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我在寻找王子,但也许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位迪士尼公主!”胖艾美 Rebel Wilson 在 IG 宣布与同性伴侣交往,众人纷纷祝福。过了几天才知道,原来是新闻记者发现恋情,逼迫她做出回应,形同“被出柜”。身为公众人物,她有说“不”的权利吗?

2022 年六月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的第一周,最让人感到突然又惊喜的消息,莫过于电影《歌喉赞》那位带给人欢乐的澳洲影星“胖艾美”Rebel Wilson,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宣布与同性伴侣交往的喜讯:

我曾以为我在寻找迪士尼王子⋯⋯但也许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位 #迪士尼公主 💗🌈💗#loveislove

两个人甜滋滋的合影羡煞了不少人,适逢六月同志骄傲月, #loveislove 、同志就在你我身边,在贴文底下有各种祝福的话语“ ❤️😍❤️😍❤️😍 yes!”“Love is love Diva 🥰😍💖”“Love you both so much!!!❤️❤️❤️”

随着 Wilson 贴出与伴侣 Ramona Agruma 的合照, 羡煞了不少人的眼光,然而 6 月 11 日一则在《雪梨晨锋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刊出的专栏,对于这起甜蜜恋情事件带来许多讨论。

这不是她主动想告知,而是被记者“逼着出柜”

在这篇标题〈Rebel 开始散布关系的新闻了〉一文里,作者 Andrew Hornery 抱怨自己被胖艾美“毁约”了:“我知道这个新恋情的状况,所以在周四(9 日)寄出给 Rebel Wilson 团队的信件里,给出两天的时间来讨论她的对象,那个在 LA 的时尚设计师 Ramona Agruma。”

“但她选择毁掉我们的报导,直接在她的 Instagram 上贴出这则‘迪士尼女公主’的贴文。”Andrew 在周六这篇文中,带着不甘心,写着自己是如何想报导胖艾美 Rebel Wilson 的爱情故事。

“她之前也在 Instagram 这个社群平台上,夸耀她那帅气的美国啤酒大亨前男友啊。”

这篇专栏在刊出后,随即有人发觉哪里不大对劲:“很明显地,这不是 Rebel Wilson 自己想出柜的。《雪梨晨锋报》的记者已经承认给她 2 天的时间来评论,否则就要帮她出柜。更糟的是,这出自于该报内公开男同志作者之手。”

这则点破房里大象的的评论已经近 3 万多则回应,逼得让《雪梨晨锋报》的编辑 Bevan Shields 在周日(12)下午刊出了〈对于Rebel Wilson 报导的附注〉,文内提到:

“我们专栏作家问了 Wilson 是否想对于她的新伴侣这件事评论。”

“如果她的伴侣是男性的话,我们也会问一样的问题。”

“要说我们帮 Wilson 出柜是错的。”

此附注刊出后,更多人不以为然了,澳洲 ABC 新闻广播制作人 Rafael Epstein 评论:

“你们说:‘噢,我们只是提出问题而已。’,但有没有想过,如果她今天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想?如果今天是这些记者与编辑,被问到这些有关于他们私生活的问题呢? ”

Rafael Epstein 更在 13 日上架的广播里开头说到:“这件事不单纯只是讨论名人八卦,因为名人本身就是八卦来源,这攸关于媒体如何在报导公众人物的性倾向。”确实,当媒体说着自己有报导真相的义务给观众时,为什么会用粗暴的方式,询问个人性倾向上的问题呢? 

而在此同时,原先对这场恋情的满满祝福,也渐渐导向声援尊重 Rebel Wilson 的个人隐私与性向。

在 12 日当晚, Rebel Wilson 作出公开回应:

谢谢你们的评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状况。但我试着用优雅的方式来处理它。

关于性别平权,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澳洲 LGBTQI+ 健康协会的执行长 Nicky Bath 受访时也声援 Rebel Wilson 此刻的处境:“要不要出柜与揭露个人感情状态,应该是个人选择。”

“LGBQIA+ 族群应该得自己选择要告诉谁,怎么告知,然后是哪时。”

若单就该报所提的问题来看,《雪梨晨锋报》并没有真正强迫 Rebel Wilson 非得出柜,但只给 2 天的时间对于自己的感情伴侣作出评论,在这种具时限压力的处理方式下,怎能让 LGBTQIA+ 社群成员自在地告知自己的感情状态?就像 Wilson 在 12 日的推文内所说的:“非常艰难的状况。”

原本两个人相爱在一起应是一桩美事,至今竟充满乌烟瘴气,更让人感到不舍。

本月 11 日刊在《雪梨晨锋报》的专栏,编辑那篇附注刊出后没多久就撤下,原作者 Andrew Hornery 在 13 日澳洲时间下午也在该报网站上刊出道歉启事,内文除了告知大家与 Rebel Wilson 团队就发表评论这件事时序外,对自己在这件事处理的状况也表示歉意:

“身为男同志,我理解歧视与污名化的困境⋯⋯我们从来没有要帮人出柜,但我能理解,为什么我的询问信件会被视为一个威胁,处理模式上是个错误。”

 “我做错了。《雪梨晨锋报》与我在之后,会确保完善考量到个人性倾向这个复杂议题。”Andrew Hornery 同时也为了 11 日所刊出的那篇不甘心的专栏,向读者道歉:“因为没收到 Rebel Wilson 的回信,选择不回信是她的权利。而我在周五看到 Instagram 贴文后,用自己的失望写出了一篇不合格的文章。”

虽然道歉,却已让这个 #loveislove 的故事沾染上不必要的风波,更让大家反思:

“我们真的建构出一个,多元共融的性别空间了吗?”


图片|《我要回高三》剧照

在这篇文章开头所提,每年六月是同志骄傲月,让大家记得 1969 年在美国纽约石墙(Stonewall)酒店,对于同志族群歧视而引爆的剧烈抗争。在石墙事件过去 50 多年后的此刻,欣见性别议题不再是禁忌,过去十年内许多国家通过同性婚姻。

不过,当骄傲月满溢着骄傲与自豪的氛围时,有人开始思考:社会各层面对于 LGBTQIA+ 族群偏见是否真的有所减少?我们是否真正地创造出多元与共融的社会氛围,让 LGBTQAI+ 社群内的成员更能自在地讨论“现身”问题?

那些结构性的问题依旧存在。不只是性别平等,更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性别环境。

在 Rebel Wilson 事件后,愿我们能更纯粹地祝福他人找到自己的幸福,毋须再伴随这些不和谐音。到那时,我们才算朝着性别公平公正,与多元共融的社会环境,跨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