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里有内在小孩,也有内在父母,在不同的角度间切换“自我照顾”,如此不论在什么样的感情,你都能快乐幸福。

文|黄惠萱(临床心理师)

自我照顾

  • “怎么样才能避免遇到恐怖情人呢?”
  • “怎么样才能不在感情中受骗?”
  • “怎么做,才能找到一段适合自己的感情?”

身为心理师,我常会被求助者或媒体问到这一类的问题。有时候因应对方的需求,我们会给出一些条列式明确的答案,像是如何辨识危险的人格特质,或怎么透过自我了解,找到自己在感情中的盲点。

这些建议是各个专家透过许多案例故事,归纳、分析得到的大原则,不过,实际上,这只能治标而已。因为你也许不会遇到恐怖情人,不会在感情中受骗,甚至找到一个满适合你的人,但是你在感情中仍然不快乐,也不幸福。

真正能够在生活里安适的人,是“懂得自我照顾,勇于自我保护”的人。

记得那个不觉得自己可爱,所以爱上王子情人的思澄,还有对男友内心世界不好奇,所以被双面情人蒙在鼓里的信娟吗?

如果她们懂得自我照顾,常观照自己内在的感受,习惯面对并照顾自己的需求,而且勇于对让自己权益受损的人事物说“不”,她们可能可以更早就离开让自己受伤的感情,甚至一开始就不会被类似的人吸引。


图片|Photo by Johannes Plenio on Unsplash

吃大餐、用好东西⋯⋯并不是照顾自己内在的小孩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大家对于“自我照顾”、“照顾自己内在小孩”或“当自己内在的好妈妈”这一类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因为这些心理概念很抽象,常让人误以为具体的自我照顾行为,只是吃大餐、用好东西、出去旅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类偏属享乐的行为。

这些“宠自己”的行为,真的能把自己照顾好吗?

假想你是你自己的父母,同时你也是你自己的小孩,你的内在同时存在父母角色与小孩角色,你需要常常在这两个角色间转换思考。

你内在的父母要用心去了解内在的小孩,要知道什么是对这个小孩真正好的事情,而不只是宠坏他;你内在的小孩也要多多和内在父母沟通、协商。

如果父母给的协助不适合你,或给的任务太难,或太少称赞你,你都要表达出来,让自己变成一个更自由、更勇敢的小孩,也让父母有机会变成更温暖、更有弹性的双亲。

编辑专文:16 型童年人格:从你的性格,看见你的内在小孩需求

步骤 1:时常观照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作为父母,我会在接孩子下课的路上,询问他今天过得好不好。聆听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所描述的一天。

作为心理师,我在每次的晤谈里,观察并聆听前来求助的人,了解从他的角度,有些什么经历。

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被聆听、被尊重。

所以,请试着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的感受与想法。养成写心灵日记的习惯,也许是个很好的开始。

  • “今天和朋友聚餐,你开心吗?想了些什么?”
  • “下班前,上司约谈,主管说了些话,我听到什么讯息?对主管的言语和行为,我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每天找出一两个记忆深刻,或是带来明显情绪的事件,探索、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观察是自我照顾的基础。

在反思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为了降低内心的不安全感,你花了很多精力把自己改造成别人心目中有吸引力的样子,这是很亏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总是把对方的期待看得比真实的自己重要,与你相处的人,会习惯你在关系中的配合和努力,将一切视作理所当然。

他们不认识“真实的你”,你也离真实的自己愈来愈远,导致你在关系中,更加不安。

你会喜欢:“没有真实,就不可能有亲密”关系心理学:所有的伪装都会消耗关系

步骤 2:探索,并照顾想压抑下去的感受

当你养成聆听自己的习惯时,你就更能觉察自己想压抑感受的时刻。当你想把心思从“人”的身上,转到“事物”的时刻,例如:工作时,突然心烦想抽菸或上网聊天、购物。

此时,试着停一下。探索一下,是什么让自己不舒服?

是因为想到上司、同事或下属对你的态度?那些带给你什么样的想法或感受,你对他们有不好的评价吗?或是你觉得他们对你不公平吗?

严厉的内在父母,会希望内在小孩是个乖宝宝。乖宝宝努力求和谐、避冲突,努力完成他人的期待,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乖宝宝”的特质,也许让你做事有效率又完美,表面上一帆风顺。但若你总是压抑或忽视在人际相处时的挫折感受,久而久之,会让自己外在行为与内在感受矛盾加剧。

别人都以为你冷静自持,连你自己都可能被自己骗,但到了临界点某一刻,你就突然压力大爆炸,可能暴怒失控,或尖叫痛哭,同时在冲动下,做出不恰当的决定。

不要逃避这些看来负面的感觉,当你能够先正视这些感受,你就有机会学习用更健康、更适切的方式处理这些感受。

当情绪调节技巧变得更好,你就不会突然失控,而是用一种调整过的成熟方式,跟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做乖宝宝,做个有血有泪,但懂得沟通、表达的好孩子,就是自我照顾的方法。


图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步骤 3:练习对他人和对自己说“不”

你的伴侣也许不是恐怖情人,但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对他不适切的要求说“不”。因为你总觉得对别人说“不”,代表关系断裂。

如果你的内在父母很严厉,喜欢内在小孩听话,不能接受内在小孩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忍受被拒绝的挫折,也没有和人合作的弹性。那么,你内在的关系蓝图确实是一个“容不下拒绝的关系”。

因此,你需要扩充自己的关系蓝图。说“不”,不是关系的终止,而是关系的进化。

透过适当的拒绝,对方因此更了解你。你们两个人可以动用智慧,找出相处上更好的方法,也帮关系注入活水。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压抑自己的感受,不把拒绝说出口,反而让关系走入死局。

同场加映:关系功课|伴侣之间,必须拥有各自独处的“猫咪时间”


图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你要学着在骂自己时喊“停”

对那些你深爱或关心的人,如果你不忍心说“不”,你就是让他们越界,帮他们承担了责任。

他们的问题,让你焦急、挂心。你自己无法解决,但不解决就辗转难眠。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不属于你,这些事情不在你的责任范围,所以你无计可施,只能承受内心煎熬。

与其继续在别人的问题与责任上打转,不如放手,让彼此成长。我们只有在为自己的困难烦恼的时候,才愿意为自己努力,进而有了改变现状的动机。

人生是一趟无法假手他人的旅程。你跟你爱的人,都必须练习只为自己负责。

学会沟通:沟通的最高层次?是两个人在关系里,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跟情绪

有时候,侵害你的权益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当你犯错时,责备自己最大声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甚至很多时候,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不放过你的人,是你自己。

严厉的“自我批评”是我们照顾自己最大的敌人。有时候,我们内在的小孩放任内在父母对自己不断谩骂、接受那些苛刻的评价、承担那些过分的要求,重演了童年的创伤,塑造出成人之后的不良关系。

你要学着在自己骂自己的时候喊“停”,对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说“不”。

作为自己的内在父母,你要教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免于被他人侵犯,也保护自己免于被自己过分要求。

你要学习给内在小孩犯错的空间,给他做自己的自由,允许他放松自在。你也才能允许自己在关系里,享受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