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于伴侣反覆无常的情绪、对自己爱恨交织的感情感到困惑,对方也许有“边缘型人格”的特质⋯⋯重要的是,要如何与之相处,并且帮助他离开常常令其感到痛苦的状态呢?

“我最深、最真、最确切的恐惧,是当我告诉你我是谁的时候,你会离开我。”

“被抛弃的感受就是:死去。是真的,那感觉就好像我在死去。”

“我想要和人们说话,但我又不想和人们说话。我想要和他人联结,但我不能和他们联结。周围发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刀刺一般疼痛,这种疼痛我一秒都忍受不了。这就是被抛弃的感觉。”

这是作家 Celia Finkelstein 在《爱在边缘时》(Love in the Time of Borderline)一文中,对自己感受的一段描述。此前,她被确诊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你自己或者你亲近的人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者行为:

  • 总是担心和恐惧被家人、朋友以及亲密爱人抛弃,会为此做出许多在他人看来,过于冲动甚至极端的行为。
  • 有时会过于理想化。
  • 自己和一个人的关系,觉得对方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有时又会突然对对方恶言相向,觉得对方是这世界上最可恨的人。
  • 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为此感到困惑。
  • 常常觉得感到持续的、莫名的、无法摆脱的空虚。

你可以把以上的这些描述看作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种感性的认知。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表现出上述行为或感受的人就一定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图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究竟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呢?

我们先来瞭解一下“人格障碍”的含义,这指的是一个人持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明显偏离了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正常”的预期。这种偏离了“正常”的行为和体验,在多种情境下都会重复出现,而且固定难以改变。同时,造成个体的痛苦,或者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交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下简称 BPD),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Kreisman & Straus, 2010),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BPD 的患者有四种常见的核心表现:

  1. 情绪不稳定
  2. 冲动性的行为
  3. 极度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4. 扭曲的认知

核心表现一、情绪不稳定:敏感、激烈且迅速变化

BPD 患者在情绪上十分敏感且反应强烈,一点小事都有可能会引发他们明显的情绪反应。不仅如此,他们对身边人的情绪和细微的内心活动也都高度敏感,彷佛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体内,感受着对方的痛苦。

也正是这种与他人之间边界感的缺乏,常常让他们受他人情绪、心理所累,而倍感痛苦。

当他热情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爱意,而他从伴侣的面部表情上判断对方并没有抱以同样的热情时,便会大发雷霆,认为对方根本不爱自己。当伴侣未能及时回覆消息时,他便会担心对方抛弃自己而感到焦虑,又会怀疑对方的忠诚而感到愤怒。

这种与他人之间边界模糊的感觉,被 Celia Finkelstein 在《爱在边缘时》中描述为一种“没有皮肤”(without skin)的存在状态,“我感觉自己血肉模糊地在这世间游走,体无完肤⋯⋯是的,我没有皮肤,只有一堆神经、肌肉和筋骨,血液和伤口⋯⋯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会让我感到刀刺一般疼痛”。

BPD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除了表现为情绪敏感而剧烈之外,还表现在情绪变化的频率上。不论是愤怒、烦躁、焦虑,还是快乐、平静、镇定,他们的这些情绪反应很少持续超过几天,通常都只持续几个小时甚至更短(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13)。

患有 BPD 的人对于情绪是失去掌控力的,他们既无法抵挡情绪的到来,也无法控制和调节它的强度,也会为自己在剧烈情绪下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而感到愧疚和羞耻,这种情绪失控往往让他们自己也不知所措。

一名 BPD 患者说道,“上一秒我还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下一秒我就毫无原因地嚎啕大哭起来,并对其他人大呼小叫。这让我感到害怕。”(Mind.org, 2015)。


图片|Photo by M. on Unsplash

核心表现二、冲动性的行为:自毁

一方面,BPD 患者可能行事鲁莽,如豪赌、乱花钱、暴饮暴食、滥用物质、或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自我伤害,如切割或烧灼,甚至自杀(APA, 2013)。

这些带有冲动性的行为,可以看做是 BPD 患者用来应对心理与情绪痛苦的手段(Kreisman & Straus,2010)。

有时他们试图通过身体上所感受的痛苦,来确定自己真实存在,因为他们经常被一种“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空虚感缠绕——我们在后文还会说到。

有时他们试图通过这样自毁的行为来洗刷内心的罪恶感,如前文所述,当他为自己剧烈的情绪反应感到自责与羞愧时,通过自毁的行为能帮助他们获得一种救赎、一种解脱感。

延伸阅读:“他看起来很快乐,为何突然自杀?”一个成熟的社会,需要给予负能量空间

核心表现三、极度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爱恨交织

“爱对于这样人而言是困难的。这有双重意义。他人去爱这样的人(BPD)是困难的,而这样的人(BPD)去爱他人也是困难的”(Finkelstein, 2016)。

“别离开我”(Don’t Leave me)

一方面,他们对“被抛弃”有着深刻的恐惧。而这种“被抛弃”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更多时候则是他们主观认为的(APA, 2013)。他们会将一些日常短暂的分离或是临时改变的计画都看作是一种“抛弃”,而这些在他人眼中往往都是稀松平常的。

比如,当他所在乎的人在约会时迟到了几分钟或者下班回家晚了,又或者要出差几天,他们都会感到十分的惊恐和愤怒。

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疯狂的举动来试图避免被抛弃(NHS, 2016),例如:持续地电话或简讯轰炸对方、总想要和对方待在一起,拒绝让对方离开自己半步。

“我讨厌你”(I Hate You)

另一方面,当别人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关心时,他们又会担心这会让自己窒息,或者担心自己会因过度依赖对方而为其所操控,而这也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恐惧。

