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阿妈》穿越 23 年光阴,来到这里。专访导演王小棣,他告诉你:那一代女性,是真的都有魔法!被记得的,就不曾消失;魔法一旦被相信,它就确实存在⋯⋯

1998 年,动画片《魔法阿妈》初上映,小男孩豆豆穿着橘色背心、白色 T-shirt、蓝色小短裤,一脸倔强地来到阿嬷位于基隆乡下的住所,展开一系列关于鬼神、关于亲情、关于童年的冒险。事隔 23 年,《魔法阿妈》经典修复版于日前展开 23 周年数位修复募资计画,前后吸引超过 5,000 人共襄盛举,募集超过 1,000 万元资金。

再一次地,彷佛时光荏苒之中,有些事情没被提起,也不会遗忘;而当它再次跃上萤光幕前、备受讨论,才发觉那是人群共有的乡愁,其中悲喜参半,也只有身在其中的王小棣导演最明白。

募资结束后,他于募资页面留下感性一语,说:“是募资的第四天吧,在家看着数字往上冲,忽然悲从中来,大哭了一场。好希望当年披荆斩棘辛苦原创却早早离开的夥伴们,文英阿姨、史撷咏和黄黎明能看到,大家在相隔 23 年之后,对《魔法阿妈》的呵护与支持。”

一切眼泪,尽是思念。那是《魔法阿妈》带给这一代人,关于家、关于共情、关于生命中那些必得铭记的人,最深深的念想。

那一代女性,是真的都有魔法

采访当日,小棣老师身着卡其上衣,精神抖擞而来。他坐在录音室的一侧,笑着以他独有的颤音说了一句“大家好”,接着悠悠地,慢条斯理地,侃侃而谈起来。

关于《魔法阿妈》的第一句,他说这部动画的原创,是黄黎明。20 多年前,带着一股对于故事的着迷,只管创作,只管不计代价地做梦,小棣老师说,回头去看,当时那种纯净无瑕的信念,某种程度上是种无知,还来不及考虑一年时间做不做得成一部动画,更来不及担心抵押了房子耗费 4,000 千多万的成本有无收回,就一头栽下去了。

“我常常会说,那真的是我人生中痛苦指数最高的一段时期。”小棣老师提到,《魔法阿妈》的故事,来自黄黎明对于母亲和侄儿相处的观察,那些一来一往的细节里,有真实的矛盾,亲情的斡旋,还有真切的在意。

故事里的一草一木,都来自于生活细节的编织,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亲情,像是一棵大树那般,站在那里,你总默默觉得有些碍事,但没了它,终究你会失去那幢庇荫之所——很多亲情,起初都带着叛逆的抗拒,但回头去看,却全是曲折的爱。

延伸阅读:专访王小棣:“充满情绪、不成熟,所以才叫家啊”

多年之前,一场播映终后,小棣老师领一行人离开会场,过没多久,一个女孩子咚咚咚地跟上前来,劈头就说:“导演,我觉得你们的阿嬷还不够厉害。”一个微愣,小棣老师还来不及回答,那女孩又说:“我阿嬷煮饭时,天花板上的蚂蚁都会掉到菜里面,我阿嬷说,那样比较营养,所以没有关系;还有啊,家里有蟑螂的时候,我阿嬷是直接用手去打的。”

小棣老师笑着转述,一面频频点头说道:“我相信这样的阿嬷非常多,而黄黎明想要描述的,黄妈妈她们这一代女性啊,是真的有魔法的。”魔法来自于生活里柴米油盐的淬砺,以及一肩扛起温饱与生计,洗米、打饭、育儿、持家到几乎顶天立地,一代女子在坎坷却精实的生活中,壮大自己的形体,手握锅铲以之为魔杖,一面打骂一面疼惜着,把嗷嗷待哺的小儿们拉拔长大。

她们的故事既不是传奇,也不够浪漫,但在黄黎明笔下,却有魔法藏于生活感之中。小棣导演说,走过战乱困苦,历经改朝换代,蜷曲于噤声社会,要把大时代的日子过成日常,需要的是超乎你想像的坚毅——而大多数的魔法阿妈,都降生于那样的大时代,她们总有办法善尽智慧,用偏方式的情怀、光怪陆离的法宝,活得非常自在。


