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狂的“杰克船长”热潮过后,希望我们可以平静地来回看强尼与安柏的离婚审判事件,我们是否在情感偏误中塑造了凯旋英雄,并一味地猎杀女巫呢?

距离强尼与安柏的世纪判决已隔一周,期间,许多人闻声欢呼,“邪”不胜“正”,强尼终将为自己赢回名声。

社群最汹涌的浪潮已过,站在高点冲浪,的确有刺激,但众声喧哗,难以酝酿深长的思考空间。今日下笔,望社群逐渐回归平静的同时,一起重新思考自己(包括我)在此次事件中,或多或少存在的情感偏误。

我们想要谈的,并不是安柏作为一名女性,如何成为多数暴力中可怜的祭品,也不是所谓“你们”女性主义者的老生常谈,要谈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如何共同承担、支持不同性别的受暴者。

性别即便不是这场亲密关系暴力的唯一的一题,它也仍是任何一场亲密关系暴力中至关重要的一题——所有性别议题的缘起,谈论的,从来不只有女性,而是多元性别族群,如何在社会结构的暴力中,享有公平的权利。

因此我们会为强尼感到委屈和不满,也同时能为安柏被网路羞辱威胁的碾压,感到错愕以及疑虑。


图片|达志影像/路透社

在审判之前,网路已有情感投射了吗?

6 月 1 日,强尼戴普与安柏赫德判决出炉,原告强尼将获 1,500 万美元赔偿金,而陪审团仅以强尼戴普前律师的诽谤为由,判给安柏 200 万美元赔偿金,此场世纪判决出炉,强尼戴普的劫后余生,带着英雄式的凯旋意味,与审判相关的标签持续在推特(Twitter)上发酵,这场公众化的“家务事”,成了群众争相讨论的焦点。

我们彷佛在见证一场“还我强尼”的童年守贞行动。所有人都在等着与我们心中的杰克船长和解,与青春夥伴尽释前嫌,某种程度来说,比起双方都有暴力事实的证据,“我们的杰克船长一定是无辜的”的意念,更加迷人。

安柏作为“Metoo 终结者”的议论甚嚣尘上,许多欧美主流媒体无惧逆风,即便社群一面倒地支持强尼,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沃克斯(Vox)等评论社群为此事的疯狂程度,引来社群鱼贯入场,又是一阵鞭斥打骂。

留言当中,不乏“作者真的有了解整起案件吗?请坚持事实报导”、“你的团队可以听录音带及证据吗?请记者在发布内容之前把案件数小时的录影带看完,文字中充满偏见”、“所以⋯⋯你是个男人,你受到虐待,但你最好闭嘴?”、“我再也不会追踪观点片面的纽约客杂志了,所以男性不能成为虐待的受害者?”等等。

同场加映:【性别观察】强尼戴普与安柏赫德的家暴案:看见男性受害者,与 #MeToo 运动并不冲突

事实上,在上述受到社群挞伐的新闻评论中,亦点出审判的极限,证据经过“有毒关系”双方的各自诠释,很多时候我们不可否认它仍难以全然客观。

既然不够客观,为何众人皆一致肯认强尼的事实“比较客观”呢?对此,美国知名新闻评论媒体 Vox 指出,我们不得不正视“强尼戴普拥有更强大公众形象”的事实,在他漫长的影视生涯中,他交出了相当广受赞誉的成功作品,为自己赢得广大的善意。

强尼戴普强大的媒体影响力,以及群众号召力,似乎都带着某种个人情感的投射。即便只有一点点,那种“希望强尼是个好人”的深刻盼望,很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跑出来捣乱思绪。

让心中“强尼一定是个好人”的期盼引导思绪是相当轻易的,这与我们的期待吻合,与我们的儿时情感呼应,“我想要杰克船长可以回来”、“证明迪士尼的切割是错的”以及意外受事件牵连而遭埋葬的《神鬼奇航》系列电影,是不是可以回应我的需求,回到我们的身边——这些都是相当强烈的情感需求,也是一代人们对于自己青春的投入,难以让步的部分。

然而抽离情感需求去思考,也许世纪审判本就是一部没有英雄的电影,我们的强尼不是全然的好人(同时也是受害者),而安柏亦不是全然的疯女人(同时也是受害者)。

这个世界仍对于任何一位“不完美的”受害者(大程度为女性)存在着难以忽视的恶意;强尼,同样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受害者,却仍享有大程度的接纳和怜悯。

诽谤案的两方,同时是彼此亲密关系暴力的加害者与受害者,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社群的回应,却令人闻声惧怕。

强尼成了不折不扣英雄人物的同时,安柏则成为社群高呼猎杀的女巫。


图片|达志影像/路透社

安柏真的是 MeToo 杀手吗?

