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只要有人社群顾问”执行长陈思杰,用永不停歇的热情与精神,打造“社群与数位行销”的一片天。

上午 9:00,这是我安排过有史以来最早的一次专访,坐在我面前的是从台大国企系毕业,现为“只要有人社群顾问”的创办人陈思杰。

“我也是读商的,但我读的是会计!跟你一样我最后也没有选择走商业这条路。”我很努力地找寻自己与思杰的共同点,发现除了同样具有商学背景、都很早起床外,大概就剩下我们手上都戴着同一款 Apple Watch 了吧!

聊起在台大国企系最大的收获,他说是“逻辑”以及“多元”,并认为这两个元素是做社群最为重要的基础功。

“在学校你不太可能学会社群,因为学校的知识是由过去累积、淬炼而来的,但社群是突然出现的产物,每一刻都不断地在更新。”

有些人认为在社群中“创意能力”好像是最为优先的,但思杰认为“逻辑”才是,在国企系、以及整个管理学院中受到非常扎实的逻辑练习,在个案讨论中也与各式各样的人合作,这些训练深深影响了他;反而创意、行销这些能力都是之后到了业界,靠着前面的基础功才慢慢摸索而成的。


图片|Hahow 好学校 提供

从台湾吧到只要有人,全都是我真正的热情

在正式踏入社群的领域之前,思杰曾经历两份外商品牌行销的工作,符合一般国企系毕业会选择的道路,但除了正职工作,同时也做了许多的 side project,其中带给他最大改变与影响的是当时的“太阳花学运”;

学运时期认识了林大涵、林祖仪等人,他们深深影响了思杰对社群的观点,明明年纪相仿,这些人却比自己有更多的经验累积,这激发了思杰想挑战自己,因此在台北市长选举期间做了“连胜井”,以及“割阑尾”计画,直到后来的“客家小吵”粉丝团。

“我发现自己过去所学习、熟悉的‘传统行销’,其实有很大的改变了,这些 side project 让我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热情,应该是在‘社群与数位行销’这块。”

正式踏入社群领域,是从外商品牌离职加入了“台湾吧”,思杰说自己是十分保守的人,一般人会以为他马上就转换了领域,其实在加入“台湾吧”之前他整整思考了一年!

“我其实超不勇敢的啊!比起社群力的另外两位讲师志祺、Ryan,我是非常非常风险趋避、又保守的创业者,我的路数跟他们真的不一样。”

推荐阅读:专访台湾吧共同创办人萧宇辰:“找到兴趣”是迷思,兴趣要透过行动“创造”


图片|Hahow 好学校 提供

从“台湾吧”到现在自行创业, 思杰也是做足了准备,在台湾吧历练许多社群经验,并在这个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当时 Google 作为客户主动找上门,思杰组了一个小团队专门服务这个案子,渐渐发现主动的客户越来越多!

审慎评估案源状况与各项条件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追逐自己的热情并创业,也就是现在的“只要有人社群顾问”;思杰把“只要有人”定义成“社群界的私厨”,不特别宣传自家品牌,也不期望发展成像奥美、李奥贝纳等 4A 广告公司(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一切都靠口碑推荐。

“当你真的做得好的时候,其实机会来得很快,但当你什么都想要,就容易什么都做不好,这时诀窍只有一个,就是‘不贪’,把步调放慢,做好每件事情最重要。”

思杰感谢一路走来的幸运以及客户青睐,但也往往面对许多纠结情况,明知道接下某些案子,一定有丰厚的报酬,但身为决策者,要考量到整个营运面,当大家说:“这个超有趣,拜托快点接!”他常会跟夥伴们谨慎评估,并拒绝摆在眼前的利益。

“要顾及品质,同时也要珍惜现有的机会并做好每一件事情,直到现在我仍旧在学习怎么‘不贪’,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好。”

同场加映:【拾年有承・真实周年】时代讲堂“人文思学”:做好每一件小事,活出自己的定义!

观察身边亲近的人事物,那是启发的养分

“连胜井”的政治嘲讽、“割阑尾”的社会议题,让他开始思考除了任务型事件的专案之外,有没有一件事是真的自己很想说、而且能长期做下去的?不会随着选举或议题时效性结束而告终。

直到有一年回到花莲父亲的老家,与亲戚的孩子们坐在一旁听父辈用客家话聊天,一下午后他问了身旁的兄弟:“他们到底在讲啥,你听得懂吗?”没想到大家几乎都听不懂!这才意识到在这个年代,已鲜少有人能像父亲他们用纯粹的客家话聊天了,顶多听得懂只字片语。

“你知道内政部统计,18 岁以下会讲客家话的人只有 13% 吗?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 5-10 年肯定会更少。”

父亲以身为客家人为傲,并以这个文化为荣,当思杰意识到自己的下一代将不会说客家话,父亲热爱的文化跟语言可能就此消失,他决定用最擅长的方式来守护文化,于是“客家小吵”粉丝团成立了!

