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试着用心理学,来觉察自己生活中的无意义感、酗酒习惯、忙碌感、忧郁、虐待型关系等,是否与你的“乏味感”有关,如果这是一个长期的现象,那你可能有“慢性乏味”。

文|野草

转载自公号: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一个在内心彻底地设防,执意抵御乏味之体验的人,也设防抵御了他自己。他将永远不会喝到源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最有法力的灵丹妙药。”

——弗里德里希.尼采

大家好,我是野草,KY 最风骚的女作者。

你是否:

  • 总是和时间过不去,觉得时间是一种阻碍、一种限制,甚至是一种监禁?
  • 不断寻求娱乐(entertainment),却集少体验(fulfillment)?
  • 无法忍受“停机”的状态,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无法休息(restless)?
  • 感觉自己像个戴面具的人,彷佛从某个遥远的位置,观看着自己的生活?
  • 不自觉地就从 0% 走入了 200% 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啊!我活着!”的感觉?

以上这些表现都有同一个情绪根源:

“乏味感(BOREDOM)”


图片|Photo by Kostiantyn Postumitenko on PIXTA

是的,乏味感——这种情绪经常被小看或无视。但是,它着实左右着千千万万现代人的生活。

阿尔贝.加缪在他的小说《堕落》中,这样描述了人们如何因乏味感而受苦(Bernstein,1975):

“我认识一个男人,他把自己二十年的生命献给了一个头脑散漫的女人,为她牺牲了一切,他的友谊,他的工作,他生命中的尊严。有一天晚上,他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

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以来,他感到生活很乏味,仅此而已。无法忍受乏味感的他,必须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些错综复杂的难题,以及戏剧性的变化。

一定要发生一些什么——这,解释了人类绝大部分的付出与奉献。一定要发生一些什么,即使是无爱的奴役,甚至是战争或死亡。”

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觉察、协调我们与乏味感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很可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会帮助大家觉察自己生活中的无意义感、酗酒习惯、忙碌感、忧郁、虐待型关系等是否与乏味感有关。

你会喜欢:为什么总是情绪低落、想哭?4 种症状两周未改善,你可能是忧郁症高危险群

一、什么是乏味感?

Bernstein(1975)区别并描述了两种乏味感:

慢性乏味(chronic boredom)

指长期的、莫名的不安。诱发乏味的因素是内在的,是一种心理问题,外部条件的改变并不能对它产生什么效果。比如说,连续换了 3 个城市,但在哪个城市住都觉得无聊和厌恶。

反应性乏味(responsive boredom)

指短暂的情感反应。诱发乏味的因素是外在的。比如说,“我”手上的书很无聊,但如果换一本,这种乏味感就会过去。

本文围绕着第一种,即慢性乏味,展开讨论:

很少人能对自己是否感到生活乏味说出明确的答案,对乏味的觉察更是非常的迟钝(Svendsen, 2005)。

这首先是因为,乏味是一种情绪

现代人对自己有意识地看着的、客体的事物很敏感(比如:一台豪华跑车);对自己所处的、主体的情绪状态却普遍缺乏觉察与认知。

其次,乏味比大多数其他情绪更加难以捉摸

因为它的特征是:性质的缺席(a lack of quality),而不是性质的存在。积极的情绪让人脸带微笑,消极的情绪让人脸带愁容。

但生活(缺)乏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许多现代人并不知道自己日常生活如何,与感受不到瓜的味道相似。这就是乏味感。

但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味道,这是源于生活这个瓜本来就没有味道呢?还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能力尝到生活这个瓜的味道呢?

上面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研究“乏味感”的趣味所在啦!

推荐阅读:总是对生活感到“乏味”怎么办?4 种情境练习,建立“超有感”生活体验

二、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否被慢性乏味左右?

