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完美”的执念,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这可能为我们带来痛苦⋯⋯但请记得,自己才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永远有你,为最棒的自己拍手鼓励!

吴姵莹 Chloe,爱心理创办人,在瑜珈、灵性修行与个人旅行中逐渐觉醒,29 岁开始体认人生使命,坚定助人一途。

待过企管顾问界、医院与学校,不断从事助人成长的工作,成立女性成长工作室,帮助女性探索内在,更勇敢的作自己。着有《图解大人的心理学》、《做自己最好的陪伴》、《关系界限》。


图片|吴姵莹 提供

执着的完美主义,可能是源于没自信

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人吗?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的人,回答应该是摇摇头,因为除了定义太多元之外,人各有长短优缺,实在难以界定何为“完美”。

那为什么会有人想成为“完美”,并且望着这份几乎无法到达的目标,并在过程中感到痛苦呢?吴姵莹在多年前开设的一门“提升自信训练班”课程中,观察到这个现象,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在那个班级里头,学员们的能力各有千秋,而且也都有人人称羡的专业与成就,愿意来上课的他们,态度也特别地认真。

然而,那些在他人眼中已经很优秀的学员们,却展现了共同的特质:自信心低落、挑剔自己仍有许多做不好的地方、成就依然不合自己的标准⋯⋯这些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到痛苦。

后来在更进一步的分析之下,吴姵莹发现学员们的痛苦的来源是“完美主义”。


图片|吴姵莹 提供

“我那时候让他们去写完美主义的量表,结果他们每个人的分数都非常的高!”原来过高的完美主义,容易令人缺乏自信,因为不管怎么努力,目标都高到难以企及。

这种对完美的执念,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自我厌恶、或希望能受到他人喜爱,于是设定了不合理的高标准,甚至影响到身心状况。

对此,吴姵莹深有同感,并在多年的经验中知道能帮助到学员的方法,其中之一是“让他看见自己过高的标准”,并降低在人与人之间的焦虑感,还有最重要的是——要从喜欢自己开始!

延伸阅读:下班后的迷人俱乐部|牌卡导师周咏诗“疗愈书写”三心法,释放深层压力

知道自己为何想要完美,比真的完美还重要

能够帮助学员,那是因为真的理解学员的痛点,吴姵莹与我们分享,她也曾经困惑过。

她以前在写完美主义量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自我要求”标准很高,当下令她感到惊讶,也在深思之后,确定了自己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但这个对完美的要求,是有个明确目的的。

“我对自己的严格,其实是帮助我走向我想要的那个样子,”吴姵莹认真地举例说明,“例如我希望自己在专业上能越来越顶尖,因为我知道顶尖所带来的影响力是我很渴望的。也因为影响力越大,就能影响到更多人、帮助到更多我觉得在受难的人们。”

“许多人的能力其实很好,但却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还有处理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些都能为他们前往目标的阻碍⋯⋯”

她也笑说这份心意和她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关联性,她希望能让在无名状态、不知道生命发生什么事的人们,得以减少一些痛苦,过上他们想要的人生。

因此,其实“完美主义”并不能说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端看人们明不明白自己前往的方向及原因。

你会喜欢:“不再当好好小姐”泰勒丝纽约大学毕典演说,摆脱完美主义滤镜,别害怕生命中的美好错误


图片|Photo by Carli Jeen on Unsplash

从焦虑、拖延症,觉察情绪到心想事成

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渗入了太多的焦虑,而焦虑和自我的“不稳定度”有关,例如:不确定自己是否够好,与喜欢自己,这些都容易产生焦虑,也更在意他人的眼光,造成恐惧迟疑。

吴姵莹解释,这种情况若再加上完美主义,会让这类的人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做出来的东西会不够好;如果东西不够好,就没有办法喜欢自己,“这样的关联,让他们会变得好像有点眼高手低,然后做事情都没有办法真的执行,而出现拖延症。”

拖延症其实是许多人都有的“症头”,因此我们也更深入地询问这样效率低迷的困境,有没有什么解法呢?

她笑笑着,给出了一个解法:情绪。

“拖延说穿了,就是一种力不从心——不知道自己在忧虑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做事不起劲。”吴姵莹指出这都跟情绪有关,因此若能帮助大家看懂自己的情绪并加以克服,察觉背后那些为你加油打气的声音,那么很多事情就能甩开拖延,甚至勇往直前。

多年来从事助人工作的她,希望教大家如何做自己最好的陪伴与后盾,让内心的声音越来越一致,这样子的一致性得以帮助人们心想事成!

同场加映:“别太苛责自己,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耍废之后,你得学会克服拖延症的 6 个方法


图片|Photo by Benjamin Davies on Unsplash

觉察原生家庭给的生命经验,为自己颁发人生奖杯

在吴姵莹老师热情分享教学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很好奇地想知道,这些年来在帮助人们解决困境的这条路上,是否曾在自己的生命经验中有什么样的觉察?

她只略一思索,便分享起她曾给朋友做“艺术治疗”的小故事。当时朋友让她画一幅画,她很快地画出心中想要呈现的模样:在土壤里头长出了一颗植物。画完后朋友问她:

“妳感觉是什么、看到了什么?”

“我觉得在这棵植物里头,它好像是有点倾斜的、它好像长得很不 OK、枝叶不够茂密、根长得不够深、茎太细了⋯⋯”她提及了许多对这幅画不满意之处。

朋友静静地说:“其实我原本还真看不出来,倒是妳这样跟我说才让我看到,不过这株植物,我怎么看也觉得没有妳讲的这么不够好。”

刹那间,吴姵莹好像懂了点什么。


图片|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朋友继续将问题掘得更深,问她是不是在客观上检视自己的生活,会觉得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完成很多东西,然而心中却总是一直有不满足、不满意的状态?

于是她陷入了沉思,渐渐地回忆起很久以前的自己,那时的她还在中学时期,少女优秀的亮点没有被看见,反而遭到家人、同学、师长的否定,不被欣赏地度过那时期。

“我曾经印象很深刻,我妈妈跟我说如果我高中考上雄女的话,就会在雄女旁边帮我买一间小套房,”她对我们露出笑容,说起了第二个故事。

带着可能考上雄女的兴奋感,少女跑去问爸爸,说妈妈答应要送套房,那爸爸呢?结果收到的不是任何期待,而是被泼一盆冷水:“妳考得上高中吗?”

“在过往生命中的很多阶段,我常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否定感,那种否定感扎根得好深好深⋯⋯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对很多完成的事情,都不是太满意。”觉察原生家庭影响的她,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她真的可以满意跟满足的人生?

吴姵莹从故事中回到我们身旁,我们一起体验了她的生命历程。


图片|Photo by Evie S. on Unsplash

如果长期不满足于自己的人生,那将会处在一个很痛苦的状态。所以她提醒每一位读者与学员,要有办法重新认识自己、提醒自己其实做了很多事。

人生的奖杯,要由自己来颁发,如果早期的生命经验缺乏被好好地称赞,那就由自身做起,成为自己最坚实的后盾,永远有你,为最棒的自己拍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