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让彼此都知道。”——《关系同步卡牌》

在一起很久的伴侣,别把“熟悉”当作藉口,不论走过的岁月有多长,都别忘了最一开始相爱的初衷。

但凡有过恋爱经验的人,大概都会认同,一段关系的开始当然来自双方的投契与认识,但认识到一定程度后以为的“理解”,其实仍是一种“自以为认识”。关系的磨擦、不满、乃至于失败,往往源自“现实”对“自以为认识”的打脸。

没有人想要这样,但这彷佛就是爱情成败的固有模式。我在许多文章都谈及爱情源于理想化,且常常随着理想化的消落、面对现实的相处和价值冲突而失败。

延伸阅读:为什么理想伴侣还不来?摘下心里的口罩,才能开始好好爱

今天,我以三个心理学的观察,来说明人们为何困于“自以为认识”之中,而错失关系里的“理解”。

(一)明明喜欢收花,却又说讨厌收花?

我认识一对夫妻,女方会跟男方说:“不要送花,买点更实际的东西吧!花放几天就凋零了!”明明很喜欢花的女士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认为这造就一笔额外开销──但说得够久,连她自己也如此相信。

也许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会像那位木讷的男士一样,自以为认识太太的喜好,从此就不再送花。但某一年,男士听从朋友的意见,在结婚周年送上久违的花束,意外地发现自己老婆露出最动人和羞涩的笑容。

精神分析认为,许多女性喜欢收花,也许是种投射,因为花象征了自己的美丽,即“收花”代表“获得自身美丽的证明”。

好比在临床工作中,我遇到一位忙于向旁人求证“我美丽吗?”的女士,焦急的她在东、西方情人节或生日,都会自费订购一大束鲜花寄送到自己的上班点,假装有男性向自己示爱,享受同事赞美她为“女神”──这说明了花朵与女性的美貌间,有着潜意识的等同。

回到那对夫妻,我们可见情人间说在嘴边、被记在心中的话,未必反映内心真正渴望的。现实中,又有多少情人真的理解对方的潜意识愿望?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同场加映:关系心理学:为什么在感情中,常常无法避免“选错对象”?

(二)“你‘还’爱我吗?”的潜意识意义?

昨天还好好的花,今天就突然凋萎,花的问题会延伸出另一个有趣的关系现象:精神分析师 Reik 发现女性好像比较常问情人:“你‘还’爱我吗?”[1]──于此,我想可以先抛开性别框架,去思考情人间在讨爱时,为何中间要加上一个“还”字。

传统精神分析的解释是,这跟女人和花一样都是“绽放、期待被看见、却只有短暂的保鲜期”的特性有关,即女性潜意识地把花等同于美貌,她们如花一般时常担忧自己的美貌会否凋零。

因此,若女性越是在意容貌,认为伴侣是因为外貌才喜欢自己的,她的心情就像随时会凋零的花朵般每天问上一句:“你‘还’爱我吗?”

然而,我们会发现今天的男性也可能会问情人:“你‘还’爱我吗?”──事实上,这个“还”字背后总是反映一种焦虑,一种与分离、患得患失、不值得被爱、自卑感有关的焦虑,这些都可能源自童年的成长伤口。

无伤大雅的讨爱,抑或者暗藏伤口的焦虑,有时候关键就在一个字之中,等待敏锐的伴侣去觉察。

(三)性关系,两性也失之交臂?

“自以为认识”让两性间出现各种误解,有时候让交往一段日子的伴侣,其实对彼此仍抱着许多自以为的理解。

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生命早期(尤其是与父母、童年玩伴)的关系中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因此一般社会上女孩之间那种好麻吉、彼此温和以待的姊妹淘情感,往往直接套用到情人身上,她们以为柔情与体贴,就是保有对方的方式。然而,这其实是一种个人错误的观念与经验投射。

相对的是,一般男性在小时候对母亲的“迷恋”、对父亲的“崇拜”、在同性同侪间的“直白”,往往让他在追求伴侣时表现得十分热情、主动、直接,但许多人眼中这倒是一头热的冲动。

另一方面,有部份自认为很认识男人的女性企图以“性”来留住对方,以“性”作为自己的卖点,也总有一天会发现无效与挫败,因为按精神分析对自我驱力的研究,男性的性是更多形多变的(polymorphous),那个着迷于性的他,也总会追求更刺激、更挑战、更占据的玩儿。

推荐阅读:“恋爱是一时的,关系是一世的”3 个练习,给交往多年的你们:别把熟悉当藉口

我们有否持续去认识,细心听对方说?

在心理谘商的工作里,让我能了解到两性间、情人间的心理差异之大与难 [2],使得相爱这件事,总是需要许多桥梁以滋润与连结。如果我们不想像王菲演唱,林夕作词的〈我也不想这样〉说的那样 [3]

不是不明白   太想看清楚   反而让你的面目变得模糊
越在乎的人   越小心安抚   反而连一个吻也留不住

我认为除了坊间流行的“个人式成长”(成为一个更好、更独立、更安全依附、更有爱的自己),得想到关系终究是二人间的事,因此放下自以为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关系中持续去加深认识、用心听对方说的“互动式成长”,也许是更乎合现实的,以增进关系里的真实理解。

好比,两人会否去谈谈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到底最喜欢对方那什么特质?精心为对方准备的礼物,到底给对方怎样的感受、对方更期待的是什么?哪些事情是个人最在意的?做过哪些事,最令对方感到被爱、甘愿跟你好好过一辈子?

本能需要教育、恋爱需要经验、关系需要练习。

我看过不少带着忧郁或焦虑倾向的个案在谘商后,因着跟伴侣作了些微相处的调整、沟通的练习,便得到意外的满足,使我相信真诚的行动,总会换来改变。

你会喜欢:“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关系!”为什么越亲密的关系里,彼此越容易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