图片|《魔法阿妈》剧照

“我自己经历过的,就是文英阿姨。有次我们在拍戏,蔡灿得突然打嗝停不下来,文英阿姨走出来就问:‘系安怎?’看到蔡灿得一直不停打嗝,就叫她搬张椅子来坐,文英阿姨自己拿了杯水,喝了一口,然后毫无预警的吐得蔡灿得满脸都是,吓了她一跳,打嗝就好了。”小棣老师讲起故事,有铺陈、有场景、有人物和事件,让人忍不住屏气凝神,在心里默默一问再问——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就是故事的波浪,可以推进思想,留下黄黎明老师拼贴关于爱的一砖一瓦,用诙谐幽默的包装,把这些共情与共感送到远方。小棣老师曾在旧金山参加影展映后座谈,结束后一行人驻足在马路旁闲聊,一个小男孩经过,停下来戳戳导演的腿,带着怯怯嗓音说“I like your movie”,那一瞬间,故事彷佛穿越了地域和时间,超越了语言与文化疆界,好好的被传递,好好的被承接,同时,也好好的被喜欢了。

你会喜欢:植剧场的幕后推手!专访王小棣:“有人否定你,是你成长的开始”

不在,其实也是另一种存在

问起事隔 23 年再次拾起这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小棣老师定了定神,彷佛在收拾什么情绪,约莫思考了半秒,说道:“我觉得其中最大的感受和感慨是,我绝对没有一天会想到,黄老师(黄黎明)不在了、史老师(史撷咏)也不在了、文英阿姨也不在了。”

关于告别,那是生命里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不会因为今天说了再见,从此就云淡风轻,它会在心中某一片看不到的草原里,摊成一片湖水,平时看起来宁静无波,然而一年之中总有某些时刻,会砸下几颗石头,湖面映出那些曾经影像,带着爆棚的念想,化为泪水——而那泪水也不是全然悲伤的,是一种悠悠的感慨,好像诉说着“亲爱的抵达远方的你,我好想你。”

而《魔法阿妈》对于小棣老师而言,就是那激荡涟漪的时刻。

“我的工作一直都是团队合作,《魔法阿妈》让我感触最深的,首先当然是黄黎明的故事,她没有写过动画,平常制作为多,偶尔才写剧本,但这个剧本里面有太多真情可贵的时刻,包括那首歌—— 一个一个离去,带着成长的欢喜,你有美丽的羽翼和自己的主意。”说着,小棣老师哼起旋律,彷佛顺势将还没说出口的话,都化为后面还来不及唱出的词。

人生有聚有离,我也懂得这道理,只是你给我这辈子最美的回忆,我只怕不能把最好的都给你。

黄黎明〈会飞的宝贝〉

接着,小棣老师说起漫画家麦人杰、编曲家史撷咏、文英阿姨,他们带着专业为《魔法阿妈》注入血肉,让幽默引领故事,让交响乐章衬底,让声音赋予角色生命,让那些在有限经费里头难以达成的事,都得以成形。若说整部《魔法阿妈》动画是黄黎明老师所书写的深情家书,那么整个制作过程,亦为小棣老师与这些可亲可爱之人共谱的绵长情书。

回头问小棣老师,关于童年、成长和回忆,我们最需要记得的是什么,最需要感受的又是什么?他说,某天他看到一个物理解释,说所谓量子力学,以延迟实验来验证的话,其实是未来的事决定了过去的事。

“虽然我无法说是过去决定未来,还是未来决定过去,但到了某一个年纪,你会看到它们都有奇妙的呼应,我想童年就是,你后来成长的很多痕迹,都埋在那里,那么究竟是过去知道了你未来会遭遇哪些事,所以先帮你把需要的埋在童年,还是相反,我想那都不是那么重要。”

那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小棣老师提到,重要的,是你长长生命之中,碰到哪些事情的时候,当下是谁陪在你身边,而他会延伸让你产生更多的感受。

回过头来直译小棣老师的这一席话,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下”二字,那个陪你的人,和你感受到的连系,以及那些连系之后造成的后续涟漪,这些事情形成了你的过去,引领你找到未来,让所有的回忆都可歌又可泣,让任何有或没有他们存在的未来,也都是可期且可盼的。

你会喜欢:如何做到“活在当下”?专注此刻,别过度忧虑“过去”与“未来”

家要自在,也必要努力

谈到家,小棣开口便是我真幸运。关于生命伴侣黄黎明,他说,我们这么多年夥伴,关系是习惯成自然,渐渐成为彼此核心,深深感知里头有很多安定的力量存在。

“我想家应该是蛮自在的,除非你有什么特殊的经历,不然很少人在生活中会需要自己去定义家。”两年之前,小棣导演带着植剧场而来,同样问起“家是什么”,他当时笑笑地坦承,其实很早之前,自己是不太愿意谈家的,因为深知里头有太多若即若离,或者说是矛盾,拍戏有时就是直面那些刺眼的,把它呈现出来。

如此事过境迁又几年,如今谈家,对于此刻的小棣老师而言,反倒成了自在。

自在归自在,但家要是想认真的谈,就还是得让我们区分一下吧——究竟想谈的是原生家庭,还是与伴侣之间?

