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带人后,常常困在沟通不良的盲点中?如何有效地激励对方、解决办公室小圈圈,是职场升级必学之路。

主管和部属间最常发生的困境,就是双方密集开会,却仍沟通不良;前者觉得“部属怎么老教不会?”,后者想着“主管干嘛不交代清楚?”

Q1:以为祭出牛肉,员工却不稀罕!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激励?

眼看着部属身怀潜力,满心想交付给他更重要的任务,为什么在祭出“升迁”、“舞台”、“扩大职责”等诱因后,部属不仅更犹豫退缩,甚至一转身就递辞呈?

答案很简单──你的种种承诺和优待,可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华研国际音乐大中华区总裁何燕玲指出,人在职场上历练久了,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善意”,也就是本着自身经验,认为某些事对别人有益,就一厢情愿地推给对方。

但人本来就是不同个体,再加上年龄与价值观的歧异,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所以最简单的激励方法是直接询问,既可表现尊重,又能避免满腔热情被浇熄,最后还觉得自己很委屈,”何燕玲说。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作家兼生涯讲师蓝白拖也透露,他听到不少年轻人不愿升迁的心声是“现在主管的模样不是我期待的未来”,因为对新世代而言,追寻自我、实现理想的意义,往往不小于金钱和权力所带来的满足。

所以,主管不妨主动邀约:“我们抽个时间,谈谈你对未来的期望吧!”或是开诚布公询问:“等忙完这阵子,你希望组织提供什么样的奖励?”

重点在营造出高度弹性的氛围,让部属亲自说出“自己心底的向往”。

一来,部属满足了个人所需;二来,主管也能藉机了解其未来目标与职涯规画,让奖励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当所有人都能如其所是,也就能发挥真正本事”致职涯迷惘者:请找到工作之于你的意义

Q2:你说 A 他做 B,鸡同鸭讲、沟通不良怎么解?

为什么明明事前反覆沟通,开会时核对进度也很顺畅,部属交出的成品却令人傻眼?不妨参考以下 3 种做法,跳脱“你说 ABC,他做 DEF”的头痛情境:

1. 交办事项时,一并告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多人做事之所以抓不到核心,是因为从头到尾只能遵循主管交代的“how”,却不知道“why”,导致无法应变突发状况,方向自然偏离。

与其紧抓着执行细节不放,不如一开始先清楚沟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让部属以此为轴心,自行思考延伸出解方。


图片|Photo by Andrey Novik on Unsplash

2. 反问对方:“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

美商宏智国际顾问公司亚太区资深顾问彭志彬指出,主管和部属间最常发生的困境,就是双方密集开会,却仍沟通不良;前者觉得“部属怎么老教不会?”,后者想着“主管干嘛不交代清楚?”

他建议,主管可以主动踏出第一步,交办任务后多问一句:“还是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不仅有助厘清问题,还可能得到从未想过的创意!

3. 平时即建立“相互认同度”

上海太和殿项目经理徐佳伶透露,创办人沈琬在进行员工培训时,最强调“相互认同度”,也就是面对同一件事时,双方心里呈现的蓝图相似度;一级主管更需超过 95% 以上,才有独当一面开店的资格。

相互认同度与双方默契、共事次数、沟通方式息息相关,唯有平时保持密切沟通,才能在交办重要任务时发挥最大效用。

精选好书:迷人共读|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关系心理学:倾听与理解是关键!

Q3:办公室中派别林立,各自形成小圈圈,甚至影响工作,该怎么办?

美国调停者基金会(Mediator Foundation)总裁葛容(Mark Gerzon)分析,冲突可区分为显而易见、带着强烈情绪争执的“热冲突”,和情绪压抑、紧绷沉寂、对组织造成无形压力的“冷冲突”,小圈圈当属后者。

后者乍看没有立即破坏力,但只要管理者害怕面对它,甚至期待暗潮浮动的冲突自动消失,一旦环境骤变、公司出现突发状况、或双方对立气氛到达临界点,整个团队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葛容强调:“回应冲突就是领导。”,组织行为学专家波雅齐斯(Richard Boyatzis)更进一步提出转化冲突的 5 个关键:

1. 勇敢将冲突搬上台面

把事情摊开来讲清楚,是治愈裂痕最好的办法。唯有大家开诚布公,才能在主管的带领下重新聚焦,找回共同方向,避免毫无头绪的意气用事。

2. 介入的时机点愈早愈好

若察觉小圈圈之间暗潮汹涌,主管宜尽早介入。一来展现对部门的掌握度,二来随着争斗增加,双方情绪会愈来愈高涨,导致更多同事必须“选边站”。

你会喜欢:如何做一个好主管?摸清对方地雷点与甜蜜点,做的永远比想的更多

3. 对事不对人

处理人事冲突时,愈明确具体愈好。建议直接以曾发生冲突的具体事例做讨论,一再绕着圈圈讲话或用“有人说”、“有同事私下反应”来开场,将导致模糊焦点,或所有人都忙着推拖。

4. 倾听双方观点

当两边各执一词,主管的任务是找到双方争执的最大公因数。一视同仁的倾听,是部属最能感受到公平对待的做法;唯有感觉公平,才可能有话直说。

5. 整队再出发

讨论后,各方也许都有妥协和退让,建议再次明确分担责任给各个成员,让大家重新扛起团队的共同目标,避免在“我对、你错”的氛围里逗留太久。


图片|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Q4:看不惯员工的价值观、工作习惯、生活观念等“态度”?

从价值观到生活习惯,员工的某些行为乍看与工作不直接相关,却好像已在无形中带来负面影响,此时主管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先确认真有其事,还是出自刻板印象?

许多资深工作者会下意识地对新世代抱持“妈宝”、“手机成瘾”甚至“心志不坚”等先入为主观念。

不妨往后退一步,以公归公、私归私的客观角度观察工作表现。假设这名部属 KPI 年年达标,同事间也没有特别的负面评价,代表他在组织内和工作范畴上,自有一套自我管理的方式。身为主管,实在不用将精力耗费在盯紧小细节。

沟通时务必善用“中性词”

若这些行为确实已对工作造成影响,主管的遣词用字更要谨慎,避免造成反效果。Yahoo 奇摩董事总经理王兴举例,面对开会常迟到的同事,宁可直接问“为什么你老是迟到?”也不要主观放大为“为什么你老是在挑战纪律?”毕竟上班时间只是纪律的一部份。

太武断的用词,会让主管一开口,部属的反射动作就是“我跟你没什么好讲的”。

延伸阅读:甜点大人学|理想主管的姿态像是蛋糕卷,既柔软又有力

了解并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差异

随着愈来愈多世代不断在职场上堆叠,不同的生长背景、思考、行为模式及大异其趣的价值观,都是身为主管无法逃避的挑战。与其排斥或亟欲“改造”对方,不妨找出异中求同、碰撞出新火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