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够好!”、“像我这样的人,不值得被爱⋯⋯”亲爱的,这些是你常常对自己说的话吗?让我们换个方式对待自己,好不好?

文|皮帕.葛兰琪

如果没人期待我们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就会更快放弃,然后将可能性限制在“不适合我这类人”的标签底下。值得记住的是,我们必须用自我实现的角度替自己谱写人生故事,不要等别人帮你重写,因为一旦话语权被拿走了,不见得很容易就能取回。

当我听到人们亲手捏碎自己的梦想、黯然将梦想又放回自己的口袋时,我总是特别难过,因为他们认为“他们那种人”不会成为赢家。低期望值和自卑是不同的。自卑的人会说:“我不够好”,而低期望的人则会说:“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够好”,或是:

“即使我知道答案,我也不会举手,因为我只是个笨小孩。”

“我不会争取领导权,因为一向都是白种男人担任这个角色。”

“考试能过我就很高兴了。毕竟我的家人也不是学术背景出身的。”

“我这种人是不会得到那种工作的。”

“在那种环境下,女人永远不会被接受的。”

觉得自己是人生胜利组的人,当他们发现自己达到顶峰,通常不会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或许会觉得感激,但并不会惊讶。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投入,竭尽所能,最重要的,克服自己的恐惧,为自己树立美好的期望──尤其当你身边的人都抱着低得可悲的期待时。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集音乐家、政治活动家、记者、诗人和作家身分于一身的阿卡拉(Akala),在他的着作《原住民:帝国废墟中的种族与阶级》(Natives: Race and Class in the Ruins of Empire)中清楚说明了,一九八〇年代加诸在他这个于北伦敦长大的混血男孩的低期望值所造成的情况。他描绘了教师的偏见和恐惧如何扼杀非白人儿童的教育期望,无视于他们的潜力并对他们抱以冷淡态度。

阿卡拉虽然资质颖慧,仍旧被安排进入一个特教班级。他一再被告诫在教室里少讲话──或根本完全别讲话。他提到了一个朋友也在学校经历过类似事情:“老师走过去告诉他的母亲,她的儿子太聪明了,他知道所有的答案,而且他‘没有给白人孩子一个机会’。如果她能让他安静下来,那就太好了。”

期望和天赋才华的多样性无关,毕竟不同的活动总是需要不同的能力;期望是在欣羡他人的高超表现之余,依旧把握自己的可能性。请尽量不要限制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该投入竞争而索性把自己关起来、畏缩或追求较小的目标。你随处都会发现自己的超凡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