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个好人,不一定要获得别人的认同与称赞,你是否总是希望付出得到他人回报吗?那你是否迷失被赞美的自卑呢?让我们来听听阿德勒怎么说!

文|朴豫眞

虽然想成为好人,但讨厌当软柿子

我是一个喜欢与人相处、二十世代后段的上班族。

每次都是我主动和朋友们联络,约大家吃饭、喝酒、组读书会等等,主办各式各样的聚会,这样可以和许多朋友相聚在一起。我喜欢与人相处,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人开心的事吗?

因为我的提议而让很多人相聚在一起,我也会觉得很开心。

可是最近我的身体健康有点不好,缺席了几次聚会,我对于自己缺席是否会造成什么问题而感到有些担心,但是幸好什么事也没有。

只不过,这才发现就算没有我,聚会也是照样顺利举行,反而又感到些许不安,好像有点被疏离冷落的感觉,有一种奇妙的心情,觉得现在就算没有我也没关系。

我认为与人们维系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所以即使很多时候吃了亏或有所损失,我也是摸摸鼻子不作声。

练习改变:吃亏是种策略,但要有底线:有三种亏,你不能吃


图片|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有一次自行车同好会的成员之一说有紧急情况,要我借他钱,我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对方,但是过了约定好的日子,对方没有还钱,而我却连问他“为什么不还钱”、“到底何时会还钱”的话,我都说不出口。

不仅如此,只要身边的人需要什么,我总是会主动挺身而出。

例如,在聊天群组里如果有人说要搬家,问最近哪个地方好,我就会像是自己要搬家一样,到处寻找资讯并整理好给对方。


图片|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我认为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过去我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价值与成就感。

但是现在可能大家都相当了解我的为人处事风格,似乎也有利用我的人;有时候一些琐事也会叫我去做,或是叫我去买东西、向我借东西、想去哪里也要找我陪同等等。

这样下来,我现在也感到有些厌倦,觉得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但是又担心如果拒绝对方,他们就会离我而去,留下我独自一人,还会不开心地骂我变了。

到头来我还是只能照着别人的要求,觉得被牵着鼻子走的自己,实在太像个傻瓜了!究竟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泰植

不再重演:常常被“情绪勒索”怎么办?5 种最常被勒索的类型,与其对应方法


图片|Photo by Victoria Volkova on Unsplash

处方笺——自我决定性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喜欢与人相处,就算是陌生人也可以很快变得熟识;相反地,有些人却希望独自一人,觉得这样比较舒服自在。

也许我们会觉得后者更可能发生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但是实际上像泰植一样,那些看起来与人相处得很不错的人,也会对人际关系感到烦恼与困扰,为什么会这样呢?

“与人友好”和“觉得不满却又不敢说出口”是两回事。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与对方关系亲近,就会对于那些伤感情或令人难以释怀的事情不追究了。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似乎就会听到对方说“我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原来不怎样嘛!”这一类的话,特别是那些对身边的人越亲近友善的人,对这种反应越是敏感。

理解自己:什么是高敏人?当你与人长时间相处出现疲惫感时,你可能具有高敏感特质

泰植在与人们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或是不满,都很难提出异议,这或许是因为想要得到“好人”评价的欲望吧!

他担心如果无法获得“好人”的认同,彼此关系就会破裂,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会被独自留下而感到害怕。


图片|Photo by Melissa Askew on Unsplash

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与其说是出自于单纯的关心体贴,倒不如说是追求自我价值认同的过度表现。

但是泰植需要知道的是,要成为一个好人,不一定要获得别人的认同与称赞。

泰植已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态度,可以很快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只是在那份善良的心意上,他也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与称赞,觉得唯有如此,自己的存在才有意义。

爱惜自己:“只要更好,就会被爱”急着被认同的孩子有什么特质?

我们亲切地对待他人,并没有一定要获得回报,因为“亲切”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要不要回报则是对方的选择。

豫眞《给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你 19 个克服自我价值感低落的处方笺,用阿德勒心理学摆脱“比较级”人生》

或许会有人反问:“想要获得别人的称赞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问题是,渴望得到某人的赞美时,自己真正的愿望很可能会被忽略,因为会按照那个人的意愿行事。

如果这样的情况反覆出现,就会让自己与这个人的关系变得不舒服。

事实上,我们亲切地对待他人,并没有一定要获得回报,因为“亲切”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要不要回报则是对方的选择。

相反的情况也是一样,就算对方有什么请托,自己也不一定要答应,请托是对方的选择,拒绝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于他人的选择,我们无从插手,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罢了,有更多的期望就是奢求了,所以必须舍弃这样的欲望。

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只要专注在自己想要的、自己能做的、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面就可以了,这可以说是一种“我的价值由我自己决定”的自立精神。


图片|Photo by Melanie Pongratz on Unsplash

建立横向关系而非纵向关系

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价值交由他人来评断呢?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表扬”教育也具有同样的意涵。

在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讨厌被称赞,理所当然地会认为赞美是一件好事,甚至还曾一度流行“称赞能让鲸鱼也翩翩起舞”的说法。

我们从小就被要求做出值得称赞的行为,被称赞的时候心情也会很好,当然会认为赞美是好事,但是阿德勒却抱持着不同的想法。

阿德勒表示所谓的“称赞”是“上位者对下位者所做的评价”,认为这是一种“操控”对方的方法。

读懂心理:阿德勒勇气哲学:让别人任意贴你标签,是在阻挡你认识自己

例如,孩子们来到正在洗碗的妈妈身边帮忙,这时候妈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哎呀,好棒啊,我家的孩子真乖。”

可是,如果今天过来帮忙的人不是孩子,而是丈夫、自己的母亲,又或是来家里玩的朋友,也会这样对他们说话吗?

想想看,我们通常被谁称赞呢?又会去称赞谁呢?

称赞我们的人通常是父母、老师、主管等年纪、地位、位阶比我们高的对象,我们并不会反过来称赞这些上位者;同样地,我们通常会称赞的人大抵也是年纪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后辈、子女等。


图片|Photo by Jad Limcaco on Unsplash

由此可知,称赞的行为通常也包括将对方看得比自己低,在试图要“评价”对方的层面上,无意识地强化垂直的上下关系,试图操纵位居下方的对象。

阿德勒认为希望得到他人称赞,又或是称赞他人的行为,意味着这样的人际关系是“纵向”的。

因此,我们应该要摆脱纵向的人际关系,建立横向的人际关系。

所谓的横向人际关系指的是“对等关系”,就像是朋友帮忙的时候,我们会说“谢谢”,而不是说“你真的好棒”,因为彼此是对等的关系,不会做出评价,只是对此传递感谢之心而已。

我们应该建立的是这种横向关系,并且逐渐将其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