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不一样,是不是就让人失望?还会有人爱我吗?——三十岁,是开始学着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的年纪了。

这个月,我出版了新书《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

在书里我剖开自己,讲述从 25 岁的失恋开始,怎么转身诚实面对原生家庭伤痛,再进而去解开成长过程里,那些令人纠结的乖顺教导、性别框架。

最后发现原来内心的平静,是要透过跨越恐惧才能获得,一直逃避,我们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想到这个书名的夜晚,我万分激动,想着:“对啊,我希望的也不过是,我可以好好跟自己相处,不要再这么讨厌自己,这么复杂纠结。”

有趣的是,当我和男友分享这个书名时,他满头问号地说:“‘我’和‘自己’不就是同一个人吗?有什么好在一起的?”

我无言以对,只能说没有这个烦恼的人实在太幸福了,他已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不懂我这样内在分裂的感受。

后来我仔细思考,如果我跟自己就是同一个人,那到底是哪里卡住打结了呢?我想也许就是“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吧!


图片|Photo by Tobias Bjerknes on Unsplash

如果真实的我不那么理想,是不是就不被爱了?

真实的我,常常想要偷懒、看到别人获得好东西会嫉妒、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有自己的想法却又怕格格不入、想要被大家喜欢却又知道自己有许多缺点、想要挑战新事物但总是感到心虚。

理想的我,应该要积极正面向上、看到身边的人成功幸福大方给予祝福、心平气和不容易动怒、勇于展现独特的自我、面对挑战绝不退缩、自然地受到大家喜爱。

在真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让人恐慌难受,为什么我不是那样呢?被别人发现了,我会不会就不被爱了?

我曾以为这些烦恼,长大后就会自动消失,我会因为时间的淬炼而变得成熟,但事实上是,许多烦恼在生命模式里不断复制重演,因为我一再闪避它,一再想绕过不处理,所以它们一再冒出来折磨我。

举个例子,我因为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一直对于“中年权威男子”有很深的惧怕跟排拒,结果没想到在职场上,我也无意识地投射这份恐惧,无法与这样类型的工作夥伴好好往来。

我也许可以闪避与父亲的接触,但我无法一生闪避我内心的这份恐惧,每每遇到相似场景、相同族群,心中的不适就会被勾起,让我无法自在。

同场加映:为你挑片|从《美国女孩》看父亲“说不出口的爱”,总是藏得隐晦又深邃

张狂的三十岁底下,其实只是想被好好呵护

我们都以为,年岁过去就会长大,但我看见的是,大多数人其实没有真正长大。我们不曾回头处理伤痛、内在阴影,然后在后来的爱情、职场、人际等各个面向,不断复制重来,像被困在牢笼里。

但是到了三十岁,我逃得也累了,除了想尽办法躲开特定的人事物,或是自我麻痹,我想换个方式,直球面对。


图片|Photo by Maksim Goncharenok on Pexels

诚实、承认、臣服、承诺、成为,是我在书里整理出的五个面对心法:从对自己的感受诚实开始,承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再区分出你可以控制与不可控制的,对自己给出承诺,接下来想要的事物,你会用自己的力量达到。

这个历程真的很不容易,当你揭开埋藏起来的阴暗面,你会被自己吓到,觉得自己好丑陋。

但请等一等,再待得更久一点,也许会发现那些张狂、愤怒的底下——其实就是一个,渴望被好好拥抱、深深呵护的孩子。

你会喜欢:疗愈催泪神作!人气动漫《国王排名》:拥抱脆弱与孤独,才能长出柔软而坚定的勇气

我们都渴望着爱与接纳,不管几岁都一样,那就从承认这件事开始,好好把以前没完整经历的情绪走完,给予过往经验一个新的定义。

开始每天为自己多洗十分钟的澡、把房间整理干净、帮自己梳妆打扮,将自己视为世上最珍贵的宝物对待。

有时内在平顺了、安定了,纠结的外在事物也会跟着一一解开,因为打结的那个你,已经轻轻松开了。

长大后的最大愿望,是能够与自己,好好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慢慢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