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没有发现两厅院做了相当多的变革?从耗时费工的售票系统打掉重练、图书馆系统改为全民开放、打造体贴共融的场域,而那引领团队前进的人,正是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

一早怡汝总监轻轻推开录音室的门,与我们温柔地道声早安。

她的穿着令人感觉格外亲切,一件永无过时的牛仔外套,看似休闲却充满青春活力,深色百摺裙、雅致的格纹丝巾,彷佛是一个漫步在校园的亲切师长,进门前,她俏皮地用双手脱下丝毫不见污渍的洁白球鞋,注意到她的球鞋亮得发光,而白色的鞋之所以能维持洁白,肯定是需要时间打理,这让我感受到她的细腻之处。

我们带着她环视录音环境,一边介绍录音设备、一边闲聊过程,怡汝像一个好学的学生,好奇地问 Podcast 跟广播之间的差异?她好学的模样,让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听她说话的发音,声音入耳、语调温柔,不自觉想要听她说更多的故事。

我没有特别出众,我怀着“忙碌、茫然、盲从”走过职涯第一个十年

今年女人迷走了十年,我们同样也对怡汝的职涯发展感到好奇,若要用三个关键字来形容第一个十年,她是怎么看待自己呢?

她笑说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外文毕业出身的她,对传播有着太多渴望,毕业后就选择飞到美国取得大众传播硕士,那时正好遇上了台湾的解严时期,相信媒体会有很好光景,殊不知辗转回台,即使手持亮丽文凭,频投履历却得不到好的回音。

她给出职涯十年的三个关键字,居然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回答。她笑说当时真的是过度“忙碌、茫然”,甚至有些“盲从”了。

身为新鲜人初入职场,工作内容却是包山包海,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后来转战到公关产业,更是没日没夜加班。包裹在糖衣之下的忙碌,却是满心茫然。那时她频繁换工作,实质却无太大变化,成天只想改变,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里,既忙碌,也很茫然。

“当时真的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放不开、也放不过自己,或许那十年间的我都在这种茫然的状态中挣扎,甚至超过十年也说不定?”她往回忆中掏溯,接着小小深呼吸,挤出了这几句话。

当我们的自评系统,必须仰赖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就很难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会是什么?太过追求别人对自己表现给予认同,就很难愉快地活在工作。

怡汝当时决定转念一想,比起用力追求外界掌声与认同,不如放松一点,随波逐流。

她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累积与意义,转念的关键并非是刻意寻找。

怡汝说,“人很找到生涯破口在哪里,但就是沿路走得非常辛苦,不知道想要的答案在哪里,只是某个瞬间,心里就鸣出了‘饶了自己吧!’的声音。倘若情势要带我去未知的地方,那就果断前往吧!”

下定决心随波逐流,开始以清晰思维看待过往一切,当下的自己就变得更清晰了,她感觉像是悟出了什么道理,紧接着说:“内心杂音变少了,焦虑感跟着减缓,生活有了适当余裕得以喘息,就能放慢速度检视下一步要去哪里。”

下定决心离开两厅院,是最好的决定,也是最难的决定

任职两厅院整整六年的时间,怡汝知道自己面对这份工作早已无心。

每天起床满怀痛苦上班,光是驱车前往就有返家冲动,身穿副总监的灿烂皮囊,盘旋于富丽堂皇的大庙,华美的头衔让她舍不得放下,对于三十八岁的她,众人问她究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是多少人钦羡的成就啊?

日日夜夜,内心天人交战,十年前的茫然,彷佛又再次涌现。

她不知道自己一路上追求什么,独自在这份茫然里缠斗,所幸这份茫然没有陪她兜转太久,天时地利人和,两厅院遭逢巨大的人事变动,让她不必做出选择也能拿出勇气离开,“彷佛天助我也,命运帮我下了一个最好的决定。”

离开这座大庙,眼界终于迈向开阔,半推半就地跳脱了舒适圈,因为如此才有机会接下“北艺风文创育成中心”的挑战,她开始协助培养艺术家成为创业家,需要涉及的范围也变更广了,这份转折让她察觉到“原来一个好的工作团队,会是什么样子?”

一场天旋地转的职涯变动,对怡汝来说,像是开了一扇全新诠释工作的大门。

我们接着问,如果说能回到过去,妳想对自己怎么说?
她豪迈笑着说,肯定会劝当时的自己,“不要犹豫、不要挣扎,赶快放下。”

当时怡汝并不晓得是否要继续待在两厅院,假使茫然地待下去,会不会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唯一肯定的是,她知道自己会与这个世界断了连结,看似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不如就彻底地放下吧!