此案前后,安柏作为“MeToo 终结者”的声音也未曾停歇。

回过头来看,作家吴晓乐于脸书贴文中指出,MeToo 运动的本质,即是反映了性暴力受害者(高比例是女性)并不相信自己能够在司法体制取得妥善对待,转而诉诸社群力量。而这件事情本身反映着司法体制上的缺陷,无论是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南韩金智恩遭政治明星安熙正性侵等世界诉诸司法的过程皆可看出,体制暴力及司法内建的缺陷对于受害者方相当不利,司法与 MeToo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利用以及角力,仍是现存且不争的事实。

“有人利用司法制度,也有人必然利用 Metoo,司法有放纵,Metoo 也必然出现错杀,今天问题变成我们要在两者可视的不完美中如何抉择?我们愿意放置多少心力修补其中一方的缺陷,以终止这痛苦的抉择?”——作家吴晓乐脸书


图片|Photo by Victoria Volkova on Unsplash

可以见得的是,MeToo 运动仍有其不足及不完美之处,它亦有遭错置与滥用的可能性,正如任何体制,小至公司组织、大至国家司法,皆有遭有权之人加以滥用的可能,因此即便安柏有任何一丝“挪用 MeToo”为自己发声的企图,也不足为奇;诚如强尼戴普也能运用自己之于媒体、粉丝、群众的影响力及号召力。

若 MeToo 运动仅凭安柏一人挪用,就从此信任尽失,那么就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仍没有准备好妥善的保护网,来去承接那些受伤的身体及灵魂;也同时证明,我们的司法系统,仍然有其缺失,仍有可能对于“真正的”暴力事实视而不见。

为受暴女性争取权利是目的,而 MeToo 可以是众多手段的其一,我们知道这条路道阻且长,且仍会持续受到舆论的冲撞与碾压,但无惧抗争的人仍在;即使安柏在法庭上表现脱序,而无数证据也指向她满口谎言,我们仍得学习中立看待,她有权为自己受暴的事实发声,亦有责为自己施暴的行为负责。

作为广大社群中具备发言权的一人,我们是否可以停止无端的猎巫,正视亲密关系暴力的复杂性,同时,成为为下一个发声者做好准备,成为社会保护网的一部分,这件事还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司法,乃至于国家,持续共同的努力。

延伸阅读:“90 人指控,最终仅成立两项罪名”哈维韦恩斯坦遭判决,#MeToo 是胜还败?

后记:作为杰克船长的粉丝

找替罪羔羊很容易,但抽离思考很难。

有意识地避开“世纪审判”这场大戏多时,最后仍不得不被社群之火点燃,我很难去说,即便我写了这篇文章,我仍是最希望“强尼是个好人”的其中一名。

甚至在审判的一开始,我难以忽视自己心中那种“看吧,我就知道杰克船长不可能是那种人”,兴高采烈地向友人分享:“我觉得那女的真的也有病。”虽然我特地加了“也”字,但那当下,友人看了看我,小声回道:“几年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所以说,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在集体情感中动弹不得。因为再怎么说安柏都是一个与我无关的女人,她践踏了我们多年来对于强尼的爱与对于角色的崇拜,她等于毁了我们青春的某一块,如今她摇身一变成了满口谎言的女巫,粉丝们无不捧着爆米花坐享其成。

我要说的是,这一切都可以理解。但就因为可以理解,我们才要好好反思。


图片|《神鬼奇航》剧照

和女人迷的婉昀分享此事,她说:“我们仍然可以去保留,那一份对电影角色、还有自己曾经喜欢过的感情,不用因此否定自己过往的感受,那也是我们成长的记忆和痕迹,我觉得那一份情感本身是可爱的。”

同时,将这句话送给所有着迷于 Jack Sparrow 魅力中的每一个人,即便强尼戴普并不完美,他也不完全等同于我们所喜欢的那个角色,我们的爱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