慢性乏味包含一个关键要素:

某个既定的现状(a given situation)或自己整体的存在(existence as a whole)都令人感到不满足。

但慢性乏味的表现远比“不满足感”复杂。接下来,我们将展开介绍一种最显着的特征,以及4个由其延展的特征。

慢性乏味最显着特征是:

无法休息(restlessness)和无感(apathy)的并存。

听起来有些玄虚。我们不妨读一读法国作家 Georges Bernanos 的小说作品《乡村牧师日记》,他曾对乏味不易觉察的破坏性做出这样的描述(Svendsen,2005):

“所以我对自己说,人们被乏味吞噬了。人们必须花一会儿时间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乏味就像某种灰尘。人们走来走去却看不到它,人们吸入它,吞下它,喝下它,而且它是如此的细微,甚至不会在人的牙齿间作响。但是,如果一个人停下来一会儿,它就像一张毯子一样落在脸上和手上。

人们必须不断地摆脱这种雨水般的落灰。这就是人们躁动且静不下来的原因。”

这就是慢性乏味者最典型的感受。


图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觉得这样的描述还是太太太太玄虚了?

接下来,我们就借 4 个小故事,为大家介绍慢性乏味的 4 种延展特征(Svendsen,2005;Bernstein,1975):

特征一:与时间的关系不友好

“每天都过一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受慢性乏味影响的人,与时间的关系并不友好。

在他们眼中,时间并不是机遇出现的地平线(a horizon for opportunities),而是某个必须要被消磨的东西。他们对时间的体验是扭曲的,似乎时间停滞不前。甚至,时间就像一种囚禁。

当然,消磨时间不一定与成功或生产力挂钩,它也可能体现为:虽然不享受却一定要刷某宝,或无法面对“空着”的时间。总之,我们感到自己不得不与时间消磨彼此,日复一日地,如开凿监狱的墙壁一般,与时间(即每天每刻的生活)相处。

特征二:消极却伴随着期待

“我想学的明明是建筑,为什么还得坐在这听数学?数学课一点都不好玩!”

慢性乏味是极其难以容忍的,它让我们产生想要逃离、摆脱、流亡的感觉。因为它难以容忍,我们会为了逃离它而展开疯狂和绝望的努力。我们可能会不知日夜颠倒地工作或学习,伴侣换了一个又一个,刚回家又想再去另一个地方旅行⋯⋯“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厌倦现在这样。”

这是一种消极却伴随着期盼的状态:我们对所做或想去做的事情没有真实的兴趣,只是(错误地)期待并认定外部世界能够提供满足感。可惜,一次次满怀期待的追逐,却换来一次次消极的挫败——这是因为慢性乏味是内在的、心理的问题。慢性乏味需要我们关注内在。

同场加映:“看起来过很好,实际上内心很空虚”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爱的能力?

特征三:核心空洞感(hollowness)

慢性乏味总是伴随着一种核心空洞(hollowness)的感觉。正是这种空洞感导致了许多慢性乏味的人把自己想像成假冒者或戴面具的人。在生活中,他们担起某种角色,就像为剧目彩排的演员们一样。他们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完全参与到生活中来,而是一直在观察着过往的镜头,彷佛从某种遥远的位置观看着生活的发生。

更深入地说,空洞感反应了慢性乏味会对持续不断的自我意识(constant and continuous sense of self)产生干扰。

特征四:通过堆积并计算外部条件,去唤起强烈的感受

“就算这次是我不对,去年你因为加班错过我们纪念日的事情我可还记得呢,现在怎么好意思怪我?”

“你又开始翻旧帐了!”

上一点,我们提到慢性乏味的内在空洞感。因为这种空洞感,我们会尝试不断地增强在感官体验上的剧烈程度和冲击力。

所以,乏味与吸毒、酗酒、吸菸、饮食失调、滥交、故意破坏、忧郁、侵略、敌意、暴力、自杀、冒险行为等相关。或者,我们通过不断堆积并计算外部条件,去唤起极其强烈的感受。

我们最终的目的,其实是让这些强烈的感觉冲破被隔绝在内的,用以感知世界万物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我们再次感到内在情感的充盈,也再次感到自我意识:“啊!我!”

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觉得自己或身边的人可能受到慢性乏味的困扰,别怕,你并不是孤单一个人!

参考资料:

Svendsen, L. (2005). A philosophy of boredom. Reaktion Books.
Bernstein, HE (1975). Boredom and the ready-made life. Social research, 512-537.
Razzetti, G. (2018). Why Boredom Is So Powerful in Your Life | By Gustavo Razzetti. Fearles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