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欧蜜・夏拉盖在《错把工作当人生的人》一书里为读者抽丝剥茧在工作上感受到的不同情绪,和总是带着两种现实去工作的我们,要如何检视那些强烈的情绪来自哪里,和如何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文│娜欧蜜・夏拉盖

感受不是来自现实,而是回应早年经历带来的不安感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一名叫费莉希蒂(Felicity)的女性告诉我:“我的工作真的碰上瓶颈,我知道我需要协助。”我从电话中的声音听到绝望,帮忙安排了最早的看诊时间。

一星期后,费莉希蒂抵达我的诊疗间,她身材娇小,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单身,五十岁出头,先前被提拔为伦敦某独立金融机构执行长的副手。费莉希蒂散发着温暖的气息,但我留意到她性格里的胆怯我心想,对她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来讲,这点很不寻常。

在我们的谘询时间,费莉希蒂谈到自己在工作中过着双面生活。她成功让同事相信,不论遇上什么危机,她都有办法不慌不忙处理。

但事实上,焦虑和不安一直折磨着她。她因为担心工作会“出错”,大多数夜晚难以入眠。费莉希蒂因为成功在办公室里塑造自信能干的形象,好多人带着烦恼去找她,向她倾诉,她因此掌握很多小道消息,居于有利的职场地位。

然而,费莉希蒂一点都不认为自己握有影响力,反而感到负担很重,害怕丢工作。她职位很高,但她感到手中没有任何一丁点的权力。

实际“拥有”权威与“感到”有权威是两回事。


图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同场加映:海苔熊专文|暂时休息一下也没关系!试着脱下你的“冒牌者症候群”面具,真实生活

费莉希蒂对外营造的形象与她内心实际的感受,两者的差距大到她甚至不敢休假,害怕自己一不在,真相就会揭晓:公司其实没她也没差。

尽管同事永远大力肯定她,公司也提供分红等财务奖励,费莉希蒂极度焦虑自己会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人。由于费莉希蒂不认为别人的赞美是真心的,她持续困在负面循环,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奋力工作。

费莉希蒂和许多人一样,她的感受不是来自现实,而是在回应早年经历带来的不安感。

费莉希蒂向我透露,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想顾的事情,鲜少回应她的需求,注意力全放在她哥哥身上,原因是哥哥是“问题儿童”,嗑药逃学样样来。费莉希蒂努力当个好孩子,但没人在乎这件事。

“我哥天天惹事生非,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我则是乖宝宝。”费莉希蒂告诉我。

“我心想:‘我要当个好女孩,我会做对的事,我不会碰毒品。’我是好学生,成绩永远是顶尖的。”

费莉希蒂徒劳无功,不曾获得渴望的父母关爱。她有一次甚至发现,爸妈和哥哥一起吸大麻。哥哥行为不良,却因此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亲子关系,她被排除在外。

这种不公平的事令费莉希蒂忿忿不平,更多的是感到不被当成一回事。

你会喜欢:邓九云专文|解开职场中的原生回圈:为什么我们会不断重复那些不快乐呢?

每天带着两种现实去工作


图片|Photo by Nicole Cagnina on Unsplash

费莉希蒂因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被忽视,她感到在同事之中也无足轻重,因此加倍努力工作,以确保不会被遗忘。

然而,费莉希蒂和小时候一样,感到没人看见她替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一切实在是太不公平,太令人生气。事情甚至雪上加霜,她的上司迷恋上一个能力平平,但魅力非凡、年纪又比较轻的同事。其他还有几位比较有资格升职的同事,但上司完全无视于团队的不服气,年轻貌美获胜。

这下子,费莉希蒂更不可能获得她渴望的关爱眼神,历史再度重演:爸妈偏心哥哥,现在老板又偏爱工作能力差的人。

我们和费莉希蒂一样,每天带着两种现实去工作。

一种是外在的、真正的职业生活现实。我们努力在那个现实中做出成绩,出人头地,获得财务的奖励。

然而,我们的内心有另一个不一样的现实,由我们的独特心理特质组成,包括我们的不安与误解。这种内心现实主要源自潜意识,受压抑的一切都栖居于此:痛苦回忆、种种冲动与渴望,我们人生初期所酝酿的,都在潜意识里落地生根。

这个内在现实的任务,不同于我们的外在现实,包括不让不堪的事实与痛苦回忆失控,或是和费莉希蒂的故事一样,必须化解过去未解的冲突。

推荐阅读:童年创伤无法愈合,如何照顾内在小孩?

费莉希蒂不曾成为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但工作给了她受人重视、称赞与关注的机会:她有机会证明自己的确值得被爱。

由于这两种现实有着不同的目标,在心中造成冲突,有时还会外显。只要内在的动机一直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就无从掌控,而当内在动机与外在现实起冲突,有可能爆发混乱与强烈的感受,妨碍我们的职涯,造成我们和同事发生摩擦。

表面上的工作动机,很容易找出来。例如:你希望执行某个专案、改善领导能力、回应顾客需求,或单纯希望能撑到下午五点,暂时摆脱 Zoom 视讯会议几个小时。

你因此会讶异,我们所做的大大小小的决定,背后的动机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源自我们的潜意识想远离不愉快的情绪。

想一想,你下的哪些决定、你采取的哪些行动,事后回想起来,其实是为了避免感到焦虑或尴尬,例如:下属犯了重大错误,但你没指正他们,或是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你依旧同意。

接下来,想一想如果你能够面对那些感受,你会出现什么样不同的回应。

好了之后问自己:“对公司和我的职涯发展来讲,哪一条路才是最理想的?”

