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该选择怎么样的企业?整理几种地雷公司类型,千万别去!同时, 建议选择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公司当作职涯起点。

我们在找一份工作时,最好能清楚定义:薪水落差二○%不算什么,能进入这个产业的专业公司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你职业生涯的“金字招牌”。

年轻人应该去什么样的公司

到底该怎样选 off­er(录取通知)?

之前有朋友问我,她说自己接到两个 o­ffer,看起来都是不错的公司,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说选择得自己做,但我提供她一个做选择的角度:把这两家公司 CEO 最近三年的公开演讲找来,自己比较看看,看完之后就容易做选择了。

后来她告诉我,按照这个方法看完后很快能做出决定。两周前,她感谢我告诉她这个好办法,因为她加入新公司之后发现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公司大环境很好,公司文化相对平等宽松,内部论坛和学习平台有很多知识资源,主管非常好、专业且诚恳,CEO 会坦承回答各种问题,表达很务实。

现在简单来阐述一下,为什么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原因很简单,一家企业是创始人意志的延伸,企业所能到达的水准受制于创始人的认知水准。在网路产业,不仅要看其认知水准,更要看其认知水准提升的速度,即他“否定之否定”的能力和不断反覆运算升级的速度。

所以,在决定是否加入一家公司前,你必须对这家公司的 CEO 有非常充分的了解,了解的途径可以透过其公开的言论。最好看其过往三年的公开言论,因为可以透过对比一段时间的言论,看到其认知升级的速度。

尽管你未必能直接向 CEO 汇报,但是他的认知会直接影响这家公司的前景,也就是你未来几年的前景。所以,当你拿到几家公司的 offer 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想方设法去了解其 CEO 的认知水准和升级速度,是一个绝妙的办法。

除了了解公司创始人的言论,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看他对组织和人才的重视程度。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现在发展得较好的创业公司甚至网路巨头,其创始人都非常重视组织和人才。

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市值几千亿美元的国际巨头,还是中国冉冉升起的独角兽公司,均是如此。其对组织和人才的重视表现在各方面,包括领导人公开的言论、出版的书籍、公司的制度和组织架构。

这一点在苹果、Google、亚马逊、阿里、字节跳动、车和家等公司都表现无疑。前 Google 的 CEO 能写出《Google 模式》(How Google Works)绝非偶然。

为什么这些“一流领导者”对于组织和人才的重视非常关键?因为最好的公司其实从不参与竞争,它们成功的关键是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身,贴身肉搏只会带来无尽的焦虑和战略上的短视。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真正着眼长远,能看到七至十年的未来,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有明确的取舍原则,所以从不焦虑于短期的竞争。

第二,真正发挥组织的能力,这类公司往往兼有明星创始人和非常好的组织机制。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加盟,并且充分激发公司人员的潜力。他们知道,赢是因为自己的组织强,输是因为自己的组织差,和竞争对手是谁关系不大。

一言以蔽之,伟大公司的护城河在于“创始人认知升级的速度+公司愿景+有生命力的组织”,有了这三点根基,它们就可以从低层次的竞争中“逃逸”出来,登高望远而不焦虑。


图片|Photo by Scott Webb on Unsplash

推荐阅读:给求职者的四个问答:该怎么准备履历?面试时该注意些什么?

什么样的小公司要慎入

其实今日世界上的大公司、最成功的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我也鼓励年轻人在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去小公司寻找机会。一家大公司的好与不好,基本上大家都知道,所以你去之前会有相对明确的预期。

而小公司则存在着很大的不透明性,不透明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有什么方法能提前预知小公司的风险呢?这里谈几点,有以下特征的小公司要慎入。

1. 公司不大,老总很多:

如果你去一家小公司面试,总是听到员工叫这个总那个总,千万要当心。这种小公司往往做了一点点小业绩,但很难做大,而且企业中的人事关系比较复杂。

首先,一家健康的小公司不需要那么多老总;其次,小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层级,层级多的地方效率低、是非多;最后,你需要花很多精力在人际关系上,这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应该具有的特点。

2. 待遇不明讲:

如果一家小公司和你谈待遇时,总是藏着掖着,你想问个究竟老板会对你说:“跟着我干保证你发财。”他们这样一说,你反而不好意思了,心想不能太在意眼前利益啊。

其实好老板对于收益都是明说的,比如一个月五百元或一万元,都会说清楚。那种不跟你明确谈收益的人,别跟随。真正的好老板既会告诉你眼下能拿到的具体收益,也会给你超出预期的未来收入。

3. 做黑灰色生意:

有一些生意是见不得光的,碰到做这种生意的小公司也要躲开,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风险”二字。尤其是公司给你很高的管理职位,甚至让你当法人或某方面负责人时,一定要当心,因为很可能你某天真要为这种黑灰色生意负责任。

4. 亲戚开的店:

如果是你父亲开的店,尽管你可能看不上或不愿意去,但他一不会害你,二不会占你便宜。但是,如果是某亲戚尤其是不太亲的亲戚开的店,当对方主动向你抛来橄榄枝时,你千万要睁大眼睛。很多“不熟的亲戚”专坑涉世未深的“熟人”—加班没商量,跑腿没商量,拖欠薪资你还不好意思要。

5. 租豪华商办大楼:

一般的创业小公司,断然没有资本去租豪华商办的办公室。为什么有一些起步阶段的小公司喜欢租豪华大楼?它们会把豪华的办公室作为一种包装手段,忽悠投资人和求职者。因为“显得有实力”比“真的有实力”要容易很多。

6. 面试草率:

如果一家小公司在选人这个阶段非常草率,请谨慎对待他们的 off­er,因为透过这种草率流程进去的人员素质普遍参差不齐。你愿意与这样一群人为伍吗?