小棣老师说,原生家庭确实可能给你各种考验,因为血浓于水,因为谁为了谁付出一切,因此其中有很复杂且浓重的感情在里面,“甚至有时那种情感啊,是别人甚至你自己都无法承担和瞭解的,里头有很多挑战、期待、冲突、拉扯,但总而言之,他们还是你的第一箱宝贝吧,带在身上,把所有长大过程中需要使出来的本领,都在这里打下基础。”

那么自己组成的家庭呢?他笑说,大部分恋爱期过去之后,就是你们要相互调整的开始,自在之前,你们还得非常努力。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彼此之间有珍惜,感情又好,或者说,两人很谈得来吧,几乎是彼此最好的朋友的状态。所以我常说,你要组成家庭的人,最好你心里头要有 Respect,不要有那种‘好啦好啦随便他啦’的感觉,你是真的要有 Respect 的,这样,你也会愿意维护那些他身上让你有敬意的地方。”

推荐阅读:专访台湾吧共同创办人萧宇辰:“找到兴趣”是迷思,兴趣要透过行动“创造”

生命就是有某些人,能比你更早地看穿你

小棣老师说话,常留有空白,就是一句话没有说完,但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所有故事的细节,也不需一一阐明,在故事里头你会明白,所有想要说的,早就已经不言而喻,这是与小棣老师对话时感到最有趣的地方——话还没说完,你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他想说的是什么。

于是电影里的留白,话不说满,开放式结局,也在与小棣导演对话时展露无遗。比如下面两个故事,谈到对他影响至深的两位老师。

第一位初三的班导,是个强悍的女老师,在带初三班的同时,也在北一女任教,可想而知,他是整个初中部最好的老师。老师教数学,严格非常,平日课堂上,她身着贴身旗袍,整整齐齐,不苟言笑。

“当时我刚被分班,还在感伤于分别,所以上课时常常发呆看窗外,老师常就是粉笔一扔,大胜斥喝说:上课看着我!”小棣老师笑着描述细节,彷佛 50 年仅仅一瞬,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他说,之后没过多久,自己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便问他,想要像现在这样一直进步,要不要调去他的班?“我当时说好,但没想到当时数学好,就只是那个章节好,等到几何的部分结束之后,成绩又掉下去了,于是我要开始玩啊、不读书,老师很生我的气,我也很生老师的气,记得毕业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不太搭理彼此。”

初三结束前,他写了封长长家书,宣示自己放弃联考,要进淡江中学女子篮球队练球。

“毕业典礼那天,老师走来对我说:王小棣,过来。我就一路跟他走,走过校园、教学大楼,那时全校都挤在礼堂那边,教学区一个人也没有,我一路都在想,他究竟要跟我说什么,我又闯了什么祸?”实在摸不着头绪,最后老师带着他回到办公室,坐了下来,劈头就问:“你不考联考了吗?”

拒绝联考的小子闷声说了句“对,我要去打篮球”,老师低下头去,久久不发一语。初三的小棣老师低着头,想着不晓得又要挨什么教训,试探性地抬起头看,才发现,老师红了眼眶,停顿了一下,说:你啊,可惜了,你走吧。

“你啊,可惜了,你走吧”——就这一句话,萦绕在王小棣的高中三年,一面打球一面参透:老师想讲的究竟是什么?谁可惜了?是我吗?

“就因为这句话我才第一次开始想,以后要做什么,当时淡江中学篮球队要保送体育系没问题,但问题是,我并没有想要做体育老师啊,那如果这样,我到底要做什么?”小棣老师说,有时生命里就是有某些人,能比你更早地,看见你看不见的自己。

“我父亲和教练都没有想到,我竟然会自己举手说不再打篮球了,我觉得就是这位叶老师,带给我一辈子的影响,要不是她,我可能从来不会好奇除了打球之外,我究竟要干嘛,我现在可能就是一位差劲到不行的体育老师吧。”

专访盈萱上集:专访谢盈萱:40 岁、独身、独立,未必是“这代女子”的普遍群像,别急着把标签贴上

我就是我,不是穿不穿裙子可以界定的

第二则故事,发生在小棣老师赴美攻读表演研究所的第二年。

硕二时的一堂表演课,老师要大家投入到一个角色里头,表演即兴,当时小棣老师被指派到一名女性角色,他说,自己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反抗——就是不想演女生。

