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影响呢?不敢提出质疑,努力让自己符合他人的期待,心里其实非常不舒服?下次,若再遇到别人不合理的提问,你可以试试文中的三种方法,成熟应对、理智化解。

2021 年 7 月 8 日,女人迷《敬未来》拥抱能量系列讲座来到最后一场,邀请心理谘商师、女人迷驻站创作者卢美妏担任讲者,她要来和读者聊聊何谓“生活里的性别不平等”。

一开场,美妏便从自己的故事开始,“很惊讶有很多读者问我,也有遇过性别不平等的待遇吗?”她笑着说,相信无论性别、长幼,我们成长、生活与工作路上,肯定遇过那些不友善的言论与行径,有时令你感受冒犯,有时感到自我遭贬低,总会有那么些时刻,刻板印象迫着你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从小就非常讨厌过年,”美妏开头,就提了一个所有人都会有感的场景,她分享:“过年时候,大家族聚在一起,从第一天开始就被各种的指手画脚,长辈会说:‘美妏啊,你以后长大要去当公务员、当老师,女孩子还是要找稳定一点的工作才好。’从国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直重复地听到这些说法。”

关心时常化为令人反感的语言,诸如“女孩子别老是跑来跑去”、“在继续下去会嫁不出去”等言论,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关系、亲族聚会、工作应酬环境里,很多“说者无心”的话是很伤人的,美妏提到,这些经验会令人沮丧,也会使人产生对自身的怀疑。

延伸阅读:我征服不平等的故事|努力从不平等中创造平等,度过黑夜,天总会亮的

“越年轻的时候,就会越愤怒,内心里有很多的为什么。”美妏徐徐缓缓地说,当我们心智渐渐成熟,开始理解很多不平等背后的成因,以及说话者的背景与状态,你就会慢慢的从愤怒中解放出来,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更加理性的去制衡内心的不满与沮丧。

“谈性别,不是说一定要去‘对抗’、‘站在对立面’,甚至‘把对方观念扭转’,有时以一种合作取代对抗的方式让大家理解现有问题,会是更好的做法。”美妏说。

性别不平等的故事,何时终了?

很多人会觉得,时间缓慢往前,长大了、能力变强之后,性别不平等的故事就会结束,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美妏摇摇头,说起在疫情之前去中国一场大型行业大会时的经验,她提到:“当时我是该大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讲者,活动结束后有很多心理学界的长辈关心我,劈头就问:‘你结婚了吗?’当场,我心里就觉得怪怪的。”

一方面,面对不熟的对象开始就询问私生活,令人感觉到侵犯;另一方面,在一个商务场合,对方谈论的并非自己的专业,而是更加关注你是否婚配,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冒犯。美妏提到这件往事,露出有些实在无法理解的神情,“我当时想,其实我也不太着急,三十岁没结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她笑着,说这个世界都比当事人来得心急。

“后来,我发现这些前辈多少都被我还没结婚的事情影响了,开始质疑我是不是性格上有问题、太独立、难相处,甚至最后延伸到对我专业的质疑,好像没有结婚就无法承担心理师的工作,人生的体验是少的一样。”美妏提到,这样的质疑在她来回于各大企业、校园、活动现场从来没有少过,甚至有时候质疑的声音来自同为女性的前辈。

无论男性或女性,举凡遇上“年龄到了就该结婚”、“你怎么还没有对象”、“是不是要准备生小孩”这样的问题,常常不是激起内心的防备机制,不然就是哑口无言,毫无戒备的被摆了一道,好似你没有办法回答这些问题,你就与社会的期待背离,你就缺失一块,不是个完整的人。

这样的事件和声音层出不穷,究竟我们应该抱持着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情况呢?


图片|Photo by Candice Picard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给 30 岁的你:如果有人问你为何不结婚,请你告诉他你完成多少事

三步骤,帮你成熟应对他人的粗鲁提问

“你可以试着去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说这些话,会有这些指手画脚?”美妏提醒,刺耳的声音背后,总有成因可循,除了表以愤怒情绪之外,你可以再多想一层:究竟对方在背后议论的过程中,是想得到什么、证明什么?

