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台湾正式成为同婚合法化的国家。如今两年过去,我们的社会有更加多元共融吗?

距离 1990 年 5 月 17 日 WHO 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手册中除名过了 31 个年头,在台湾同性婚姻合法也已届满两年,每年六月的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也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然而,在社会各个角落,依然有许多对同性恋不友好的地方,正也是为什么 LGBTQ 活动依然盛行的原因。若一件事情已经十分普及了,还需要再三强调它们吗?

这也代表恐同依然默默生发在社会各个角落,纵使看起来代表 LGBTQ 的彩虹旗帜已经无须遮掩而可以大方在街头飘摇。


图片|Photo by Mercedes Mehling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同婚法赢了,但爱还没有”婚姻制度的起源其实与爱无关

恐同源自于害怕不同

不再恐同,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放下我们从小到大隐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恐同思维还是不容易的。美籍德裔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其知名着作《逃避自由》中提到:

“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于是他变得同所有其他人一样,这正是其他人对他的期望。‘我’与世界之间的鸿沟消失了,意识里的孤独感与无能为力感也一起消失了。这种机制有点类似于某些动物的保护色,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是那么地相象,以至于很难辨认出来。人放弃个人自我,成为一个机器人,与周围数百万的机器人绝无二致,再也不必觉得孤独,也用不着再焦虑了。但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那便是失去了自我。”

而这正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散布在社会各处的恐同依旧。人们害怕与文化的设定的期望角色不同,旧文化,甚至目前主流社会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的态度依然不够友善,因此要对待少数族群友善或是承认自己是少数族群,都依然还有许多待突破的障碍。你可能还是很常听到:

“同性恋可以相爱,只要不要来招惹我就好。”

“我可以接受同性恋,但是只要别来影响我小孩变成同性恋就好。”

“同性恋可以结婚,但是要记得为少子化负起责任。”

这几句话的开头是听起来是接纳同性恋,但实际上还是依然充满不友善的态度。

不再恐同,说起来简单,落实不恐同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我们一但与社会主流价值不同了,我们便会开始感到孤独,甚至被排挤。

若不与主流社会一样看待同性恋带来的价值冲击,自己似乎就格格不入,这是恐同的一个原因,因为同性恋与主流不同;若自己的孩子与主流社会的性别印象不同了,违反了传宗接代的传统价值,就会感到忧心忡忡、无法接受;若同性恋违反了主流社会价值的精神,那就是要负起主流社会价值不能彰显的责任,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增进社会价值,因此会把社会问题简单的归咎给“与主流不同”的人。

我们害怕与社会不同,同时也不乐见其他人与社会不同。别人的不同彷佛撼动了自己决定一切遵守与社会主流价值相同的信念,彷佛说着:“合群是珍贵的社会价值,你凭什么与人不同呢?”藉由对少数族群的不友善,合理化了自己一切随波逐流的僵化生命。

不再恐同,真实地接纳

当我们的家人、子女,甚至朋友向我们出柜时(甚至我们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性倾向与他人不同时),那时才是考验我们是否还保有恐同想法的时刻。我们面对亲近的人出柜时,可能会产生犹疑与害怕时,我们才会开始理解到自己是否言行合一,还是只是虚伪地接纳不同。

我们或许可以在每个同志议题出现时为之发声,为性少数倡议,也为那些诋毁的话愤怒。但当我们看见自己身边的朋友、家人并没有顺着生理性别展现自己、打扮自己时,我们的态度以及感受是什么?是嫌恶吗?抑或是想改变对方呢?

或许我们担忧对方的家人能否接受,担忧对方的家人得知后会有什么样的腥风血雨。也可能担忧对方的未来会不会因为是同性恋或是并未顺性别而遭受欺凌与压迫。甚至面对生子议题时,会不会也不被家人接受呢?

或许,我们害怕的是建构一个崭新多元的世界,不论亲疏远近,自己也完全融入的新型态社会。不顺性别、没有约定成俗、没有成功标准、人生不需要非得结婚生子,一个允许人们百花齐放的社会。这些改变可能过于激进,大大的动摇了我们身处社会的稳定,而害怕不稳定便是人们的天性。


图片|Photo by Toni Reed on Unsplash

真正的多元共融实践

留在现有的状态中是容易的事情,在旧有规范中倡议些新想法也不难,也可以同时让我们感觉良好。如果只有异性恋是合理的,那我们便可以不用面对不同情感的可能性,一切照老规矩行事就好,无需怀疑。

但,这样看似轻松的选择,实际上却扼杀了每个人的多元性质。我们在生活中有时难免成为某个领域的少数人,可能是全职爸爸、女性军官等,我们在生活中成为少数时,将不会希望人们投以不友善的眼光。

延伸阅读: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抱怨?没办法接纳自己,就无法接纳他人

而接纳自己以外的少数时,正考验了自己接纳不同的能力。每个少数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社会中找到自己舒适的位置,这是一个进步多元社会的象征。

当我们害怕与人不同时,不能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同时也无法真心接纳每一个少数人。愿我们不再恐同,也不再恐惧自己与众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