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拒绝要求、害怕失败、不愿将工作交付出去⋯⋯”这些职场恐惧,你也正在经历?其实这些一再被挑动的情绪,可能是来自你的过往经验,反映出原生家庭与你的关系。你有没有想过,内心被什么东西触动了呢?

文|Amazing

最近我在女人迷的本质大学,开了一堂《原生恐惧,如何影响我们的职场展现》。

开头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以下这些可能的职场恐惧,你正在经历,或曾有过哪些?”

  • 怕不被同事认可,不敢拒绝要求,过度付出与讨好
  • 无法信任同事,什么事都自己完成,和同事过度疏离
  • 冒牌者症候群:担心自己其实能力不足,与职位不相符
  • 害怕失败,所以总是拖延进度,或是不敢尝试新挑战
  • 总是被下个目标追着跑,无法享受已完成的成就感
  • 嫉妒同事的成就,无法诚心祝福,害怕被他们超越
  • 对下属没信心,不愿将工作交付出去

学员们热烈回应,几乎 1-7 项,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对于这些叙述深有感受。

我紧接着问大家:“那当在职场里浮现不舒服的感受时,你都习惯怎么回应?”

  •  分裂:将不喜欢的负面特质切割出去,将世界分为朋友与敌人
  •  投射:将负面能量投射出去,责怪或攻击他人
  •  否认:拒绝接受某个情境,或是过度乐观
  •  合理化:告诉自己事情其实没这么糟,试图排解压力
  •  转移:将职场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关系上,例如对家人发泄
  •  理智化:将情绪感受放一边,强迫自己理性决策

学员也是满满回应,好像在各种情况下,1-6 项都曾经出现,有时将情绪投射给同事,有时将压力带回家宣泄。

同场加映:“想要提离职,又怕伤感情”给上班族的职场四问四答


图片|Photo by takeuchi masato on PIXTA

一再被挑动的情绪,来自你的过往经验

这些职场上可能的恐惧情境,与心理的回应机制,来自娜欧蜜.夏拉盖的《错把工作当人生的人》。

她是一位已有 30 年经验的心理谘商师,关注人们的早年家庭经验,如何影响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夏拉盖从 30 年的谘商经验中发现,人们每天其实带着“两种现实”去工作。

一种是外在工作,我们在那个现实中努力工作赚钱。

然而,我们的内心有另一个不一样的现实,由每个人的独特心理特质组成:

“这种内心现实主要源自潜意识,受压抑的一切都栖居于此:痛苦回忆、种种冲动与渴望,我们人生初期所酝酿的,都在潜意识里落地生根。这个内在现实的任务,不同于我们的外在现实,包括不让不堪的事实与痛苦回忆失控,必须化解过去未解的冲突。”

我在《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曾写到,在开始探索家庭经验后,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将父亲的影子投射在老板身上,认为中年的权威男性,都和我的父亲一样不好相处,难以亲近。

直到一位新同事进来,看到她与老板相处自在、热络,才发现是我们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原型”。

她和父亲关系很好,所以能延续美好的关系经验,而我与父亲疏离,同样的恐惧成为职场印记。

如果你也有在职场上总是一再被挑动的情绪,或是一碰就痛的情境,我们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把外在的业务能力,或是向上管理能力增强。

回过头看看内心,是什么东西被触动了?那才是真正的根源。

好文分享:【真实手札】书写自我觉察日记,与自己对话,探寻内在的声音


图片|Photo by Giulia Bertelli on Unsplash

解开过往未解的伤痛,我们才会真正长大

我们总以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进入社会工作,“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在职场上理性做事,依据最佳利益判断,稳稳朝目标直线前进。

但过往在家庭、学校里,我们没有被满足的被爱、被照顾、被理解等需求,也在不知不觉间被带到职场,成为我们努力的“动力”,同时也是在内心恐吓自己的“阻力”。

当不被爱的恐惧出现,我们可能就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缩回当年那个伤心的孩子。

“我们真的是一群大人在工作吗?还是全是带着伤的孩子,想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读夏拉盖的这本书时,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同时心里浮现了几个过往不舒服的工作场景,像是:A 同事的排挤、B 同事的严厉、C 同事的冷漠。

回头一想,这些展现其实也是他们过往的伤口在隐隐作祟吧?

而我自己何尝不曾在职场上为了保护自己,变得严厉、冷漠,甚至排挤他人?

关于职场:唯独在这,先忍一忍:职场上的“情绪调适法”


图片|Photo by kikuo on PIXTA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职场上成为闪闪发光的大人模样,那就要从为内心的孩子,擦掉伤心眼泪开始。

在每一次伤痛被触发,让你急着想要将那感受压抑、抛出、转移时,暂停下来问自己:“这是什么?从哪里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发生了什么吗?”

或许那个一直被你藏在角落,躲在黑暗里哭泣、愤怒、恐惧的孩子,会开始感觉到,你跟从前不一样,愿意看见他、感受他、聆听他了。

我们都不要瞧不起小时候的自己,他很努力活着,现在的你也是呀!

“我们重访过去,不是为了依附过去,而是要获得自由。”这是书里我最爱的一句话。

愿你也能开始回访过去的自己,对他们说:“没事了,我能够爱你了。”再将这份爱延续到职场,成为一位真正充满力量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