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国女孩》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潜藏家庭之间的问题,我们总能看见母亲对孩子的爱,却鲜少看见孩子对母亲传达爱,试图想想,我们给出的爱,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爱吗?抑或是,用我们的想法和习惯去控制对方的爱呢?

文|蔡秀娟 谘商心理师

电影《美国女孩》剧情描述了居住至美国五年的母亲莉莉(林嘉欣 饰),遭逢生病,而选择在 2003 年将两个女儿芳仪(方郁婷 饰)、芳安(林品彤 饰)从洛杉矶回至台湾与先生宗辉(庄凯勋 饰)团聚的故事。

电影的视角,多数集中在大女儿芳仪与母亲莉莉两人身上,描绘芳仪因文化差异衍生的冲突与矛盾感;另一方面则是母亲莉莉在面对生病失落的同时,仍挂念于身为母亲想为孩子多做些什么的心意。

最后在文化差异与家庭焦躁不安的氛围,家庭成员彼此冲突不断,忘了互相理解。

对于爱,我们往往认为“少说多做”

我们总是深信对方能够体会,因而把时间心力放在付出,期待有一天,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苦心,却忘了停下来去问问自己、问问对方,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我想,爱在心里口难开,用来形容华人文化之间的情感是最适切不过了。

认识自己:“我先是自己,再来才是母亲、妻子”身为母亲,爱自己的开端从正视自己的名字开始

我们的文化里,对于讲出爱这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伴随着难为情,尤其亲子之间,时常容易演变成爱之深责之切的状态,究竟要如何知其背后苦心,关键在于看见与理解。

与人的互动的过程,我们常用耳朵听,较少花时间去观察,又或者去核对听到与看到之间是否一致,电影中芳仪与妈妈莉莉的几次冲突,可以感觉得出来,芳仪几乎困在了自己与妈妈的情绪当中,甚至内化了妈妈冲突之下说出的言语。

比如,生病是孩子害的、要不是为了你们,我可以在美国自由自在、要是我以后不在、不喝这个果汁,以后生病就不要怪我等等,那种脆弱、恐惧、无助彷佛也快把自己淹没,失去看见母亲背后的付出。

而从芳仪与同学讨论演讲的那一幕,我们可以知道⋯⋯

同学:你倒底在气你妈什么?

芳仪:我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好!

同学:如果这已经是她的最好?

芳仪:沉默不语⋯⋯


图片|《美国女孩》剧照

对于芳仪来说,来到陌生的台湾,处处可见的文化冲突下,她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以及成就感。

如因求学而剪去在美国一头的长发、被剥夺与美国好朋友的相处、跟随台湾教育体制的学习,而使得自己从资优生成了班上最后一名、被老师无情的体罚、被取了一个美国女孩的绰号等等。

这些所思所感放到家中,因家里焦躁不安的气氛,似乎又成了不该提起的话题,最后这些心情则仅能以“我要回美国”简单五个字表达。每当提起此事,除了引发碰撞冲突,也被要求体谅家中决定。

我想,也许对当下的芳仪来说,不是不愿意体谅,只是在体谅前,也渴望自己的心情,能被好好听见与接纳。

同时我也在想,是啊,这会不会其实是母亲莉莉能做到最好的状态了。

虽电影中未多描述母亲莉莉与其原生家庭的互动,但可以从母亲莉莉与小女儿芳安在顶楼烧纸钱一幕来思考,母亲莉莉提醒芳安烧纸钱的方法及含意,并提到自己若日后受洗,就不能再烧纸钱给自己的父母。

芳安则回应着,“那爷爷奶奶会不会很穷?”当时母亲莉莉安静了一会,若有所思紧紧拥抱了芳安。

我在猜,对于母亲莉莉来说,也许成长过程也有说不出的遗憾,而这些遗憾,让自己在为人母后,期盼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因此独自一人,带她们到美国生活且细心照料,生病后,仍挂心孩子的后续生活以及规划。


图片|《美国女孩》剧照

对我们来说,什么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温尼考特(Winnicott,D.W.)提出,他认为孩子离开母亲的子宫后,成长的过程,需要持续提供一个支持与滋养的环境,而母亲就是提供安稳与支持的角色。

互动的过程,双方经历到照顾与被照顾,白话来说“足够好”的意思,不论怎么样的状态、环境,都能提供支持,而这种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倾听、讨论、接纳等等。

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允许凡事不必尽善尽美。

女人迷创作者 黑麻糬

不如预期时,彼此能给予接纳与理解,并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试着修复彼此的关系。

女人迷创作者 黑麻糬

就像在电影里,母女冲突之后,母亲莉莉在打扫芳仪房间时,看见房间摆设,理解了芳仪对美国的思念,于是带着她们到美式餐厅,而且还大方告诉孩子什么都可以点,并拍摄孩子们快乐的当下。

电影尾声,芳仪走入母亲莉莉房间时,看到镜子贴着彼此合照后,理解到理解与体谅,要求母亲莉莉像以前一样为自己掏掏耳,那是多麽让人感到温馨的画面,是一种无论过往冲突如何,我都愿意继续爱你、愿意让我们关系再更亲密一些。

相互理解:世上没有理想母亲!用最真实的自己与孩子连结,亲子关系也能亲密自在

我们该如何经营出这种“足够好”的时光?

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挪出一些时间,与所爱的人对话、相处。而那个相处并不是要检视彼此表现、建议、给予评价,而是丢掉这些,纯粹陪伴对方,不做其他事情分心,只是跟对方说说话。

有时不说话其实也无妨,就是安安静静地陪伴,但要做到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会习惯督促对方、给对方建议,期待对方如我们预期去表现,可是有时候,这些并不是最必要的互动方式,也不是当下对方想要的。

练习和解:与自己和解,萨提尔治疗:那些未曾在原生家庭得到的爱,我可以自己来


图片|《美国女孩》剧照

电影的最后,芳仪的演讲内容并没有呈现出来,而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想像的空间。

我在想,这份讲稿的内容,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成长过程多少伴随遗憾,但这些遗憾背后,往往富含许多爱与苦,就像电影中,父母为了给予女儿好的生活,也忽略了让她们表达心意的机会。

好几幕的冲突里,明明母亲莉莉与芳仪都很在意彼此,但都说不出口。所以,若你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也邀请你,试着把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事物记录下来,状态许可的情况下,请自在大方地告诉对方,你有多爱、多重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