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性单恋者在交往后,往往会选择逃避呢?或许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自己并不值得被爱。

亲爱的海苔熊:

我是一名精神科领相关域的专业人员,也在 19 岁那年确诊忧郁症。

因前段日子历经许多颠沛流离,目前也已走在自我觉察的路上,更接纳自己就是冒牌者症候群、完美主义、高敏共感人,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在选择职涯时确立了自己热爱精神科、热爱相关心理学的一切。

去年初,曾为国中同届但不同班的朋友透过脸书找到我,也得知我的职业领域。

他谘询着关于精神疾患的问题,在一来一往、讯息传递,当然也有见面的朝夕相处下,他缓缓道出原来他患有了思觉失调症的前驱期,还尚未出现大家对于“我们与恶的距离”里幻觉的症状,更多的是情绪上的调适障碍。

一年没工作、拒绝朋友与家人的关心,夜无法寐、食不知味,很明显的,不论是人际、情绪、生活都出了问题,但却愿意向我倾诉,也亲口坦承:“我不擅长表达,不论是家人或朋友,妳是唯一一个知道我所有事情的人。”

其实我们很像,特质倾向压抑、过度内化、自省,就好比照着一面镜子似的。随着时光推移,两个月里互动也感知暧昧、情愫暗生、关心与在乎,当年没能想的太多,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忧郁症时能被救赎,我也想拉你一把,无法放弃”。

我晓得向他人坦承自己的阴影是多么的困难,他正在进步、尝试,有次我们谈到了之后是否会逐渐与朋友复联,他说:“我无法告诉他们我住过院还在接受药物治疗这事,我很常不读不回,他们都很难找到我。”

我以为我们会保持这种他愿意继续倾吐,而我愿意陪伴的模式相处下去,但两个月后他彻底与我断联,讯息不读不回,但却天天浏览我 IG 的限时,最痛的不是告别,而是不告而别,是自始无终,但我知道他还在。


图片|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海苔熊专文|为什么宁愿暧昧,也不愿在一起?关系心理学:没有开始,也还是会失去

接下来断联的一年半里,我发文(关于给他的鼓励及默默陪伴让他知道我在)、他浏览(但始终没回应没追踪,我 IG 也就因此时常保持公开),彼此默许了此种方式,他证明他的未能割舍与存在,我证明了我喜欢他、心疼他、无法放任他。

谁知道我在这一年半做了哪些努力与经历多少椎心刺骨——拜月老、算塔罗、去他家门前想来场巧遇、甚至推算他回门诊的时间在医院期望能看他一眼,整个世界失衡,当然在这一年半里我有遇到一任心理师男友,交往仅有短短四个月就宣告被分手。

在这四个月内,有一度得知他仍然持续观看我的限时,但已经鲜少再传递专属赋予他的贴文,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日常,而本身就是低调不爱晒恩爱的我,又逢系因办公室恋情,所以也未曾贴出当时攸关男友的贴文,好几次,我也就此将帐号锁起,设为非公开,一段时间打开了之后,他却还是浏览了。

这四个月内,我享受爱人与被爱,深深认为当时的男友就是未来,必须得说,当时的男友让我洗去了很多的负面,以及因想念他而狼狈不堪的样子。

殊不知,分手后,独处时的思考带给了我答案——原来我心里一直没能遗忘他,一直都有个他的位置,一种安静的存在,这就是为何我隔一段时间就打开帐号去确认他是否还会来浏览。

在今年六月底,起床的我瞥了一眼手机,有封凌晨三点传的讯息——是他,隔了一年半,再次地复联,内容:“过往我都提着错误的认知去生活,才造成身心疾患。与妳断联的日子,我没信心也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精神状态都不在好的频率,不敢打扰妳,只能透过 IG 默默关心妳,现在的我在医生的允许下停药了,也是状态最好的时候,前阵子刚离开了一份工作,现在准备年底的公务人员考试,昨天妳发了一篇各自安好,不打扰就是最后的温柔的贴文,我觉得妳要封锁我了,是最后通牒,而我,不想错过妳,所以联系妳了。”

我们的讯息重新一来一往,各自报备行程,互相问候与关心,我也感受得到他的活泼与主动,更多的是开朗,还有那稍稍体会得到他对自己的认识,变得主动,也表示自己准备好了,我们该见面了,就相约了,好像一切都在奔赴美好。

