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可是怎么样才是有效的沟通呢?当争吵中我们多了一点同理,就更有机会走进对方的心⋯⋯

“你根本不懂!”

“你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懂好不好?”

“我跟你讲过了,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我不想谈了,你永远都不懂!”

频繁争吵的伴侣之间,无论是因为何事争吵,总是围绕着“不被理解”的感觉,因此伴随着失落、受伤、委屈和难过。争吵反而没有办法达到共识,吵完以后很容易忘记上次是为了什么主题而吵,只是记得最近吵架频繁,而且吵得很不愉快。

因为吵架内容容易淡忘,但是吵完的感受却是深深烙印。


图片|Photo by PattyPhoto on PIXTA

推荐阅读:小虎老师专栏|在家工作,如何与“整天相处”的伴侣维持沟通品质?

沟通中的“但是”,把我们越推越远

这种没有共识的争吵,后来总是在吵着论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立场、自己的逻辑和意见,而当两个人都同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容易不断地打断对方的话,或是反驳。

重复着打断、反驳、辩驳、争执,最后就会发现,其实两个人都没有在“听对方说话”,如果有在听,也不过是在“找可以反驳的点”,然后“加以反驳”或是“ 立马打断”,直到有一方或是双方都精疲力尽,决定不再沟通为止。

我们都希望被了解,被深深了解,而不是“我知道你意思,但是!⋯⋯”。

每一个“但是”,都意味着“我不同意你”,而比较敏感的人,听到但是,就会感觉像是“你不同意、你也不想听我的想法、你根本不想了解、你觉得你才是对的、你要我放弃我的想法、你希望吵赢我、你觉得你无法接受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对你来说不重要、你希望我都要听你的、你认为我是错的、我的感觉也是因为错误想法而生、我的感觉根本不必要、你希望我改变我的想法、你希望我放弃我的想法、这样我就会改变我的感受、然后我们就不会吵架。”

这不是沟通,这是强迫对方接受你的想法。

可是当事人可能觉得他很“努力在沟通”,因为他很费力地在用各式各样的角度、例子、论点去说明他的想法,拼命地想要说服你。

而大多数这样的当事人,都以为自己很开放、很有心要沟通、很民主、很爱对方,所以他才会用这么多力气在沟通。

感情却在一次次这样没有交集的对话当中,渐行渐远。


图片|Photo by Lukas Juhas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把争吵回归沟通,别把分手挂嘴边”5 个转念步骤,磨合彼此的棱角

当要求一直被重复诉说,代表的是无效的沟通

“听见对方说的话”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吵架的时候,可是却是让沟通成功的必要关系。我们都需要有意识地暂停我们自己想讲的话,按捺自己想要反驳的冲动,压着自己想要抨击的想法,放下想要否定对方观点的欲望,有意识地暂时拿掉“我怎样我怎样”,刻意地去“听对方到底要讲什么”。

如果你试着这样做,你甚至会发现,对方一直在重复类似的话。因为我们都习惯了不断重复类似的内容,深怕对方听不见。这是我们长期沟通无效所留下的副作用。这时候会让人不耐烦,却忽略了这是因为长期不被听见的习得效果。

我们都需要练习同理,同理的意思就是“我不是你、我无法代替你的位子,感受你的经历,但我愿意全力去了解你的感受”。

例如:

  • 面对一个在指责你的妻子,除了防卫辩驳,能否同理她的受伤?
  • 面对一个在说谎的孩子,除了生气失望,能否同理他的害怕?
  • 面对一个屡屡失败的伴侣,除了恨铁不成钢,能否同理他的自卑?
  • 面对一个动不动就提分手的人,除了不耐,能否同理他的不安?
  • 面对一个说话不算话的朋友,除了恼怒,能否同理他的孤单?
  • 面对一个过度控制的父母,除了气愤,能否同理他的私心和不舍?

同理很难,因为那就像承认对方是对的,而自己是错的似的。

其实不会的,你可以同理,但不失去自己的看法。你要先同理,才能把距离拉近,才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被听见。没有同理的话,你讲得再大声,对方也听不见。

关系的品质,取决于同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