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害怕被办生日派对,因为惊喜等于惊吓;如果你中午常用各种工作理由来避免跟同事吃午餐;如果你下班后只想回家⋯⋯那么你和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一样——我们都是内向者!

文|洁西卡.潘

这世上存在着两种人:一种人是把电视上播的格拉斯顿柏立艺术节当作恐怖片来看,并从毛毯上方窥探那一片泥泞的人间炼狱。这种人会如释重负地呼出气息,由衷庆幸自己错过了那场活动,因为他们好高兴可以坐在沙发上,而不是身处在该地,周遭围绕着数以千计摇摇摆摆、大声嚷嚷、膀胱快爆了、头发油腻又喝个烂醉的人。

第二种人是选择直接参加格拉斯顿柏立的人,那绝对不会是我。

我二十二岁生日时,大学同学在寝室里帮我办了一场惊喜派对。大夥儿一从黑暗中跳出来,我就喷泪了。派对上的人以为我很感动,其实我是吓坏了。那是我好几个月以来第一次不是因为单恋西班牙语家教的事而落泪。好友、家人和一些是很熟的朋友坐在我的床上,那原本是我通常用来逃避那些好友、家人和不是很熟的朋友时的避难所。

我无处可躲,他们是来这里狂欢的,不过他们究竟还要多久才会离开?

最后,我只能打开所有的灯,等大家接收到暗示。


图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如果你像我一样,那么你就知道害怕自己的生日派对会是什么感觉。你怕发表谈话,你怕增进感情的小组活动,你也怕每一年的跨年夜。

我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是内向者。其实我是羞怯的内向者(晚点再解释这个名词),而任何正港的羞怯内向者必定都做过下列的事:把响个不停的电话扔到房间的另一头、假装生病、走进拓展人脉的场合却又临阵脱逃,以及在酒吧里有人靠近时假装不会说英语。

最后一项是进阶版,同时也是全部的方法里最有效的,其余的方法都算是必要的生存技能。我们还很擅长用一种我称之为“无生命机器人眼神”的技巧来闪避眼神交集,让别人不会过来跟我们打招呼。

我敢说在我认识的人里,有百分之九十根本不知道我是内向者,因为我煞费苦心地隐藏这一点。下班后喝一杯?抱歉,我很忙。在酒吧吃午餐?没办法,我有事(而这件事是自己吃拉面,享受幸福的独处)。同事都以为我在办公室里忙得无法抽身,出了办公室,我又有满满的社交行程和蓄意脸盲症。

现在我年纪渐长,也学聪明了,每年生日当天早晨我都会轻轻唤醒我的老公山姆,在他的耳边呢喃:“如果你帮我办派对,我会杀了你。”他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顺从地点点头。不过他不太能真正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和我并非同一种人,他虽然文静,但喜欢去人多嘈杂的酒吧和在节日时外出。不过他已经渐渐习惯在大多数的晚餐约会最后,我总会小声地对他说:“帮我拿外套,在电梯等我!”同时我会冲向后门,逃离刚抵达酒吧来办单身女子派对的微醺人群。

山姆对我的行为没什么意见,不过他无法理解我的精神官能症有多严重。

好好练习:该如何让自己静下来?爱自己练习:放下与放松,才能从紧绷状态松开来

例如他不懂我为什么宁可和狗在一起也不接近人。答案很简单,狗不需要闲聊,它们不会评断你,也不会在你想试着工作时哼着歌接近你的桌子。它们不会问你何时要生孩子,也不会对着你咳嗽。不过对山姆来说,狗有双狂野的眼睛,可能会用脏爪子踏满你全身,而且随时准备攻击你,而这正是我对人类的感觉。

我以为当个羞怯内向者的生活会这么持续到永远,不过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我发现自己在三温暖里快被烤干,手紧抓着一份《男士健康》杂志,身上穿了一套黑色运动服,而且一边哭一边朝着休闲健身中心的员工大骂脏话。

需要做点改变了。

简短说来是这样。

有些人很擅长和陌生人说话、建立新友谊及在派对上交朋友,但我却是对其他事情很在行,像是一脸苍白地在漆黑的门口徘徊、窝进沙发的角落隐匿自己、提早离开和在大众运输工具上装睡。

研究发现内向者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至少三分之一,视你参考的文献而定),所以很可能内向者这个名词也能用来形容你。假设我们在一场两人都没爽约的派对上遇见彼此,那我们可以趁着躲在厨房的起司拼盘旁时好好聊聊这件事。

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定义众说纷纭,最为大众接受的定义是内向者藉由独处获得能量,而外向者则透过和其他人相处得到活力。

不过心理学家时常讨论另外两个相关的范畴:羞怯和外放。


图片|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

我一向以为所有的内向者都很羞怯,但据说有些内向者在团体中能极度有自信,或能口条清楚地发表谈话。他们之所以被归类为内向者,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刺激与面对为数庞大的人群太长时间。

我是羞怯的,因为我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也怕成为瞩目的焦点,在和人群相处过后会需要时间恢复元气,而且我讨厌很多人的场合。正如有篇文章定义的,我是“有社交障碍的内向者”,所以我要开始这么称呼自己:羞怯的内向者(shyintrovert)或“新内向者”(shintrovert)(这个字还可以指非常迷恋小腿的变态呢!)。

我不知道新内向者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造成,不过对我来说,我的内向倾向非常早就出现了。我在德州的一个小镇长大,在那里我避不参加生日派对、假装生病逃避学校的口头报告,也花好几个夜晚研究关于一个平行宇宙的事,然而和别人互动与偶尔成为关注的焦点还不算是令我最害怕的事。

延伸阅读:“懂得炒热气氛,却更喜欢喧嚣后的宁静”你也是外向的内向者吗?