见面那天也充斥着暧昧的氛围与悸动,他也问着我为何能等他那么久,他也想告诉我,为什么我值得他信赖的原因,其实这时我已经觉得此生无憾,不过,如果故事能停驻在这段,就不会叫做故事,果然,美好只存在于童话。

他告白,我接受,隔了一天,高敏共感的我仅仅只是透过萤幕对话就深感不对劲,他不再主动传讯,不再表达他的想法还有对我的好奇,我们之间一天只有三个时段传讯,就是他看书之间的休憩时间,对话也只剩下了:“吃饭没、休息没、要睡了没、看得进度还好吗”,当然,都是我问的。

当天晚上他提出要谈谈,他说:“这两天,很奇怪的感觉充斥着我,我好像还是没准备好怎么与人相处,现在心思也都无法关注在妳,我以为我为了妳已经做到可以吐露心声,但其实好像一直不习惯,也在排斥,我一直想找回第一次对妳的感觉,原来感觉会变淡,我以为跟妳见面了就能确立我还喜欢,我答应妳,要诚实面对妳的,如果我们继续在这种模式相处下去会很辛苦,分开或许对妳比较好,我不想再伤害妳了。”

而我对他的回覆:“我想,没有人敢说自己完全成熟,我也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感情没有对跟错,就只是选择,虽然我不晓得是什么动力促使你复联跟告诉我你内心的事情,但不可置否的是当下的感受一定是很真切,你面对自己也面对我了,未来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保证,如何做对我比较好,是我的人生我自己决定的,选择等你、跟谁在一起也是我的决定,请你不要擅自决定我的人生,所以不管分开还是在一起,你我的人生都要过日子,可以试试看,把‘这样做对我比较好’换成‘怎么做对你自己比较好’。”

从头到尾,我还深知一件事就是,他始终说不出那条能划清我们界线的话语,所以就由我来提问了两次:“所以你希望分开的定义是以后再也不要跟我联络了吗?就像之前那样断联?”果不其然,他并不希望断联,但他会等彼此都能平静面对,又来了:“何谓平静面对呢?”

我又再问,他说我们还能当朋友,其实,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渣男吧!

但其实不然,对我来说我只想到了“逃避型依恋”,可以从他拒绝朋友与家人的关心看得出来,而我也再度重申:“你没有伤害我,那是我的选择,你也正学习如何做一个决定,就像我也没怪罪自己没能让你找回感觉,所以把话清楚不是要让你承担什么,而是如果像之前不告而别还是灰色地带,彼此都不舒服的。”

他接受了,也说了一句谢谢我,在那之后我 IG 发了一篇关于完美主义的文,其实我没特别想对他说,内文大致是:“完美不存在,所以接纳自己,远比在他人眼中无缺憾来得重要”,在发完文章不到一小时内,他突然传了讯息:“我知道完美不存在,但不完美我就觉得自己是零分,我控制不了,包括跟妳在一起和未来工作,都会变成选择题,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了。”

我朋友说:“他不是真心想离开妳,他很迷茫,他还不够认识自己。”

是的,向他人坦承之余,更困难的却是自我接纳。

前阵子读完了你的《对爱,一直以来你都想错了》,提及“依附人格在遇到不同对象时是有可能转换的”,所以我内省后恍然大悟才发现,过去交往过的关系里我都是焦虑依恋人格居多,包括在与他刚断联初期,又被遗落的心态满满,甚至经历了悲伤五大时期。

但现在面对他却已不再是焦虑型依恋了,不论是给予足够的空间时间(不催促他回讯)、让他知道我一直都在(限时偶尔放放日常、偶尔放放心灵鸡汤与心理学知识)、给予的承诺都一一履行(只要他传讯我都能好好客观回覆没有离去)、不主动给予过多鼓励、承接他的情绪与言语但不承受、专注自身安排独立生活,待他能如之前,愿意从那扇门后徐缓地探出小手向我走来。

在读完这本书没多久,也就是在我们划清界线一周后,他传了一篇 Paper 给我,抬头是“性单恋者、逃避型依恋人格”,并笃定地说着自己就是这类人格,我知道,我都知道,但我采用的回覆方式,是引导他去说更多如何去认知到这块、认知后的想法与情绪动荡。