“客家小吵”弥补了现在推广客家议题最欠缺的一个环节,就是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客家委员会与客家电视台做了非常多优质客语节目,但一般人却难以吸收内容,思杰认为要先让别人感受到“哇!讲客家话其实也满潮的,很酷!”,透过社群的力量先引起兴趣,人们才会想深入钻研客家文化;

他也从《中国有嘻哈》的知名饶舌歌手 Gai 身上得到启发,这位歌手的 RAP 绝大部分是用“方言”结合说唱,但从来没有人质疑过 Gai,或是叫他不要再这样唱了!反而争相模仿,甚至觉得:“我也想要有自己的方言,这很酷!”达到这个境界,客家话就有机会复兴,这也是他一直想要努力的目标。

回归到文化与社群的连结,思杰说更瞭解“文化”的人肯定能将社群做得更好,因为社群是非常在地化的产业,最重要的是针对受众去分析与规划内容,当文化与地缘的连结较紧密时,社群经营者必须更熟悉在地文化,才能真正瞭解受众的关注点,进而掌握核心议题,创造凝聚力强大的社群。

“你能想像一个外国团队来做客家社群会比客家人自己做得更好吗?可能有机会,但的确很难,因为客家人才瞭解他们面对的真实现状。”

思杰看到许多的 YouTuber、Blogger、FB 粉专,越来越多环保、教育、社会议题被讨论,他有感而发:

“这个时代真的需要这些人!因为他们具备了文化与知识,同时又掌握了说话的方式、传递的形式,台湾有机会在社群上面变得更多元、更强大,这是社群与文化变得更美好的迹象。”

你会喜欢:你的人际关系,不能只有伴侣!致内向者:成为完整的人,你需要一个社群来展现你每一面

我是多工型的人,就是要找到更多事情来做!

“如果你同时做两件事情,觉得自己已经快到极限的时候,那就试着同时做第三件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有无限潜能!”

“当你认清自己的弱点,就要想办法把它转变成优势,我知道自己不能专精,所以当我开始觉得遇到瓶颈了,马上就去做第三件事,让我感受到一些新刺激,就能找到新的发现,拿回来面对我卡住的问题。”

这是思杰从大学就一直拥有的信条,他深刻地认清自己是“多工型”的人,自己的人生始终保持一种“鲨鱼”的姿态,鲨鱼无法停下来,得不断的依靠游泳来呼吸,思杰在追求的不是停下来喘息,而是去冲另一件事情来转换心情!

而最近唯一一次休息,是趁老婆出国时自己跑去台中,一个人断绝所有的联系,在没有客户、夥伴打扰的情况下,完全专注地工作⋯⋯(结果还是在工作啊!)

这个“完全放空的工作”,能让他一次把累积下的事情做完,把自己清空,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休息了。

社群,你只能逼近它,别想要超越它

怎样解析社群能力的境界?思杰说有三个层次:“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许多人觉得社群行销的门槛很低,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让行销企划人员兼着做社群,未配置单独的资源与团队,所以第一层境界“见山是山”,其实就是入门方便,不用具备那么多的技能就能进入这个领域。

但当你开始深入研究,就遇到第二层境界“见山不是山”,你会发现社群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而在 Hahow 推出的 社群力:30堂课突破你的内容行销盲点!课程,就是为了带领大家从第一层进到第二层时能节省许多碰壁、失败的时间,有效率的把前面 1-2 年给省下来,让你成为一位更进阶的社群工作者,因为当你具备“社群力”后,会深刻体悟到“有在做”社群,与“会做”社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第三层就是“见山又是山”,这是社群中最迷人,也最令人痛苦的事实,你终究会发现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却离社群的真理还非常遥远;

思杰常在讲课时说一句话:“人有没有可能终其一生去理解另一个人?不可能!更何况社群是一大群人所构成的,你要怎么完全瞭解他们?你只能尽量逼近,但永远别想着要超越社群。”

即使到现在,思杰仍认为自己在二与三阶段中不断的学习,不停歇的向前“奔跑”;会用“奔跑”一词,是因为他认为前面还有更多厉害的高手!他们总是领先自己一两步,但思杰不因为这个距离就放弃,因为绝对不能停下来,一停距离只会越拉越远!

当你回过头来,发现社群其实就是一大团朦胧的迷雾,拨开一层迷雾又能看到更多迷雾,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却也很美。

和志祺、Ryan 合作的“社群力”课程,有八成的内容是思杰以往未分享过的,将种种精华浓缩在 30 堂里,却只控制在“内容行销”一个小小的范围中,是因为他们希望将这件事谈得非常深、非常透彻,因为这是社群中最为重要的基础;

也希望所有对社群有热情的学生们,能跨过“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的门槛,社群并非遥不可及的一门学问,但一定要搞清楚许多的观念、方法学、逻辑、数据观察,并且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划内容?规划完的内容要怎样验证它是好是坏?不能只凭感觉,而是要去看它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应用每次的结果,去规划下一次的内容。

同场加映:从社群头贴看出你的人格特质:7 种类人,你是哪一种呢?

永不停歇的鲨鱼,专注地面对当前的一分一秒

专访结束后,思杰不经意地抬起他的手,我终于忍不住想跟他聊聊咱们之间的共同点:“唉!你也有戴 Apple Watch?我的是白色的。”我秀出自己左手上的小夥伴给他瞧瞧。

“对啊!上周双 11 的时候买的,现在的电商真的很恐怖,昨天下单,隔天早上已经送来了。” 我问他 Apple Watch 对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因为我始终把这东西的通知功能关得一干二净!

“极有帮助!因为我是极度资讯焦虑到爆炸的人!我会买 Apple Watch 也是因为它能让我举起手来,就能判断讯息重不重要、有没有必要掏出手机。”

这时我才想到,在专访一开始,思杰做了个非常贴心的小举动,他悄悄地关掉了 Apple Watch 的通知音,我知道它始终在响,但他连一次都没有抬起手来看过;

这位永不停歇的“鲨鱼”,善用他每一分每一秒,专注地与我分享自己过去的每一段经历与对社群的感悟,这种执着与认真,令他游上社群经营的浪尖,也让我们透过他的双眼,看见更加广阔的海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