笃定说出自己“不想”,对于小棣老师而言,几乎是将那个被包装已久的自己,从过往单一化的性别认同里头解放出来,反弹那些总是觉得自己“生错了”的情绪,以及他者难以理解的处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骗人的吧,这种状态一直累积,直到去了美国念书,那一种‘我不想在这种时候还要演女生’的反叛,才真正爆发出来。但其实我还真不知道如果因此被当掉的话该怎么办,但我就是不想低头。”小棣老师提到,过没几天,老师主动约他吃饭,两人在校园一隅,找了个板凳坐下,一起啃着手里的三明治。

“当时我心里还在想,不管他说什么都没有用,”他笑说,自己也没想到,老师带来的是问句,而不是说服。

老师:“你觉得你会不会演?”

小棣:“当然会啊。”

老师:“OK,你会做的事情,但你不做,so you want to be less?”

So you want to be less?——像是突然一场倾盆大雨,冲破他顶上那道看不见的透明帷幕,用最轻描淡写的语句问到:“嘿,王小棣,难道你想窄化你自己吗?”沈默半晌,这个问题盘旋在侧,两人肩并着肩坐着,也没有对视,就那样默默地将手里的三明治吃完,拍了拍手上残留的面包屑,小棣转头去和老师说:好,老师,我演。

“演完了之后,也就过了。从此我的人生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结,(关于性别)这件事情,从此没有影响过我。”小棣老师眼睛闪着光,彷佛看见二十出头的他,在台上那股灵光乍现,与自己和解,开始愿意拥抱与众不同的自己。

“在那之后,我知道我就是我,我不是穿不穿裙子、演不演女生可以来界定的。不管快乐、悲伤、困难,那都是我,所以如果我希望学到更多、知道更多、体会更多,那么我势必得努力,而不是去限定自己。所以从那之后我就很少去解释我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全力以赴,而且越来越自在。”

专访盈萱下集:专访谢盈萱:温柔可以是懂得拒绝,别人的人生课题,你不该帮他面对

魔法一旦被相信,它就确实存在

从童年、成长、抉择、家庭到伴侣,小棣老师几乎无所不谈,带着对于细节的重视,积极的拥抱生命里头的每一个故事。从描述里头可以发现,那些生命幽微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因为相遇而交织的情感,在他的倾吐中、转译里,都足够立体到彷佛你亲临现场。

而很多事情的发生,被铭记,被转述,被记得,某种程度上代表他们从未消失,就如同《魔法阿妈》穿越 23 年光阴,来到这里——而,被记得的,就不曾消失;魔法一旦被相信,它就确实存在。

将来时获得,一路落实在生活里,便可谓之为生命。小棣老师说,总结来看,自己的生命,有几件好事情发生:“第一个,是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为什么拍戏这么苦的工作,做了几十年还要继续做,就是因为喜欢,想把它做好,以及知道自己该如何才能把它做得更好,举凡多做好一点,我都能为此感到快乐,我觉得这蛮珍贵的。”

而第二个,他说,是眼里有别人。“如果你常常不快乐,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你太关注于自己了,总觉得谁又不对我笑、谁又怎么样?如果你总是看见自己而不见他人,那么这个世界在你的眼里张力就变得太大了;但如果你看得远一些,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难处,即便是最刁难你的人,你也能看见不安全感在他里面扩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

凡只要眼里有他人,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当你的世界在“自己”之外,那么生活会更宽松一些,快乐可以分享,悲伤可以共鸣,挫折时可以共感,你可以从更多地方,给予力量,找到力量,扩充力量。

“第三个,是身体健康。”即便老掉牙,还是要说:“以前没有得癌症之前,我是身体非常好的人,健保可以说没用过几次。但得了癌症之后让我学到一件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真的要知道,这辈子陪伴你最久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所以别总那么理所当然,你一定要留一些时间给他,和他说说话、感谢他、为他多做一些事情,因为身体才是那个陪伴我们最久的朋友。”

总结生命,不外乎:找到寄情所爱、眼里有他人、和真正与身体相伴。说来不难,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道上。

生命以十年为一单位,当 7 字头即将展开,你会如何看待往后十年。小棣老师说,自己正在与一些朋友计画共老,共老、共好,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的一起变老,是即便迈入第 7 个十年,生活里头仍有心系之事、所爱之人、可期的明天、眷恋的过去和聊不完的天。

“我想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大家一起找一个地方、住在附近、朋友在一起、有自己的空间,会很快乐吧,每天说说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