学习忍受强烈情绪,也要了解情绪来自何方


图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在工作上被强烈的情绪劫持,有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害我们无法以清楚的头脑思考,准确判读情势,最终无法专心工作。职业生活需要自觉的能力,而获得这种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除了学习忍受强烈的情绪,也要了解那些情绪来自何方、为什么自己会感到困扰。

如果我们能学着面对与控制强烈情绪和焦虑,而不是逃避,我们将更有能力处理危机四伏的办公室政治。在这种时刻,勇于冒险、接受自己的错误,以及理解我们感到不可理喻的人,全都能帮上忙。

许多人感到工作最困难的地方是下决定,或是谈会导致情绪激动的事。他们有着不理性的恐惧,担心做错决定将导致可怕的后果,例如想像要是冒着财务风险扩张公司,有可能生意失败,自己将一贫如洗;或是担心别人会认为他们冷酷无情,被当成坏人。

许多人向我求助时,坦承脑中幻想着这类不切实际的恐惧。

这样的恐惧有可能让我们的工作笼罩着阴影,不过许多恐惧其实其来有自。

延伸阅读:心理学看关系:面对负面情绪的态度,决定亲密关系的品质

没人想要愧疚,没人想要被讨厌。如果不必担心被排挤、忽视或批评,人们做起事来将肆无忌惮,办公室变成更不愉快的工作地点,信任瓦解,降低完成计画的可能性。

人们会安分守己,通常是因为预期会丢脸或有罪恶感。然而,如果因为试图避免负面的感受,反倒引发更大的问题,此时有必要进一步检视自己。

我们为了在工作上保护自己,试图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其中包括“压下”负面感受。

学会控制自己的怒气、嫉妒心与不安,其实是实用的技能。我们全都在工作中碰过那种控制不了自己的人,很清楚那种人会让工作环境有多乌烟瘴气,他们的风评有多差。

如果能忍住不舒服的情绪,不发泄出来,就更能够去思考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并以更深思熟虑的方式回应。

然而在此同时,有的情绪躲在靠近潜意识表层的地方。

光是一些小事,就很容易爆发出来。那样的事让我们猝不及防,碰触到我们的敏感神经,我们感到是针对我们个人而来,或是如同费莉希蒂的例子,过去的创伤经历让我们跳脚。

你可能注意到老板对同事微笑,但把你当空气。接下来,开会没讨论你的点子,你被告知你被排在下星期的议程表,但后来所有人都忘了这件事,你感到莫名受伤。

或是想到要做年度检讨,你就睡不着觉。这种瞬间会引发强烈的情绪,你出现更有如孩童而非成人的反应。当我们冒出和实际发生的事不成比例的情绪,不理性的程度将升高,甚至出现妄想。

我们活在过去的程度,有可能多过活在现在?


图片|Photo by Marcos Paulo Prado on Unsplash

虽然我们认为自己的决定背后是理性思维,我们往往被感受牵着鼻子走。照着“心中的直觉”行事,远比把事情仔细想清楚容易。

动脑需要花时间与力气,一般还会带来困惑与举棋不定,我们通常会想要甩开这样的心理状态。

此外,工作带来的感受具备多重意义。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照单全收”,跟着感觉走,例如:要是累了,那代表需要休息;如果我们不放心某个客户,或许的确需要多留点神;如果担心无法升职,我们需要更努力工作。

感受是很有用的向导,但也可能带我们走错路。

举例来说,乐观与渴望可以推动计画,但过分跃跃欲试,将造成我们无视于危险的风险讯号;悲观能提醒潜在的陷阱,但也可能让点子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同场加映:【拾年有承・真实周年】时代讲堂“正向心理学”:快乐的秘诀不是压抑,而是接纳并转换情绪

当我们被强烈的情绪劫持时,意味我们活在过去的程度,有可能多过活在现在。不得上司的宠,或许的确是令人沮丧的理由,但如果你因此愤怒到失去所有的工作动力,那么你需要检视那些感受来自何方。

目前的情境激发了你压抑的过往情绪,或许以前曾经有人对你不好,你不得父母的欢心。换句话说:

你的感受带你走上错误的道路。

学习分辨可以相信与误导人的情绪,将是正确判读情境、做出最佳决定、培养良好工作关系的关键。

我们将不只需要具备情商,包括同理心、自我调整(self-regulation)与社交技能等等,还必须学习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分辨过去与现在,让潜意识的冲动,上升至意识的层面。例如:费莉希蒂意识到自己的焦虑与愤怒其实源自早期的家庭生活后,她逐渐能包容这样的情绪。

许多来找我的人讶异,原来可以把情绪放在心里、想一想是怎么一回事就好,不一定必得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情绪是可以被理解与控制的。

有的人坚信自己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受,证明他们“是对的”,他们有权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事实正好相反,当感受和事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更可能的实情是你扭曲现实,你是在回应过往的事件或内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