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总是独立,却太独立了,变成了“情感疏离”。心理师陪她一步步探索过去,原来学着修复创伤、表达自我,是我们必学的人生功课。

文|黄惠萱(临床心理师)

冰箱情人:她从小就习惯一个人

她觉得他们俩心灵相通,天真地以为彼此就算不说话,在一个空间各自默默做自己的事,也非常幸福。

直到分手的那天,他说他喜欢她的安静,但没想过跟她恋爱会那么寂寞。

他不想再当《快乐王子》故事里的燕子。爱上芦苇的燕子愿意放弃与燕群结队,每天殷勤地对芦苇说话,但芦苇却总是沉默。

冗长的会议,让简甄的心神飘到远方。自己的部分已经告一段落,她开始试着在笔记本上条列出晚上与心理师见面要谈些什么。

每次进晤谈室,简甄都放空。她等着心理师开口。

上次心理师提出这个观察,简甄才发现自己确实有此习惯,总是把对话的责任交给别人。

延伸阅读:为你选书|《谢谢你这么说》:害怕受伤而逃避对话,也会错过建立深刻的关系

分手四年了,简甄到现在才明白前男友当初跟她谈恋爱的感觉。

男友得负责想两个人的话题,撑起两个人的沟通,在恋爱里独挑大梁;而当时她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真地以为她和他最有话可聊,甚至把两人在一起的安静当成默契,对他的辛苦与不安,浑然不觉。

这些年,有人对简甄示好,但她没办法让自己再恋爱。她害怕那些积极、想靠近她的人。简甄担心彼此不适合,害怕自己又再次冷落对方,但更多的是,她不想再次经历分离的痛苦。

孤单,和众人没有交集

找心理师晤谈之后,简甄开始观察自己的人际关系。

简甄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很多事情,例如以前男友问她公司同事有没有一起团购好东西。当下,她想也不想,就说没有。最近才发现原来同事间会揪人一起买东西、聚餐、唱歌、出游,只是很少约她。

简甄想,就算同事提出邀约,以前的自己应该想都不想就拒绝。与其说简甄不重视人际关系,不如说她打心底抗拒这些她不熟悉的社交活动。

在简甄之前的人生里,没什么机会参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互动。她不知道这是人际间分享快乐的方法之一。

新年目标:新年如何设定“对的目标”,维持决心和毅力?中肯 5 建议:SMART 原则、找好朋友一起

简甄的父母是研究员,常因为研究主题的关系,需要到不同地方工作。她是唯一的女儿,理所当然跟着父母四海为家。

父母用开放、开明的方式教育简甄,鼓励她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充满着大人的生活环境里长大,早熟和独立是她必须要学会的事情。

对年幼的简甄来说,父母的忙碌与开明,不只鼓励她要快点长大、独立,被简甄吸收到心里的潜台词,可能是“我要快点进步,快点靠自己,不然我会成为父母的拖油瓶”。

为了不要成为家庭里的负担,简甄变得很独立,她成为不需要仰赖和别人合作就能活下去的女孩。

“独立”需要环境的培养与鼓励,然而“合作”也需要被带领着学习。简甄的原生家庭滋养她“个人能力的发挥”,但在“与人沟通、互动”上却十分贫乏。

到现在,简甄的独立自主成为无须和人分享、互助的条件。她的个人能力无法透过合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人群中,简甄成了孤僻的圆,和众人没有交集。


图片|Photo by master1305 on PIXTA

以为“凡事自己来”,对所有人都好

晤谈一段时间后,简甄愈来愈会观察人际互动的细节。她不再对周遭的氛围一无所知。

有一次,简甄和心理师讨论工作时不愉快的感受。简甄觉得同事在攻击她,心理师听了过程,也觉得有可能。

简甄疑惑地问心理师:“我并没有恶意,他为什么要攻击我呢?”

心理师反问:“一般来说,人会攻击对方,都是因为觉得自己被攻击了。你回想有没有可能你之前的言行,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像是一种攻击?”

简甄被问住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要自我观察,还要稍微了解对方的思考方式,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但简甄几乎没有与同事合作的经验,她的脑海中完全没有线索。

每次,老板问简甄是不是需要人手,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摇头。她有能力自己完成专案,所以很少与同事合作。

简甄以为“凡事自己来”,对所有人都好。

来自童年的伤痛──总是一个人

“你一个人可以吗?”她记得小时候爸妈要留下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这么问她。

她想到这里,莫名地流了眼泪。

心理师问简甄,她说只觉得当时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时,总是很为难,但现在想起来,心里觉得很难过。

心理师说她心里很矛盾,所以为难。因为这只表达了一部分的自我,另一部分的需要并没被照顾到,所以难过。

简甄心里浮出一句从没想过的话:“我有能力自己来,但我想要你陪我。”这是她童年无法表达的任性。

同书延伸:《爱情创伤来自童年创伤》:能在生活里安适的人,是懂得自我照顾、勇于自我保护

是保母,还是控制狂?