他开始慢慢认识自己了,大致上就是说他回想过往他对别人关心的方式都是不读不回,我想关心他想亲近他的时候他就口不择言,说出了那些伤害我的话,但他违心论了,他不想伤害我,目的只是想跟我保持一段距离,之前问我为何可以等他那么久,他只是觉得不值得被爱。

另一面向来看,他在乎我怎么看他、也重视这段关系,我也将书里某些讲述逃避型依附人格的段落给他参考,我发现,他对我看似能袒露想法与感受,却一直未能讲述他童年是否遭遇什么创伤,或尚未体悟到童年在乎的事情,认为长大后能消逝,但其实都只是深埋的经验。

我想问,我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深深感到无能为力而流泪而思念的情绪,我也害怕我会再次的失控,回到那时候被世界遗落的感受垄罩着。

这首歌,是当时他邀请我一起听的第一首歌:

“我希望你,是我独家的记忆,摆在心底,不管别人说的多么难听,现在我拥有的事情,是你,是给我一半的爱情;我喜欢你,是我独家的记忆,谁也不行从我这个身体中拿走你,在我感情的封锁区,有关于你绝口不提,没关系。”


图片|Photo by 邱 严 on Unsplash

在当时我们都没能让这份不具名的情愫明朗化,我不敢催促,他也未准备好,就彼此默许,在等待的那一年半里,我不敢听,甚至是其他情歌,都拒绝,在复联后经历那短短的日子里,我才明白他老早藉由这首歌曲表露心声,却也是满满的无能为力,宛如此刻的他与我,只剩叹息,不知该如何继续,也不舍离去。

Ohvely(2021/8/1 下午 6:19:06)

亲爱的 Ohvely 你好:

在一段不具名的关系,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一切,其实是很无力的。尤其当对方如果真的是“性单恋者、逃避依恋”,然后你刚好又是高敏感的共感人,可以想见在这段关系当中,两个人都非常辛苦。

他对关系有所恐惧,你对于感情有些顾虑,他就像是刺猬,想要亲近你,但是又觉得自己不够好;你虽然也觉得自己不好,但相较于逃跑,你更希望跟他维持某种稳定的关系。

这样一种组合,让你觉得好想要替他做点什么,让他开始有一点改变,但同时你又觉得好累,为什么你不管怎么做,好像都没有办法改变他?

当关系当中对方是属于你所说的“逃避依恋”的时候,你越是逼迫,对方越是想逃跑;但是被留在原地的你,不做什么好像又很难过。于是你就会陷入一个循环:“好希望他长大,但他总是不长大;我好希望他能够面对自己的心情,但是他不愿意面对,那我现在还可以做什么?”

心理学 OK 绷

或许,我们可以先试着去了解“性单恋”(Lithromantic)的人,脑袋里在想什么。

一般来说,性单恋的定义是[1]:“可以感受到性或者是感情上的吸引力,但不想要(或不需要)这种吸引力得到‘回应’(reciprocate)。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吸引力在‘他们所喜欢的对象’回应他们的感情时,就会消失或减弱。”

由于性单恋目前的研究很有限,根据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关系当中可能会符合下面几种症状:

  • 一旦得到对方的回应,恋爱感就会消失
  • 可以感受到感情的吸引力,但不愿采取行动
  • 一旦与暗恋对象开始谈恋爱,就会感到不适
  • 开始谈恋爱之后,就对潜在(或实际)的伴侣失去兴趣
  • 幻想浪漫,但只喜欢脑 high(在脑袋里面乱想),而不喜欢实践

换句话说,这些人在暗恋的时候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当暗恋转换成真实的感情,他们反而会开始有恶心的感觉,并且想要逃跑(甚至有的还真的会有呕吐感)。


图片|Photo by Bethany Zwag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你不喜欢我的样子,真的很迷人”有一种性倾向,叫做“性单恋”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状况呢?目前科学上还没有稳定的解答,不过先前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答案好像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John-Sivebukola 在这篇提问的留言中提出一种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当然也有人怀抱着不同的意见):

“常见的误解是,我们经常以为自己在找的是一个可以‘完美地爱自己’的人,但实际上的情况其实是,我们往往在找的是一个可以‘用你熟悉(familiar)的方式对待你自己’的人⋯⋯在潜意识里,我们正寻找一个会‘以我们看待或思考自己的方式’对待我们的人。

所以当有人给你(性单恋者)太多关注或说你很棒时,这与你所熟悉事情背道而驰,因此我们(性单恋者)会认为这样的人‘看错了、我并没有那么好’。这是一种错觉。并不是这个人的眼光不好,而是你认为自己不够好。

这是你自我憎恨的一种体现⋯⋯(如果你是一个性单恋者)当有一个人喜欢上你的时候,你心里面可能就会想:他怎么会喜欢上我呢?一个人不是通常只会喜欢上和他差不多的人吗?如果他喜欢上我,那不就代表,他和我一样‘没那么完美’了吗?”

