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亲密关系常常是“假性亲密关系”,因为我们隐藏起自己,害怕被对方觉察内在本质里魔鬼的那一面,但最后还是难逃关系的结束——关键是练习去接纳、表达真实的自己。

你会担心自己的所有面向被看见吗?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是不是总在任何关系中扮演一个角色,而不是更多的做自己?去迎合其他人的期望,也期望其他人去迎合不断迎合对方的自己?

坦承真实自我,等于会被抛弃吗?

在亲密关系的一开始,我们总会想要把自己最迷人的一面展现给对方看到,甚至装出自己本来没有的那个样子,而害怕把自己的真实面向展现出来。在谈论亲密关系的知名书籍《新关系花园》中提到:

“人多半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本质里的魔鬼:我们所受的伤害、愤怒、卑鄙、嫉妒、恨意、邪恶的欲望和可耻的贪念。连父母都无法接纳我们内在的这些东西,更何况认为我们既美好又善良的伴侣或朋友呢!现在怎么可以向他们坦承自己一直在欺骗他们呢?亲密和坦诚岂不等于找死吗?

不!不!我们最好还是当更完美的伴侣,努力讨好别人,更加压抑自己可怕的本质。即使这样做会使我们更沮丧、更加依赖药物和酒精,或是产生更严重的疾病,都没有关系,至少我们不会被抛弃,我们宁可当慢性病人,也不愿意被人抛弃、一无所是! ”

这段显示了,我们是多害怕去面对、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现代的亲密关系总是形成了所谓的假性亲密关系,隐藏起那个自己也厌恶的自己,害怕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自己被对方察觉,两个害怕对方知道自己内心魔鬼的两人,建构起一对对看似恩爱实则陌生的伴侣,宁愿僵硬地待在一起,也不要面对被抛弃的可能。


图片|Photo by Ahmad Odeh on Unsplash

无法坦露真实的自我,最终还是难逃关系的结束

然而,当我们僵化地维持了假性亲密关系一阵子后,将会带给彼此缺乏活力带来的吸引力以及自我价值、给彼此黏滞依附的沈重感,对彼此的兴趣便在这样的状态中消解殆尽,最终却反而达到自己不断想要逃避的被抛弃、关系结束的境地。

我们从小到大,总是被期望成为其他人眼中的理想自我,用以讨好父母、朋友、爱人,我们逐渐成为别人眼中善良、举止恰当的人,却对自我认识十分匮乏,在长大的过程中,压抑自己的感受跟想法成了常态,几乎对自我认知是完全不在意的,更何况去接纳真实的自己呢?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道:“人的处境是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在自己的形象中, 却不知道角色和文化期待的面具之后隐藏着更深的本质。”

自我觉察不足的人,无法进入一段真实的亲密关系

一个无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人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往往只能扮演别人期望中的样子,扮演着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抱着期待对方也扮演好自己期待的想法,使彼此都无法深入地认识彼此,剩下的是在彼此使自己失望时的互相指责与权力争夺。

要达到真实亲密,便要有勇气展露真实的自我,缺乏自我觉察的人,是无法认识自我、有勇气展露自我的,因此与人亲密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我们没有能力跃入对自我以及关系的未知,我们也不能接受真实的对方,那我们也没有能力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探索亲密。

延伸阅读:多数原生家庭,都充满谎言?研究显示:伴侣间难以坦承,源自我们都没有能力接受真实

关键是练习去接纳自己,表达真实的自己

那要如何去接纳自己、表达真实的自己呢?我们可以在日常,练习书写自我觉察日记,藉由书写去认识自己,进而培养在日常的觉知与表达勇气。

*品毅版自我觉察日记简介

  1. 追溯并记录引发情绪的背后机制,而不是单单情绪本身。
  2. 追溯并记录触发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单单行为结果。
  3. 若能练习为自己行为与情绪感受负责后书写,将有助于意识到自己的议题而突破关系困境。


图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自我觉察日记范例:

“昨天到今天脑中几度很混乱,最近有不少时间是在与人互动,包含在这个新的换宿地方,因为未来会有比较深入的合作,所以也有不少沟通的时间。这让我观察到我对我没有开始动笔写作感到焦虑,我需要比较专注且独立的时间创作,我喜欢一气呵成,不喜欢一篇文章断断续续的写。

但这也让我知道自己对于日常的事情还没办法全然放松以对,昨天意识到这件事时就可以放松了,但反反覆覆的,忘记觉察时就开始焦虑。最近想要更多的去觉察自己是不是紧绷的。

最近很多机会与人深刻的交流,其实让我感到挺深刻跟临在的。也更明白世间事物的起落,也知道自己还不够清醒地活,还是容易跟着这些起落起舞。

然后前天晚上看了久违的 A 片,结果脑袋就有点被影片内容充斥,觉得昨天焦虑源有来自于此。觉得自己还是会想要肌肤的接触,想要性爱,想要物理性的接触。

不过我希望我不要执着这样的感受。目前看起来是不执着的,但是身体的欲望还是会挑起自己的焦虑。被压抑的欲望就会转化成焦虑出现,我希望更不压抑地去觉察自己的真实欲望,不执着也不沉溺。

最近想跟自己的焦虑相处更久更深刻。”

同场加映:你害怕独处吗?给独居者的 3 个居家防疫建议:把注意力放回想做的事情上

若你有兴趣一起练习,欢迎与我联络(文末有我的联络方式),与我一起分享自己的书写,我也分享我的每日觉察日记给你,愿我们在这条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习惯书写后,我们会越来越有能力探索自己的各种下意识模式,加以辨识并接纳之,进而减弱它们的影响力,逐渐地绽放真实的自我。

如果我们能敞开自己,接纳自己,面对朋友、家人、伴侣,坚定地分享真实的自己,就能逐渐找到与人亲密连结的方式,生命力便可能随之灿烂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