也许是没被照顾够的孤寂,简甄周身都带着忧郁的气质,让人感觉疏离。男性会被这种神祕感吸引,但热脸贴冷屁股,谁也撑不了多久,追求总是不了了之。

能够跨越重重难关的不是英雄,更像是保母型的男性。他们体贴入微,很喜欢照顾人。简甄像心灵上的孤儿,很需要这一类型的暖男。一冷一热,感觉很搭。

不过,带给简甄创伤与恐惧的恋情,也是一个曾经很适合自己的男人。那段恋爱是她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段。没有更早分手的原因,不是因为情深,而是因为纠缠不清的害怕。

那个男人包办所有的家事,会煮饭、洗衣、打扫,不介意帮简甄开门、提包、买卫生棉,但会过问她所有的行程,想知道她全部的祕密与密码,介意她与任何异性的互动。

一开始,简甄告诉自己,谈恋爱就是这样,是自己要学会适应。

简甄没有手帕交可以讨论,无从了解正常恋情来比较。她害怕是自己不适合和人相爱。这个想法,让简甄不敢分手。

但简甄身心窒息,每天偷偷哭泣,失眠、食欲降低。心理师说这些都是忧郁症状。简甄深有同感。好险,后来她救了自己。简甄请公司将自己外派,什么国家都可以,愈远愈好。她用人间蒸发的方法,逃离了那段恋情。

简甄在国外待了两三年,一直等到得知他结婚了,才敢回国。


图片|Photo by Marshal Quast on Unsplash

“疏离”是她的爱情防卫模式

因为当初那段失败的恋情,简甄对人就更加小心,结果害惨了后来的男朋友。恋情开始之前,简甄观察许久,知道对方也是需要有个人空间的人,而且想法开明。

追求她时,对方一直保持令人安心、舒服的距离,简甄才敢放心与他交往。简甄是真心喜欢他,也放了感情,但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自己还是被埋怨、冷漠。

和心理师回顾恋爱经验后,简甄才逐渐看清楚自己的防卫模式。

那些,简甄当初以为的尊重,现在看来都是疏离。例如,一开始,她就与男友划清两人时间跟个人时间,言明各自可以保有祕密与交友空间。

简甄不知道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做些什么,她也很常拒绝男友提议的活动。简甄喜欢两个人待在一起,但却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两个人对话时,简甄常放空。

回想起来,这是简甄觉得关系进展太快或太亲近时,拉开距离,降低自己焦虑的方式。

这些难道错了吗?

把谈恋爱当成谈生意一样,希望事先用约定来维持界线,这其实抹煞了许多相互了解与磨合的可能性。花点时间相处后,也许简甄才能真的了解自己想和对方分享什么,而哪些想留给自己。

没有觉察到自己与对方亲近时的焦虑,没尝试把自己心里模糊,但不舒服的感觉表达出来。虽然本意是担心破坏关系,但缺乏沟通,让两人都陷入无法调整的无助感,最终扼杀了恋情。

延伸阅读:沟通的最高层次?是两个人在关系里,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跟情绪

在关系中“勇敢表达自我”,是自己的责任

简甄发现自己之前的人生,花了许多时间在增进专业能力。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太复杂,干脆认定自己不善言词,视“增进人际沟通能力”为畏途。

心理治疗拓宽了简甄的想法。学习沟通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也是她与自己的事情。

简甄需要花时间了解自己,也需要从原生家庭给的框架里走出来。如果人的心灵像一个花园,种满了各种心理能力,要悉心以各种体验来灌溉。

“表达自我”是她花园里被冷落的一块。过去人们只看见她一个人可以完成事情的能力,现在她要在人际关系里,尝试新的方法──练习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自己有机会爱人与被爱。


图片|Photo by Đặng Ngọc Kha on Unsplash

心理师的剖析

在原生家庭里,简甄没有机会建立亲密的母女或父女关系,她默默地适应“局外人”的角色。

缺乏亲密经验及过早被鼓励独立,简甄习惯被排除在外的身分。她不懂得如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对关系中会有的情绪波动比较敏感,一旦受到挫折,可能落入“受害者”处境时,她就会用“保持距离”这个方式,让自己再度成为“局外人”,来逃避困境。

心理师给亲爱的女孩

一、每一段恋情都会带给自己礼物

如果两个不适合的人,却互相吸引,那么,背后包含许多可以自我观察的线索。例如:被保母型的恋人吸引,很可能是自己的内在有被照顾的渴望。

二、自我了解、修复创伤、增进表达是我们毕生的功课

很多人认为“回顾过去经验”和“调理人际关系”很复杂,也很困难,因此说服自己把这些当成身外之事,但若长期忽略自我了解、修复创伤、增进表达等基本功课,结果只会让生活窒碍难行。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学问,正是一个人有生之年能否安身立命的重要知识,值得我们花心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