曾经因自己的原谅而倍感压力。

我知道在台湾,选择原谅加害者,对于其他人来说有时会像是一种纵容,甚至我也可能会被因此贴上“共犯”的标签(他们会说,我们原谅这些人,若这些人有一天再犯,是因为我们纵容了他们)。

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原谅”并不等于遗忘。

同场加映:读《宽宥之南》:暴力所造成的伤害,不会只局限在行为本身

原谅不是遗忘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代表对恶行不闻不问,或者任由自己或其他人再度受到伤害;宽恕不代表不去伸张正义,或让坏人不用受到惩罚。

达赖喇嘛与屠图主教都相信──“原谅”或“宽恕”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会被情绪蒙蔽,忘记那个人也是人,从而能用清明、坚定的心境应对坏事与恶行。

我们坚决反对恶行,不只是为了保护那些受伤的人,也是在保护伤害别人的人,因为到头来他们也一样会受苦。


图片|天下杂志出版

我对恶行与伤害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我不对施加如此行为的人愤怒,因为能同理,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行为,也知道社会结构如何可能造成行为发生。知道这个行动发生以后,人人其实都受伤了。

做出恶行的人可能会骄傲、会后悔、会窃喜,也可能会用更多犯罪去保护自己,但那些情绪与行动,其实并不会带给他真正的喜悦、平和、安全、幸福。

甚至,旁观恶行的人也会受伤,会对社会愤怒、对人产生恐惧、对未来感到绝望。

但是原谅那些人,让我可以摆脱痛苦,可以脱离“受害者”的可怜、可悲形象,使我有能力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不会被过度强烈的悲伤或愤怒引导做出自伤或伤人的行为,我也才得以走上我的复原之路,成为让世界减少性暴力发生的其中一名行动者,或不致成为下一个因受害而转变为加害者的人。

推荐阅读:专访《宽宥之南》作者 Thordis Elva,性侵发生16年后,她与性侵她的人共写一本书

想到这两年,因为我的自我揭露而得以与许多性暴力防治的工作者一同做一些事,倡议也好,教育也好,我知道接下来的人生有一部分的目标会与此做连结。

我知道我并不“感谢”恶行发生在我生命中(曾有的痛苦毕竟也是真的),但是我仍然感谢自己至今每一步的选择,让我可以持续靠近喜悦的状态,有能力爱自己,也有能力继续爱人。

喜悦,不是只发生在没有伤害存在的生命中,如同作者在在提醒我们的,喜悦无不伴随着忧伤。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痛有苦,我们才得以感受喜悦。当我们愈能正视自己和他人所受的苦,也就愈能够正视喜悦。

再次推荐这本好书给所有对于“幸福”有所渴望的人,无论你现在身处苦难或是何种情绪中,你一定能在书中找到一些超乎你想像,却又呼应你生命经验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