更多时候,他们会对对方产生莫名的、强烈的厌恶感。因为情感突然的极端转变,他们又会远离对方、拒絶对方,甚至用激烈的言辞逼迫对方离开自己(NHS, 2016),例如:“你去了就别回来了!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

因而,患有 BPD 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总是“爱恨交织”(love-hate relationship)的。 

人们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往往也会觉得自己是时而被极端理想化又时而被极端妖魔化的,并且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荡。

不难想像,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之下,BPD 患者与他人的关系是难以维系的,而这又更会加剧他们在心理与情绪上痛苦。


图片|Photo by Anthony Ievlev on Unsplash

核心表现四、扭曲的认知:分裂的自我感与他人形象

BPD 患者在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的不稳定性,与他们内在缺乏一个核心的、连贯的、稳定的自我认知有关,而这种认知上的扭曲也被认为是导致各种问题的核心因素(Kreisman & Straus, 2010)。

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自我认知,他们便常常会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在场他人的反应去调整自己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性取向、人生目标与价值观等等。

不仅如此,在 BPD 患者的内心存在着一个“非黑即白”的、分裂(split)的心理结构与认知模式(Kreisman & Straus, 2010),即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絶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

这就意味着,当他们随着外在环境不断改变“自我形象”时,就很有可能不自觉地塑造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令他们自己都感到困惑的自我形象。

这种自我认知的不稳定与矛盾感,会让他们在情绪上起伏不定(觉得自己好的时候便感到开心,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便感到焦虑),在行为上冲动鲁莽(当对自我感受不佳时,试图通过极端的行为来伤害或毁灭“坏”的自己)。

同时,自我感的缺失造成了他们内心持久的空虚感——“我究竟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究竟是谁?”。

此外,这种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也影响了 BPD 患者对他人看法的分裂与矛盾。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他人看法的分裂,导致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对他人的“爱恨交织”。

比如,当一个原本他认为“好”的人做出了让他觉得“坏”的事,他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絶对“坏”的——竟然做了不好的事,因此感到愤怒、希望对方远离自己。

你会喜欢:“好羡慕那些总是开心的人⋯⋯”两极化的思维,你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常见误解(Myths)

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在情绪、行为、认知及人际关系上的这些极端表现,常常会让人们对他们产生误解:

误解 1:他们善于操纵别人

真相:BPD 的患者出现的冲动行为,常常会让人感觉他们是在以此操纵他人、获取利益,例如认为他们是通过自伤或自杀来获得别人的关心。实际上,这些极端的行为是为了缓解内在真实的痛苦,而非为了蓄意控操控他人。

8-10% 的 BPD 患者最终死于自杀(APA, 2013)。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他们所表达的自杀企图,而不是对动机妄加揣测。

误解 2:他们只是不想改变自己,否则他们早可以做出改变。

真相: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在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上出现这样极端的反应和失控。然而,改变是困难的(试想一下当你要改变一个自己多年的习惯,而对于他们来说,只会比这更困难)。

换句话说,患有人格障碍并不是他们的选择,更不是他们的“错”。

误解 3:他们不关心别人,只考虑自己

真相: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十分在乎身边的人,以至于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困扰时,便会陷入极度自责与内疚之中,这只会让他们更加痛苦。

误解 4:童年的创伤经历导致人们发展出 BPD

真相:童年曾遭受虐待或者父母在教养上的问题,可能引发 BPD,但,这并不是绝对的。Paris(2008)的文献研究发现,有 1/3 的(而不是所有的)BPD 患者在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虐待。

也就是说除了成长经历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人们发展出 BPD,比如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直系亲属中患有 BPD 的人,其自身患 BPD 的风险,是一般人的 5 倍(APA, 2013)。

同场加映:化解“创伤”的感恩练习:唯有在裂缝之中,我们才能看见光透进来的契机

面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我们怎么办?

早期干预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2016)。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瞭解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预警症状:

  1. 做出疯狂的举动,来避免真实的或想像出来的被遗弃
  2. 与家人、朋友和爱人之间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在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对方之间来回摇摆
  3. 扭曲的、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sense of self)
  4. 冲动且危险的行为,如毫无节制的消费、不安全的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饮暴食
  5. 反覆出现的自杀或自伤的行为或企图,如割伤自己
  6. 剧烈且多变的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仅在几小时或几天之内
  7. 持久的空虚感
  8. 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感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
  9. 出现一些与压力相关的偏执信念,如多疑、无法信任身边的人
  10. 出现严重的分离症状(dissociative symptoms),如感觉自己脱离躯体,在观察着自身或者与现实失去联系。

若你觉得自己或身边的人有以上的大多数症状,且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成年早期的话,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图片|Photo by DANNY G on Unsplash

而当你所亲近的人,被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时,以下的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Smith, Robinson, & Segal, 2017):

1. 瞭解边缘型人格障碍,不带有偏见和评判地与他相处

明白那些行为和情绪反应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而不是你所亲近的那个人本身。

2. 鼓励并支持他们持续地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目前,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及图式疗法(Schema-Focused Therapy)都被认为对改善 BPD 的症状有积极作用(NIMH, 2016)。

推荐阅读:谘商心理师谈自杀:他们需要的,是找回存在的意义

3. 与 BPD 患者的相处,关键在于建立你们彼此间健康的边界

你不能对他千依百顺,而是要一以贯之地对待他,拒絶不合理的要求,这反而有助于他建立对你的信任。


图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4. 在生活中与 BPD 患者的沟通需要注意:

  • 积极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情绪而不是用词或者行为。
  • 当他们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他们冷静下来。
  • 当他们威胁或试图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时,请保持冷静,并迅速向其他家庭成员及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再次强调,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并不是所有表现出边缘行为或感受的人,就一定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他只是具有边缘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