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关系令人不安全,天天近距离却又让人焦虑窒息?心理学中的“刺猬效应”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有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如文中这样做⋯⋯

“远距关系充满不安全感,距离太近却又让人焦虑窒息?关系中真正的问题根源并非物理距离,而是我们与伴侣能否处在合宜的心理距离。”──《那些爱情里,我们所受过的伤》小妮子(Anny)

疫情肆虐之后,许多公司改采远端工作,乍听之下能省去通勤时间,免受上下班交通壅塞之苦,然而在这样的变迁下,也无形中为关系带来了压力。

V 与论及婚嫁的伴侣同居,两人都在新创公司上班,为了要因应居家办公,他们一周内将办公场所搬回家里,长时间共处一室,没想到却引发了更高频率的争吵。

从家务分工、隔离期间的三餐协调,到作息、睡眠时间等等,虽然只是生活琐事,但就像是积年累月的尘埃那样让 V 感到不舒服。

虽然同住也有一阵子了,却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接触。对 V 来说,似乎以前都没有注意到彼此之间竟有这些差异,日日相见才总算看清楚,原来对方会因为压力而变得脾气暴躁,对小事斤斤计较,也会放大生活中的不顺遂。

V 困惑自己是否还能与对方朝向共组家庭的目标迈进,想到未来长远的日子,脑中浮现的画面让 V 感到退缩。

不免担忧着:以后若需要长时间在家照顾小孩,真的有办法和对方好好相处吗? 会不会在那之前就把彼此的爱消磨殆尽?如果婚前都已经对同屋檐下的关系有所抗拒,该如何走下去?

居家防疫期间,许多伴侣也在近距离相处下变得互看不顺眼,加上没有户外活动可转移注意力,因长期共处一室而感到烦躁与窒息。

在这样的关系里,两人该如何维持和谐的舞步呢?


图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健康的近距离关系,需要心理距离

距离太近,让我们面对关系产生了死角。谈到和谐关系的适当距离,或许刺猬法则可以提供一些灵感。

刺猬困境(Hedgehog’s dilemma)是由德国哲学家孰本华提出,指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天里,被冻得浑身发抖,他们便紧紧靠在一起取暖,导致彼此身上的刺伤害到对方,因此他们只好再次分开,却又因为受冻而靠拢。反覆几次后,最终才渐渐找到最适当的距离。

刺猬效应正是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适当心理距离。


图片|Photo by Sierra NiCole Narvaeth on Unsplash

事实上,当两人关系靠得越近,越容易产生对方应该要“更懂我”的预期。这种认知偏误,可以用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来解释。在交往初期,我们普遍认为对方和自己十分相像,会喜欢一样的东西、具有相同的价值观等等。

在这样的影响下,我们也就更容易将任何心事与对方分享,认定对方肯定愿意倾听而且能够理解,然而,这可能只是来自你个人对伴侣的投射。这会让我们过于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待对方的言行,甚至降低了对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差异的包容度。

不论关系再紧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性格与工作习性,如果因为心理距离变近就认为对方应该要为自己改变,那只会让你期望落空而徒增冲突。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也就是保持自己的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而为一”──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同场加映:为你挑剧|《海岸村恰恰恰》:成熟的爱情是做彼此树洞,今天你接住我,明天换我抱抱你

冲突的背后讯息:“我需要呼吸的空间”

即便与伴侣生活在一起,还是会有不小心忽略彼此情绪的时候,而让冲突局面加剧。当伴侣在抒发心情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想以自己的观点来给出建议,或者推翻对方的论点。然而,这种方式其实是在向对方表达:“你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反应。”

当伴侣因为某件事情而发怒,开始指责你,此时的愤怒不见得是真的有人做错了什么,背后暗藏的可能是焦虑、害怕的情绪。

当距离太近而产生不适感,其中一方需要“呼吸”的时候,可能会藉由负面情绪的释放,刻意将对方推开。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因为对方太糟糕,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应对姿态。


图片|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相看两厌”有时候反映的是自我内心的焦虑。

关系专家苏珊.温特(Susan Winter)在接受美国女性新闻网站《Bustle》访问时也提到,当你发现两人感到暴躁、想将对方推开或与对方无来由争论的频率增加,就是代表关系需要释放出个人空间。