换句话说,性单恋者可能在内心当中的某一块,是极度厌恶自己的,所以当他喜欢上别人的时候,会预设这段感情是不会有回报的,因为这个“别人”一定比他来得“好、完美”,一定不会看上他。

可是当有一天,这个他所喜欢的“别人”也回过头来喜欢他的时候,他就会有很多困惑的感觉,他的自我价值就会被挑战,这些性单恋者心里面会有一个声音是:我喜欢的这个他如果真的很完美,为什么会回过头来喜欢我这个烂人?

要嘛就是 (1) 他不完美,要嘛就是 (2) 我没那么烂⋯⋯如果他不完美,为什么当初我会喜欢上他呢?所以问题应该出现在 (2)!

换句话说,他也喜欢我意味着我跟他一样是很好的人⋯⋯可是不对啊,从以前到现在我都认识自己是个烂人不是吗?

为了维系“我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我喜欢的人是好的、完美的”这个自我价值和观念,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很特别的选择——只要我不继续喜欢他、只要我对他开始感觉到恶心、并且逃跑、甚至放弃这段关系,那么我就可以觉得“心安”了。

心理学家把“透过某一种行为/认知思考方式,让自我价值符合自己的想像”的这过程称之为“自我验证”(self-verification)。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验证的那个自我是“不好的自我”,透过某些事情、某个行为,来“确认自己果然是不好的”这件事情本身,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心,尽管,他们在这过程中并不快乐[2]。

这样的状况,其实特别容易出现在忧郁症的患者身上,就是一种“我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好,我是一个不好的人,你们看到的我,都是假的”的那种感觉。

当然,上面的解释只是其中一个我觉得比较有可能的原因,或许还有别的可能。例如也有人认为,性单恋者形成的原因可能来自这下面三个:

  • 童年的时候缺乏关爱,所以对于依赖、发展一段稳定的关系感到恐惧。说穿了,就是不敢随便的相信别人、担心交往之后会被伤害等等。
  • 对于感情有一个完美的期待。相较于跟一个人稳定在一起,更习惯在脑袋当中幻想(前面提到的脑 high),一旦这个幻想变成“现实当中的在一起”,就可能不够完美、就可能破灭,所以他们宁可将感情停留在幻想当中。
  • 他们过去可能发生一些事情,使得他们将“爱、性”与“羞耻感”产生连结。例如,他们过往可能生长在过度保守的家庭、或者是曾被性侵害等等,因此只要一段关系有可能会进展到性关系(例如正式交往),就会让他们感觉恶心。

你可能会问:那在了解之后呢?我可以做什么方式改变他?


图片|作者 提供

当你好在意、好在意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很在意他对你的互动、甚至你会在意他的成长。你会想着,如果他长大一点该有多好、如果他愿意面对自己多一点该有多好、如果他可以正视自己真实的感觉该有多、如果他可以不要逃避问题,去解决童年创伤的话该有多好⋯⋯。

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如果,让你觉得好气馁,你觉得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书、做了那么多改变、甚至希望让关系推进,可是他却仍然如此退缩?

这里我想要给你的回馈是:当你理解了一些事情、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但他却仍然没有改变的勇气,那么就是时候做出抉择了。这意味着在成长的这条路上,你已经往前走了,但是他还想要原地踏步;如果你继续拉着他往前走,他只会感到更厌恶。

你只能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一边走一边为他觉得辛苦,甚至你可能会为了曾经的美好而落泪、为了那回忆里面的靠近而觉得难受,但只要继续坚定前进的方向,一边擦眼泪一边迈开步伐,就会看见,黎明的曙光。

【我要投稿海苔熊为你点歌,连结请点我。“海苔熊为你点歌”到这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