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成为人妻,再成为一位母亲,女性不仅历经不同的身份转换,更开始在家庭中扮演主要照顾者的角色,总是细心温柔照顾身旁每位在乎的亲人好友。

但是,照顾了那么多人,妳有回头检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别忽略身体发出的警讯,等到疾病敲门才发现错过及早治疗的黄金时间,陷入更困难且挣扎的疗程。

别人眼中的我,是位既强大又勤奋的职业妇女。因为爱,我愿意付出时间,牺牲自由,在每个我重视的人事物身上。

每天来回奔波于职场与家庭中,长期紧盯萤幕、久坐于工作岗位上,偶尔视力模糊、手脚发麻无力,还以为只是疲劳造成的身体不适,只要稍作休息就能继续努力生活。但后来甚至出现止不住打嗝及呕吐的状况,吓得赶紧就医谘询。

“泛视神经脊髓炎(NMOSD)”写在诊断书上的几个大字,令人感到狐疑与讶异,这是什么疾病?又该怎么治疗?

还记得确诊的那一天,神经内科医师对着我说明:“泛视神经脊髓炎”其实是种自体免疫疾病,确切发病原因不明,普遍认为可能是免疫神经失调,可以想像成神经通道突然中断,无法顺利传递讯息,而造成身体出现无力与麻痹;更令人恐惧的是,一旦罹患尚无根治的办法,未来何时何地会急性发作,也难以预料。

好发于 30 到 40 岁女性,每次发作都留下更严重的后遗症

当 NMOSD 发作时,会使得神经系统受损,造成不同的后遗症,例如:视力减退、全身不听使唤、大小便失禁、失能卧床等,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到呼吸功能,进而有生命危险。


图片来源:PIXTA

发生在我身上的是讲话与吞咽困难,平衡感不好,走路不稳,还有天旋地转的晕眩,刚开始会有大约一周的恶化期,接着是 2 周到数个月的恢复期,对日常生活与工作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的治疗方式分两种:急性缓解症状 和 慢性预防复发。

通常 NMOSD 在急性发作时,局部神经发炎伴随水肿,导致该区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这时,我需要紧急住院做“急性缓解”,注射高强度的针剂类固醇,或是置换血浆。医生也建议病友们,早期治疗可以增加恢复程度,也尽可能减少后遗症。

然而,在急性缓解后,有高达 90% 的病友会反覆发作。这时,我们就需考虑使用预防性药物来进行“慢性预防”,透过平时规律地用药,减少发作次数,才能降低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预防复发是最要紧的事,但经济困境是无法忽视的难题

过去没有专门针对 NMOSD 开发的药物,大部分病友采用类固醇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免疫制剂来“试看看”,但离有效控制复发、远离不定期发作的恐惧,仍有一大段距离。所幸近年在药物开发的进步下,全球已有三种 NMOSD 专用药问世,可减少体内发炎的破坏,减少不好的免疫反应,达到显着治疗效果。

2020 年台湾核准上市其中一款药物,只要每个月打一针,疾病复发的状况可以减少七到九成,大幅改善病友的复发隐忧,不过因为是新兴的罕见疾病用药,药费补助尚未通过健保审核,对病友及家人是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反而会陷入是否要积极治疗的犹豫中。

由于没有健保相关给付,加上需长期抗战,无法根治,为病友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图片来源:PIXTA

家人的支持陪伴,与病友们的相互扶持,都是支撑我继续前往对抗疾病的强心剂。但面对长期抗战,且不知何时会恶化、何时会拖垮家庭的疾病,是我始终挥之不去的内疚与恐惧,衷心盼望真正有效预防泛视神经脊髓炎的药物,可以获得健保给付,成为病友生命中的甘霖。

药物的存在,让生命延续;家人与社福资源的存在,则是支撑我们继续对抗疾病的强心剂。

提升对于罕见疾病的认识,才有机会早期发现与治疗

我的生活,自从罹病后全然改变了。

在神经内科门诊的震惊、不敢接受,都还历历在目。不过,现在我的心态转换许多,疾病的存在是提醒着生命有其极限,每个人都是在有限的年岁里,把日子活出最美的姿态。

疾病当前,既然来了就面对吧!

目前社会对于 NMOSD 的认识仍相当不熟悉,写在故事之后,盼越来越多人能够更理解这类疾病,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社会资源的投入,更是希望提升对于罕见疾病的认识,让潜在的病友们,在发病早期就发现藏在自己身上的罕见疾病。


图片来源: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