从前在乎自己要鹤立鸡群,后来经历让我知道,所有事情要能产生实质的影响力和意义,是要一群人来做的。

两厅院艺术总监 刘怡汝

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独立的拯救世界

怡汝探讨过去的社会风气,过度讲究的英雄主义,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她相信理想的实践,从不是单打独斗,无论一个人多么聪明才智,需要的仍是携手并进的夥伴,当我们陷入拯救世界的幻想,就很难看清事物全貌。

正因为遇到了不同的夥伴,才能组织多元的“工作团队”,其影响力才能随之变大。

舍弃过往追求个人色彩主义,寻找合适的夥伴,相信一切将走向事半功倍,这是她转换职涯时获得的最大福音,若我们都能朝着同样的方向往前,就如同女人迷传达的信念“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也许短时间看不到想要的成果,但相信最后一定能抵达目标。走在路途中,我们不需要过度慌张、也不必急于拯救世界。她认真地说道,“现实看来,没有谁能真正独立拯救世界,那也是为什么团队里头,需要大家以不同能力来填补不足。”

她谈及现在,眼眸闪过丝丝光亮,说着:“那是就业人生以来,最愉快的一件事情。”

“从前可能会很挣扎,急着想要变成最优秀的那个人,后来发现面对工作,我们要能拥有快乐且充满意义的时光,莫过于拥有一群夥伴,大家可以一起紧张、一起痛苦,抵达终点后可以高声欢呼,那才是工作中最无与伦比的快乐。”

真心相信你的夥伴,那么他也将有所回应

怡汝回忆起无力的过往,组织内以单一部门作为火车头,其他部门无法参与决策、瞭解脉络,导致共同努力的成果,无法被视为共同功绩;成果不如预期时,则难逃彼此诿责,或等看其他部门犯错,长久下来,团队很难同心协力走到更遥远的地方。

第三度重返两厅院,历经育成中心的洗练,怡汝不再是无力反击,挥手摆脱当年茫然的自己,知道任何前进都是以失败为基础,倘若成功也绝对不是自己的功劳,她像是从失败中挑出最精华的领悟,宣告过往的自己已死,新生的她,懂得团队强大的力量。

她接着说:“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浪费时间在怀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夥伴,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担心这个夥伴能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这时不如信任对方吧?”

“当你相信夥伴,就会出现对等的感觉,你相信他,他也会有所回应,这才是良性的合作状态。”

“可以错啊,只是这个错是错在哪里?”

有些时候,她知道计画做得再完善,失败还是会发生,中间存在太多变动因素了,尝试市场没见过的东西,创业才有意义,毕竟没有数据为例,很难找到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她说,“尝试有错误,回过头检视是一种方法,不过,对于讲求创新的团队来说,容错率就非常重要。”

总被大家冠上“温柔改革者”称号的怡汝,这次她做了什么样的调整?

她腼腆笑说只是把过往习得的经验,活用到这个团队,她总结三点:

  • 第一,如果冲突频繁发生在部门与部门之间,试着完善工作流程,请双方参与并发表意见,将共识定位在企业的未来方向。
  • 第二,整理企业的存在论述,公开团队的工作内容与时程,没有人非得要闷着做,增加夥伴对企业的信任。
  • 第三,翻新过往旧有的观念,建立团队一同前往的目标,不追究“因创新而产生的失败”,若是因为尝试而失败,那就一起假装忘记吧!(听到这,我们嘴角扬起了一抹微笑,怡汝这一番假装忘记的发言,实在是太可爱太真实啦!)

透过上述三件事情调整,她决定打造一个让夥伴不必害怕成天被检讨的团队,她希望人人都能坐下和平讨论,该怎么做才能让企业变得更好?目标是让两厅院的指标性的节目,被更多观众看到,她相信夥伴之间若能惺惺相惜,也一定能渐渐改善工作氛围。

她清楚一个良性的工作氛围,不是一蹴可几,但是氛围是能慢慢累积起来的,当你知道要往哪边走,就能吸引到适合的人,这条改革之路就会越走越顺。

这也是为什么两厅院至今,无论推广共融、管理模式的调整,甚至连最艰难的售票系统也能一并重整。

她知道若没有夥伴相互信任,改变将无法顺利成形。

十年前的怡汝,可能全身长满了刺,急于走到备受打光的绝佳位置,从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连要与团队一起前往何处都不晓得,随着时间将内心的茫然一一解开,沿途学习放过自己,即始偶尔还是会遇到跨不过去的瓶颈,总会适度提醒自己,过度的焦虑和担心没有太多意义,这份转念帮助她调整自己,心态也变得比从前自在多了。

她露出满意的笑容,说着:“我比以前更喜欢自己了,因为有一群共同前进的夥伴,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

下篇:只有无障碍席不够!专访两厅院总监刘怡汝:多元共融,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