是因为这样的谈话让他觉得具有权力、或者透过贬低你而增添自己的优越感,或者,他可以藉由这样的行为产生控制感和快感,又或者,他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影响,想和其他人站在一起,对于跳脱这个世俗的框架具有恐惧,因应刻板印象,使他感到安全。

这些都有可能是这些行动与声音背后的成因,当你细细推敲、仔细理解,你会发现,有时候他人的评论跟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相信什么样的是、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基本上毫无关系。

想要克服“被对方的话牵着走”或者“被激怒”的状态,美妏认为,可以尝试以下 3 种方法,在这个世界上对你我仍不够友善的此刻,为自己找到温柔推进、亦不受影响的力量。

1. 试着把对方的话重新抛回去

“这些发表性别议论、做出某些伤害他人行为的人,是不是有很大的问题和包袱呢?也许所有的攻击,都不是在针对你,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这些人自己身上的议题,让他有了这些刺、言语和反应。”美妏认为,当我们面对这些言论与行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别被激怒。

“要知道,对方肯定不是在针对你,反而是他自己身上的议题,才产生他的行为,你要做的是比他表现得成熟与冷静,一旦生气,反而会使对方抓到你的把柄。”

美妏提到,比较好的做法是,试着不要被对方的话语激怒,转而认真讨论这件事情:“比如说,把对方的话重述一次,问他:‘所以,你觉得所有的女性都是情绪化的吗?’、‘为什么你觉得男性比较不会有情绪呢?’当你开始认真和对方讨论的时候,他反而容易退缩。”

试着把问题抛回去,不要把话语变成对立的关键,因为凡只要对立,防卫机制就会被激发,整个事情的重点就会开始偏颇与不理性,沟通就很难持续下去。

2. 面对不尊重的话语,试着化愤怒为同情

除了不被激怒之外,可以试着探究对方行为背后的含义,“有时候仔细去想,你反而会觉得有些荒谬,也许你面前的他也正在受苦、委屈,无论男性与女性在这些框架下都有该争取、但是难以争取的权力,也许他也正在被‘不允许’所控制,才会限制他对事物的想像,造成如今状况。”

美妏提到,当有人活在某种社会脉络和世界观中,你一声爆击的一阵猛批,只会使对方感到愤怒与震惊,此时不妨采取另一种做法:坚定明确的立场,但以好的态度回应。有时以柔软取代愤怒,可以为你期待的世界创造更多改变的契机。

3. 别让不喜欢也不重要的人影响你

试着去想一下,你是不是很容易被他人的闲言闲语、批判和质疑所影响呢?

“在任何场合接受到不友善的评论和问题,我们可以坚定地表达立场,但不要陷入情绪的回圈,也不要因此感到过度沮丧,更不要去冒犯和伤害他人,唯有当我们做成一个成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改变的力量。”美妏认为,在面对这些人与人之间冒犯的言语时,建立界线是很重要的,你如果产生了很多不舒服与自卑,或者你自己对自己的怀疑遭对方给点燃了,都要记得回头跟自己说一声:“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影响你对自己的相信。”

自主权听起来很困难,但其实我们都拥有它,无论男性、女性;无论在职场、家庭还是人际关系,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不要什么,同时,也要学习不被他人影响。

“很多人会问,那么自主的人,是不是就等于自私的人,”美妏摇了摇头,提到:“我们很怕从自主变为自私,但是这两者之间其实有根本性的差别,所谓自主,是做出选择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而自私是你做着你想做的事,却侵犯他人的权力、或者让他人牺牲了。”

区分自主与自私,你可以更中立、平衡地成为独立的人,可以分辨哪些话需要记得,哪些话无需往心里去。

“如果你学会真正自主的生活,那么‘跟别人的期待不同’,那是别人的预测失准,那不是你的错,你要知道,面对性别议题我们可以自主,只要你不是自私地让他人牺牲,这些自主都是被允许的,有时,你要去接住与接纳他人的失望。”

推荐阅读:为了满足社会期待,我们如何一步步远离“爱自己”

面对性别不平等,最强大的作法就是更坚定的爱着自己

演讲最终,美妏以坚定眼神看着萤幕前的参与者,以一句话作结:“亲爱的,面对性别不平等,最有力的反击就是更坚定的爱自己。”

当然,冲撞体制与反击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然而当性别议题讨论至今,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毕竟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反抗,不可能扭转所有人的思想,也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有更坚定的立场。

“你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而你值得你期待的待遇,这就是一种坚定的行动。”

美妏提到,别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个人的悲哀,“也许我们的时代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性别平权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时代还没有进展到完全尊重彼此的不同,但温柔、坚定、不激起无谓争斗,并不代表我们要委曲求全,所谓自主,就是在自己能够的领域与范围,做到你所能发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