7. 不真诚的人资:

一家公司真正的“脸”不是漂亮的柜台,而是它的人资。当你与一家公司的人资接触时,能最真切地体会到这家公司的氛围是谦虚的还是傲慢的,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如果你和人资聊的时候感觉非常差,那么要谨慎考虑是否要进这家公司,因为你会很难适应它的文化氛围。

8. 爱吹牛的老板:

对动辄说“我认识 ××”的人要当心。任何一个老板都要会激励员工、描绘蓝图,但是一个好老板能给你非常真诚、认真、理性的感觉,而一个浮夸的老板会让你每天问自己:到底是我傻还是他傻?小心精神分裂。

9. 夕阳产业:

形势比人强,所以一旦一个产业进入衰退期,谁也救不了它,更别提是一家小公司。小公司一般来说嗅觉比较敏锐,不会随随便便在一个走下坡路的产业里死撑,但也不排除一些小公司的老板就是想找点夹缝中的生存空间,挣点小钱。他可以这样想,因为他的人生已然如此,但你的青春不要耗在他的见识上。

10. 过热的产业:

新经济有一个特点,即“赢家通吃”,这一点在《从 0 到 1 》(Zero to One: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这本书中,有深刻的记录与分析可以参考。

一言以蔽之,任何真正被技术驱动的产业,只有产业前三甚至前二有生存空间。同时,某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之初往往会引发过度竞争,比如团购兴盛时出现的“百团大战”,最终百团散去,一地鸡毛之后,是美团这样的公司独大。

老二老三可能还有被收购的可能,其他大部分参与竞争的小公司,则消失得无影无踪。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大部分只是赚到了一点点“热钱”,并没有如愿以偿喝到汤。因为以满腔热情加入的小公司,从一开始就是打算凑热闹、赚快钱的,不仅创始人这样想,连投资人都是这样想的。

如果碰到的小公司符合以上任何一条,那么就需要你谨慎考察,如果符合三条以上,那么最好再选别家。当然,对第 10 条“过热的产业”需要更加深入地讨论,因为其中毕竟孕育着“新经济”的机会。

站在职业生涯的角度看,每一个你服务的公司,都应该能成为你上升的阶梯,你要么跟对了人,要么长了见识,要么赚到了钱。如果不幸选择了一家有问题的小公司,不仅以上收益全无,甚至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到时后悔也来不及。

未来写履历时,你恨不得能有一种“时光修正液”,把这段经历抹去。

如果你觉得上述十条太严苛,帮你划掉了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小公司,那就对了。我们不是得睁大眼睛选公司,不然就是努力让自己有挑选公司的资格,除了这两条路,别无其他。


图片|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实习生,请把自己当作正职!”小主管可以告诉你的 20 条工作备忘录

我该去什么样的公司

年轻人找工作时,总有很多纠结的地方,最大的纠结就是不知道该去什么样的公司。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判断,所以干脆就选一个容易判断的,比如给钱多的、名气大的,或是工作稳定、离家近的。

如果你对工作有长远的期待,希望自己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那么对于第一份工作我的建议是:选一家专业的公司。

什么是专业的公司?为什么要去专业的公司?

我至今工作十六年,与很多同事合作过,有一些是愉快的,有一些是痛苦的。总结那些让人觉得愉快的、给力的同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专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有专业的技能:比如使用者介面的设计能力、程式设计能力、策画能力、专案管理能力。

2. 有专业的态度:比如守时、守信、着装专业、言谈举止得体等。

如果再回溯他们的职业生涯,会发现他们的共同点:职业始于一家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公司,例如业内知名的谘询公司、4A 广告公司、大会计事务所、外资银行或大型技术公司。

上述类型的公司符合以下特点

1. 有专业的定位,做专业的服务:公司都有一个非常聚焦的定位,不做大而全的经营,也不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这些公司的信条就是长期提供专业服务。

因此,这些公司多出现于 ToB 的商业领域,而非 ToC 的消费领域。如果是 ToC 的公司,也一般是规模大、业务成熟、从残酷竞争中胜出的公司。

2. 有成熟的培训培养体系:很多公司有自己的实习生培训体系,即使没有也有从知名学校直接招募人员的习惯。这些职场新人一进入公司,就能接受非常严格的职业培训,有一些公司还设置了新人轮班制度。越是管理成熟的公司,越喜欢校招生,自己从头培养。

3. 有成熟的专业升职体系:比如百度的 T 序列(技术序列),从 T1 到 T12 共有十二级,本科生一般进去是从 T3 开始,逐级开始晋升。每次晋升,都需要经过专业委员会的评定。

4. 有很好的专业氛围:什么是氛围?氛围就是“人以群分”,类似背景的人多了,很多事情就容易做,比如同行评议(peer review)、技术讲座、技术分享;或者碰到一个问题,你能找到比你更厉害的人请教,年轻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成长。

从以上这些公司出来的年轻人,也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从雇主角度来看,第一,知道这个人能做什么,比如从 4A 广告公司出来的人,如果有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那么他做策画的能力一般都很强;第二,这个人在上一家公司的评价可靠度很高。

根据上一家公司的知名度、这个求职者在上一家公司的职级和绩效,基本就能对这个人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是大家喜欢从专业公司挖人的原因。

推荐阅读:面试攻略|想进入梦幻企业,先问自己这 3 个问题!

我们现在招人,一般会指定求职者的“背景”,比如“有谘询公司、金融领域背景”,或者更加干脆,指定从某公司找什么职级、做过什么事情的人。这就是专业性在招人上的具体表现。

记住一件事情:这个产业的顶尖公司一般不会以“高薪”来吸引人,它的品牌、培养体系更加值钱。所以,在找一份工作时,你最好能明白一点,薪水差二○%不算什么,能进入这个产业的专业公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