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愿拥有吗?如果关系终究有结束的一天,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干脆不要付出真心,免得受伤?

但,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蔡秀娟谘商心理师

《我是遗物整理师》是一部描述患有亚斯伯格症的男主角韩可鲁,在继承父亲韩静佑留下的“天堂移居”后,与流氓叔叔曹尚九及青梅竹马树木一起开启整理逝者遗物的故事。

剧中呈现许多社会议题,如社会底层劳工的权益、等待儿子归来的母亲、无法勇于相爱的同志、海外孤儿的国籍问题、贫穷且患病的老人、豆腐渣工程百货倒塌事件等⋯⋯

在看似谈论不同议题下,对我来说,其实都围绕着关于“一个人如何表达爱”这件事,如孩子的爱、父母的爱、手足的爱、同志的爱、夫妻的爱、师徒的爱、家庭的爱。

剧中我觉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没有选择花非常大的篇幅去评价议题背后的公平正义,反而是着重眼前的逝者。把焦点放在逝者生前的生命经验,且细致的去探索“人”的议题。显现出,爱的表达与存在形式,不会受到一个人身份状态而有所限制及不同的。

有没有一种爱,可以不留遗憾的存在?

在一次工作结束后,可鲁对叔叔说着:“我很羡慕李言先生,爸爸肯定有很多话想跟可鲁说,可是可鲁都听不到,李言先生可以听到丁先生的遗言与遗物,他可以回忆好一阵子,可是可鲁没有⋯⋯”

没人喜欢失去的感觉,甚至我们希望有一段关系能够永远不要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变质,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必去适应拥有却又无法紧握的悲伤,我在想,如果关系终究有结束的一天,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干脆不要付出真心,免得受伤?

但同时,我又思考着,或许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或逝去两者的判别,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你所创造及留下来的痕迹,如同剧中男主角可鲁的父亲耳提面命的提醒:“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记得,就永远不会消失。”


图片|《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

如果说,关系会因生命有限,而无可避免走向结束,那么身处关系中的自己,要如何在有限的时光内去表达自己的重视与心意,就显得格外重要。

若我们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去表达爱与心意,甚至回避跟这些人的相处,那我们就会不断陷入对于这段关系的害怕与担忧,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焦虑情绪”;当我们处于一种暧昧不明且无法掌握的状态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感,它会使我们对于未来感到担忧与害怕,并激发我们脑中对于这未发生的事件产生负向思考,并让自己无法聚焦于当下。

但焦虑情绪是不是只有负向的功能?

其实不然,情绪其实就像一把双面刃,有其正负面的意义存在,焦虑除了让你像热锅上蚂蚁外,其实也具有提醒的意味在,焦虑可以帮忙我们正视未来规划未来,省思过去的种种进而让我们更珍惜当下的所有。


图片|《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

有些爱得以圆满有些则徒留感叹,这关键在于能否保握当下的每一次相处。

所以,正视你对关系的重视与心意,为你对关系的重视做足准备,这可能会让你在过程中感觉到不舒服,可能会让你想起过去的经验,但,如果背对这些你所担心的事情,这会让你无止尽的产生焦虑。

正视内在的恐惧,你也才能从焦虑中解开束缚,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整理及排序生命的的优先顺序。

最后,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欢日本名言:一期一会。

把每一次与人的相遇都当作最后一次,用心珍惜与对待,尽可能不错过每个可以好好相处的片刻,希望在每个付出的当下都能成为彼此的回忆,并在未来每个回首的当下,带给自己的会是满满的幸福及满足,而非遗憾。

这也呼应了剧中最后,可鲁父亲在事先录制影片中提到的,身为可鲁的父母亲,是自己一生的最快乐的回忆,并对此充满感谢。

希望可鲁再见不到自己的同时,试着以过去父亲陪伴及支持自己的方式陪伴自己。


图片|《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