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曾迷失在一段关系里,推荐阅读何妤玟的《不完美关系,与更好的我自己》,找出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以及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你将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需要。

文|何妤玟

前阵子,我开始在 YouTube 经营自己的频道。

经营频道把我累个半死,想影片企划、邀约来宾、拍片、盯剪辑后制⋯⋯,真正下去做了之后,我才发现就算有团队协助工作还是超级多,真的很佩服那些能自己经营频道,甚至养出一个团队的频道主。

陆续做了两三集节目后,某一天轮到我带小孩,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打电话跟前夫商量,看看能不能当天由他先照顾孩子,隔天再换我。

电话挂上前,我谢谢他的同时也说了句“不好意思。” 

结果他笑着回我:“你在频道里大讲特讲我们的事,就不会不好意思喔?”

听了他的话后,我在电话这头大笑出来。

婚姻结束快两年后,我们还能这样互亏逗趣的互动其实是当初想像不到的。很多朋友粉丝都说,我们能当一对合作父母一起照顾小孩很厉害,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美好结局不会说来就来,为了维持友善,我们彼此都做了很多努力。

婚姻里的“将就”,与“不将就”

年少时的我对爱情抱持很大的憧憬,也会大方主动追爱,人生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找到一个理想对象陪我相知相惜地走下去。

三十五岁那一年,我跟所有女孩一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婚姻。婚后很快怀孕当了妈妈,生活也快速地被家庭和小孩各种事情淹没,我也一度期待婚姻就是爱情最完美的归宿。

但是有一天,当我在日常生活中稍微喘口气休息一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跟先生之间好像有一点不太一样了。

结过婚的人可能都有同感,婚姻中的变化是一点一滴慢慢累积的。

一开始只是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太一样,慢慢地,生活习惯延伸到对家庭、育儿的价值观,最后是对配偶、对婚姻想像的分歧⋯⋯,在我察觉到我和先生对婚姻抱持的期待有落差时,来自童年的担忧和不安,又再度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婚姻出现瓶颈时,同一时间,我的原生家庭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小在我生命中缺席的父亲突然离世,同一年,母亲又因为心脏重病开刀住院,那时的我突然变得很脆弱,需要另一半更多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

我觉得自己好像回到童年中那个缺乏爱、一心只想获得关注的小女孩身上,在这段关系中很害怕失去先生的爱而不断渴求;我好像又看到那个从小被母亲严厉要求的自己,凡事不能松懈,只能完美。

但是要经营一段让两人都满意的婚姻,哪有这么简单?

关系里的双方,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语言的交流、肢体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才能找出让彼此更加亲近的共同点,面对彼此不同的地方也能够更加宽容、尊重,最终找到那一个能让两人求同存异的平衡点。

但大部分的婚姻却刚刚好相反。

同场加映:为什么婚姻不再是唯一归宿?关系心理学:最好的爱,是彼此需要、相互陪伴

有一次和姐妹们聚餐,大家纷纷抱怨自己的先生家事不做、小孩不顾、只顾着工作应酬打电动,突然一个姐妹大叹一口气说:“什么都不重要,我老公只要有拿钱回来就好。”

语毕,大家笑成一团,却笑得有点心酸。

这让我想到有一天我去咖啡厅用餐,入座后突然听到隔壁桌的女孩子在聊各自的男朋友。

第一个女生说:“我男友每天都会接我上下班。”

第二个女生接着说:“我男友假日都要我陪他出去玩,不陪他还会生气。”

第三个女生输人不输阵:“我男朋友更夸张,他连我跟其他男生合照都会吃醋。”

我在隔壁桌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对比我们这些明明找到爱情归宿的已婚妇女,为什么讲到婚姻,大家对于另一半的标准却都降低了,甚至是不敢奢望了?

有了孩子后的稳定婚姻,如果只是要为了“维持婚姻”而抛弃自己的对爱情、对另一半、对婚姻的需求与期待,这不是将就,什么才是?


图片|禾禾文化 提供

“留白”的艺术,让我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每一种关系一定都有需要沟通、妥协和不断磨合的地方。每一对夫妻也都有两人之间才知道的共同目标和衡量,外人大可不必对其他人的婚姻指手画脚。

我是一个会把另一半放在所有事情第一位的人,但这个位置本来就会因为不同时期而做出调整。

谈恋爱时,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一天没见到对方都不行,这时候父母朋友统统都可以抛弃,唯独另一半不行。结婚后有了法律约束,关系更加稳定,有些人在配偶心中的位置可能就会排到小孩,甚至是事业之后。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对方把自己摆在第几位,符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当发现位置失衡时,不让自己将就的方法就是妥善沟通。

但也常常有人说:“有啊,我都有跟我先生沟通啊,他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沟没有通,还不是一样没用。”

在这里,我不会教大家沟通的方法,因为我自己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前进,但人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物种,人的基因里好像存在一种发现问题就要尽速解决的设定一样,有时候因为太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甚至是争个输赢,而让关系中的冲突一再发生。

所以在跟对方沟通之前,先停一下,坦承的跟自己面对面非常重要。

现在的我,也常常需要这样的时间。

工作一天,孩子睡了之后,我会在夜晚保留一段时间给自己。

延伸阅读:【拾年有承】读者故事|写给婚姻:不是谁的妻子或母亲,我就是我自己

通常是坐在自己的床上,或是某个能让我身心放松的地方(如浴室),重点是,我会把所有会干扰我的电子用品统统关掉(暂时远离手机上每分每秒涌入的资讯,这些永不停止的讯息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花时间聆听自己的声音,跟自己独处、放空。

这段时间里,我会回想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今天工作上发生了什么事、跟家人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跟经纪人发生什么事、上节目发生了什么事,或是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童年时的自己、第一次恋爱的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

在这个跟自己独处的时光里,什么都可以想,漫无目的的乱想也好,有目的的针对一件事情整理也好,你会发现在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整理、丢弃与归纳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确立眼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需求是什么、工作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还有为什么?

让自己处在留白的时间中,是我从瑜伽学习而来的做法,因为留了时间给自己独处,也才有了后续其他的疗愈过程。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人生中的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而我认为,我跟我自己的相处,也是一种人际关系。

只有当我能接受自己经历的一切、坦承的面对自己,不批评自己,与内在和平共处时,我才能更清晰的看见外面的世界。如果我的内在很纷乱,没有自己的一套准则,那么我投向世界的眼光也会是杂乱不堪的。

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解决它”。

也不要急着要求对方跟你在一样的状态里,有一样的共识,因为人的感受都是浮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随时变化的。

先回头让自己的内在安定下来,因为当我们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内在时,无论是遇到什么问题或什么人,未来也只会不断反覆发生一样的冲突而已。

我和先生为了维系这段关系,彼此都做了不同的尝试和努力。

我很努力去争取我想要的,我也很努力在这一段关系中找到能让我平衡的支点,但如果我找不到也争取过了,那么坦承的面对之后,我就会选择好好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