然而,在同居生活中,我们很难获得各自独处的时间,在这种状况下,则可以透过物理空间的远近,来有效保持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指的是“此时此地某事物与自我接近或远离的主观体验”。

根据劳伦斯.威廉姆斯(Lawrence E.Williams)与约翰.巴格(John A. Bargh)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说明,心理上的距离感或自由感可以减轻情绪上的不适。

那么,腾出个人空间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比方说:不追问行程、不时时黏着对方,以及让双方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你们可以讨论出一个共识,如在卧房、厨房、客厅或餐桌等其中之一作为彼此能够无压力处理个人事务,亦或是放空的私人空间。

尽管每对情侣或夫妻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不同,但至少可以利用空间创造“独处的当下”,来沉淀自己,暂时离开对方。这么做有助于维系长期亲密关系的健康。

你会喜欢:一天没见面就受不了?给“太黏”系恋人:寂寞没有对错,但要找到独处的节奏

在近距离关系中,创造生活仪式感

维持适当距离,不代表两人就此疏远、感情失能。其实亲密关系的经营来自于“生活”,基本像是分享心情、身体接触, 再进阶就是沟通特定议题、规划未来等。

不过,究竟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在经营关系上呢?

专注于亲密关系研究的凯尔.班森(Kyle Benson)提出了一项有趣的发现:每周至少投入黄金六小时,有助于增进或维持亲密关系。

推荐阅读:【A Couple Minutes】每周投资黄金 6 小时给伴侣:没有完美的恋爱,找到一个愿意与你练爱的人

连续六个小时与对方在一起可能很困难,若能分散在相处的每一天其实就会容易许多,以下是每周黄金六小时的相处参考:

  • 亲密的道别:

当我们早上出门向伴侣说再见时,应该要每天至少花 1 到 2 分钟,当然受距离限制,也可以用传送讯息的形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所花时间:一周总计为 10-12 钟。)

  • 结束工作后的团聚:

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进行简单的聊天互动,每个工作日大约需要 20 分钟。(所花时间:一周总计为 100 分钟。)

  • 展现对伴侣的欣赏或感谢:

每天花 5 分钟,有意识地表达对另一半的欣赏,尽量具体、有情境,举出实际例子。像是:“ 谢谢你买了我想吃的点心,总是懂我喜欢吃什么!”而不是只说:“ 谢谢你的点心!”(所花时间:一周总计为 30-35 钟。)

  • 日常身体接触:

推荐每天大约花 5 分钟,包含重逢时的拥抱、亲吻、睡前拥抱。身体上的感情对于伴侣间的连结相当重要。(所花时间:一周总计为 30-35 钟。)

  • 约会是必要投资:

每周至少 2 小时,没有任何人、事的打扰,散步、喝一杯、好好吃顿饭、打游戏,一起尝试新事物或是任何放松的活动,交谈、享受在浪漫的氛围。(所花时间:一周至少 2 小时。)

  • 深度对话:

每周 1 小时的深度谈话,谈谈目前的关系,最近哪些部分进展顺利;也谈谈彼此之间的冲突,了解下周能做些什么能让你们之间感受到爱。(所花时间:一周至少 1 小时。)

这样的时间分配可以作为你们平常相处的参考,具体的安排与落实最终需要两个人携手完成。

请给自己多点信心和勇气,为对方敞开心扉,再耐用的电器,用久了也是会故障的,更何况是脆弱的关系呢?

请记得定期保养,以因应不同的生活模式。


图片|Photo by Scott Broome on Unsplash

疗伤悄悄话:两人长时间近距离相处,以下方法能让关系更亲密

1. 建立属于你们的伴侣使用说明书:

生活在同个空间并不代表作息相同,尊重彼此的差异是基本的。

了解对方的习惯与居家模式,在对方忙碌时不过度关心,避免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腾出一些聊天相处的时间,分享心情以减缓焦虑。

2. 为近距离空间创造整洁与温暖:

打造一个让彼此都感到舒适的生活空间,也能有效缓解紧张感。

你们有多久没一起好好整理居住的空间了呢?堆满的杂物是不是让彼此更为焦虑、更加心烦意乱?先从改变环境开始,清除堆积的杂物,以便能共同选购一些喜欢的装饰。

3. 屏除“对方应该怎么做”的执念:

个体差异是无可避免的,试着降低预期,并从不同的观点看待事物。试着换位思考,同理对方的心情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