小时候我不懂为什么我对生活的看法,和我那外向的直系家庭有天壤之别。

我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美国籍犹太人,他们俩都非常热中两件事:中式食物和与新朋友聊天。同时我的两个哥哥总是邀请一大群朋友来我们家,一待就待上好几个小时。

我原本以为他们只是比我会假装喜欢那些我所讨厌的事,但后来证明我错了:为什么他们喜爱和一大群素未谋面的人见面,交际好几个小时和办盛大的生日派对,而我却不喜欢?我以为是自己出了很大的问题。

尽管在小镇长大,我仍梦想着充满新体验、眼界更广的生活,但我却又无法想像自己拥有那样的生活。我想要焕然一新的开始,去到一个我能以新形象示人、没有任何人认识我的地方。我试过北京,接着澳洲,最后到伦敦,也就是我现在居住的地方。

然而尽管我到这些地方,有件事依然不变,那就是无论这些地方相隔多远,我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一个新内向者。饺子、烤肉、奶油司康,新内向者总是窝在角落进食。故宫、雪梨歌剧院、伦敦塔,新内向者都在门口徘徊。我原本以为也许国外会让我不再闭俗,但正如我的湿疹,它一年四季都如影随形。


图片|Photo by Guilherme Stecanella on Unsplash

后来我受到苏珊.坎恩(Susan Cain)于二○一二年的畅销书所启发,认识了“宁静革命”。我从那本书读到每两或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是内向者,身为内向者的我们一点问题也没有。

换句话说,内向者能专注心思、享受独处、不喜欢闲聊、喜欢一对一的谈话,且避免在公众场合发表言论。害羞、敏感又爱待在家?

我就是这样!

读到这些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我决定要拥抱自己的这项特质。这就是我,与其勉强自己成为别人,我选择珍惜自己的本质。

好书推荐:张瀞仁专文|如何在外向职场或学习环境中生存?五心法分享

毕竟,正是我的个性促使我成为作家,而且这意味着在这段期间,我和我的一小群朋友感情非常要好。但事情在接下来的一年却变了调,我没了工作,最好的朋友又都搬走了。我的事业陷入僵局,我觉得孤单、失去慢跑的欲望,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事实上,我曾想故技重施,跳上飞机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也许这次会把自己取名为法兰西丝.德.露西。可是很显然地,我的个性和那个名字根本不搭,我也没那份自信或收藏那么多帽子来假扮她。

很多时候我会思忖:我究竟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说真的,我想要一份工作,几个让我感觉真正有连结的新朋友,也想拥有更多自信。这样的要求会太多吗?肯定不会。

那么那些有工作、有挚友、生活富裕又得意的人,他们做了什么是我没做的?后来我怀着渐增的恐惧发现,他们时常拥有新体验、勇于冒险和创造新的连结。他们是千真万确地在过生活,而非只是旁观而已。

我曾无意中听见前同事薇洛谈她到纽约的旅程。薇洛在展望公园停下脚步摸一位女士的狗,结果她竟然当天都和那位女士在一起,甚至和她在爵士酒吧待到凌晨四点,而且后来更藉由这位新朋友的人脉,得到她梦寐以求的工作。

她和男友是在一场嘉年华会排队等厕所时相遇。她在一场派对上和一位医生聊天,因而得知自己有低血糖。她的一生都是由这些随机的巧遇所形塑,这都是因为她选择和刚认识的人交谈与倾听他们的话,而不是全速奔逃,同时嘴里还咕哝着:“我不会说英文!”

如果我敞开生活的大门,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我的人生会有更好的进展吗?虽然我已经接受自己的原貌,但在人生的此刻,我却开心不起来。我已经把自己的内向状态当成许可证,让我得以筑起高墙,与世隔绝。

纵使我享受自己的内向者世界,但部分的我仍想知道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当你定义某人或某事,你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她/它。

于是我看待自己的方式逐渐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的预言:“演讲?我不演讲的。”或是“派对?我不办派对。”我接受自己,但我也因太害怕而不敢挑战恐惧,不敢踏出舒适圈,追寻自己渴望的体验。


图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我攻读心理学的学位时曾修过一门神经科学的课,部分原因是我对先天与后天的相互影响很感兴趣。然而现在我是成人了,我能因为新体验而改变多少?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忠于自己。”没错,但我不想永远受限于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我不希望总是停滞不前。

我们是人,我们有能力成长和改变。

一旦意识到这件事,我的脑中就有个小小的声音对我说:“全都是狗屁!”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内向者的标签当作躲避世界的藉口。

直到那一刻,我都谨守着自己新内向者的角色,这几乎阻断了我的路,使我无法拥有那些我默默渴望的事物:一份我喜爱的工作、认真看待的新关系、充满欢笑的友谊,和一些并未经过我极度缜密计画而得来的体验。

我是陷入困境的内向者,但并非因为我是内向者而陷入困境。快乐的内向者比比皆是,他们恣意享受人生,但我想走出困境,相信比现在还更丰富的生活最终会使我更快乐。

可是该怎么做?有些事必须改变。

了解自己:“有时健谈有时沈默”性格测验量表:我属于内向还是外向者?

试问:要是一位害羞的内向者花一年的时间过得像个善于交际的外向者,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她蓄意并自愿让自己置身于从前会不计代价、刻意避开而且危机四伏的社交情境中呢?

这么做会带来改变生命的体验吗?

又或者她最后会在森林里吃野草过活,只和狼群打交道,最终死于营养不良;虽然形单影只,但是庆幸再也不必和别人聊比特币了?

就姑且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