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恐惧自己无法符合他人的期待;然而没有好好同理自我的你,就像一个被掏空的容器,陷入黑暗痛苦的情绪。

所以⋯⋯每天睡前,来一场“自我同理与怜惜”的练习吧!

文|Lisa(心馥学堂

婉婷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妹妹,母亲在大二时过世,之后爸爸没有再找对象,过去五年就三个人相互扶持,日子平淡稳定。

半年前爸爸退休了,之后身体急速退化,牙齿持续做根管治疗,有时则晕眩症发作。婉婷想着自己是老大,许多责任就主动担起来,可是,爸爸和妹妹却常在不如他们心意时,出言指责婉婷。

当内心有一种“不够”的恐惧

有一天早上想到爸爸牙齿不好,特别起大早到传统市场买了一条鱼,回到家清洗打理好放进电锅,炖一锅鱼汤给爸爸当午餐,再匆忙出门上班。

晚上回到家,一开门看到脸色铁青的爸爸坐在客厅,还没等婉婷回房间换下外套,语气冷酷地说:“妳弄的是什么鱼,这也能吃吗?”,比婉婷早下班先回到家的妹妹,坐在爸爸身边补上一刀:“她只会做她想要吃的。”

婉婷伤心极了,既委屈也困惑:我是不是做得不够?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满意?

我们都想要变好,想要有力量,想要连结,但是时常忘了先连结自己,以丰盛的眼光看见自己、肯定自我的存有价值。我们内心有一种“不够”的恐惧:不够好、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不够斜杠、不够名扬天下⋯⋯,以外界的眼光框架自己的价值。

每当别人的眼光透出来的讯息和自己的内心期待不相同,或是和自己的付出不等比例时,内心里的小孩被推向一个顿失安全感和自我肯定的钢索上。那个明明努力又善良的我于是转化为一个摇摇晃晃、孤独无助的失怙小孩。


图片|Photo by Angelina Litvin on Unsplash

失去自我同理像掏空的容器

在我们忙于和他人连结之前,我们是否同理了自己,关照与疼惜了自我的内在渴望和感受?还是,深信给予同理心的名单中不应该将自己放进去,认为忽略自我、不疼惜自我、不亲近自己的内在渴望,就是爱的付出,也是与我们生命里重要的人的最佳连结方式;反之,就是自我耽溺和自私的表现。

人本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Carl Ranson Rogers)说:“同理是疗愈最好的处方。”,人道主义者泰瑞莎修女则说:“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关心。”

内在感受和渴望假若是一个容器,带着一个空置的内在容器,如何平稳和谐地与他人连结,我们必然会因着外界的种种而改变容器的稳定性,内在于焉成为一个不稳定状态,因为它的主人——“我”,忘了将自我同理与疼惜放进去,忘了以爱定锚自我。

自我同理与疼惜 (Self-compassion)和同理 (Empathy)是一段从我到我们的旅程,两者有一定的进程:先连结自我、同理疼惜自我,再连结与同理他人。

当我们对自己体验了觉察、接纳、肯定、陪伴,回到爱与安全之地,也拿回稳定的自我,于是可以稳稳妥妥的向外连结,外面的风雨是风雨,因为看到了自我内在的丰富资源,确认了存有的价值,此时的我对迎面而来的风雨已能悦纳。

推荐阅读:安全依附型恋人具有超高“恋爱力”!关系心理学:给予适当安全感,感情稳定度大提升

“自我同理与怜惜”自我练习

当情绪升起时,或是成为晚上的睡前仪式,固定和自己对话,做此练习:

1. 觉察与识别

  • 你正感受__________ (停顿 10 秒,倾听)。

2. 接纳与理解

  • 我懂你的感受,也明白你为何有__________的感受 ( 接纳 / 不指责 / 不论断)。

3. 肯定与回应

  • 你可以感到__________,每个人都会经历,你并不孤独。
  • 我很欣赏你,这么__________,仍然选择善良 (或是 努力、不放弃、勇敢、慈悲、专注⋯⋯)。(连结内在资源)

4. 陪伴与转化

  • 若你决定选择善良,我支持你,也会陪着你,你很勇敢!(启动内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