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对你的职业选择有颇多微词之时,其实他们不是不支持,只是“为你担心”。当我们看破这层言语的陷阱后,便能深刻体会家人的温情。

今年过年回家的你,一切都还好吗?

面对餐桌上不曾停过的各式提问,从感情状态到工作升迁,从生活习惯到未来规划,过年的团圆氛围中,总在久别重逢的温暖中,参杂着些不安与躁动。

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总是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大家最大的难题与焦虑来源。而其中,有些关于工作、未来规划的解释,更是有理说不清,即便说清了,却也时常是说者清,听者有听没有懂。而许多的误会、担心、烦扰,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效果不彰的沟通中,逐渐累积起来。

以我自己为例,我现阶段所选择,或是未来正计画要选择的工作,几乎每一个,都不是我的家人可以一开始就理解,甚至有些,还是经过多年,仍停留在理解过程中的。在我所有的工作项目里,文字与演讲的工作,大概是其中最好想像,也最能被理解的了。

我始终记得,第一次向他们提及人道救援、提出创业,但要创非营利组织,而非一般以营利为最主要目的的公司时,他们脸上露出的疑惑与焦虑。因为这些工作,于他们而言,是在他们的世代,不曾想过的职业选项。

即便有些工作当时就存在了,却不一定代表,他们在当时,有如同现在的环境、亦或是思考空间,能让他们有机会可以像我们一样,更多元、更弹性的去探索未来。

然而,这样“我的职业好难懂,爸妈怎么就是听不懂”的问题,也不单单只存在于新兴产业之中。因为跨世代对于工作的诠释、看待未来的思考维度、亦或是追求的目标之间皆有不同,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即便是在现在选择了传统产业、那些自古就存在的职业,也极有可能会因为对同一种职业类别不同的诠释,而与家人、长辈间,存在着与从事新兴产业的人,类似的沟通落差。


图片|Photo by 镜飞 匙 on Unsplash

跨世代未来想像的落差,导致鸡同鸭讲的局面

随着社群媒体、新兴科技的进步,每隔一段时间,一个新的行业、头衔、产业便会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持续更新的状态,对于年轻世代来说,早已不再是件令人感到惊奇的事,反而更像是一种可以预期的常态。然而,如此快速的更迭速度,有时并非上一个世代所能一下子就想像得到的。

在那个老师、医生、公务员、律师,这些各个世代抓周都存在的职业别,是为大多数人的职业选择与向往的年代,我们的父母、长辈们,对于未来的想像,更多的是着重在当下选择的这个职业,是否能够保障他们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内,有机会存下一笔稳定的款项,让其可以买车、买房,陪伴着家人,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不必愁苦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必要开销。

那是个追求稳定的年代,一个希望同样工作可以做 10 年以上,最好还能做到退休的思维盛行着的年代,也是父母从小生长的环境,那个造就他们根深蒂固观念的时代背景。

而许多在这个世代,之所以可以有更多对未来想像权利的我们,也正是因为当年父母选择了这些相对稳定的职业,才让我们有个搭建好的堡垒,能从这里稳健的出发,不必惧怕,更无需有后顾之忧。也正是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与时代环境下,我们便长出了与上一个、甚至是上上一个世代,具有高度落差的思维方式。

因此,当我们尝试设身处地,用他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时,便能了解,要从我们的解释中,就直接了解这些陌生的资讯,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毕竟有太多的资讯与词汇运用,都不是他们熟悉与存在于他们习惯的世界之中的。而那些否定的背后,其实更多的,也可能是他们隐藏起来的担忧与害怕。

推荐阅读:无痛创业:在“稳定工作”与“离职创业”之间,选择你热情所在之处

尝试听听那些隐藏在语句背后的情绪,其实我们都只是希望对方好

“下个月 xxx(某个公职考试)又在招考了,你要不要去考考看?”我记得曾听绿藤生机的共同创办人 Evelyn 分享过,这是他在创业三年后,父母仍时不时在餐桌上提出的问题。

那是在绿藤已经小有成绩,成为许多人提到纯净保养,脑中一定会浮现这个品牌的时刻,但父母,依然会担心。因为那不是他们想像过的,孩子未来会从事的职业,也不是他们从小熟悉的,一个可以支撑稳定生活,滋养未来发展的选项。

我当时好奇的问,“父母是真的希望你当公务员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那时他笑了笑说,“大概是觉得创业的风险还是比较大,很怕我们饿死吧。”

他也表示,后来有多次与父母聊到当时的情景,父母的回答都表示,他们真的不是不支持他,只是真的忍不住表达担心,却也不太敢说、不知道怎么说,于是只好用这样的方式,想说问看看,如果答应了,说不定就表示真的有状况,亦或是可以让孩子走一条“相对稳定”的道路了。

然而其实不只是 Evelyn,许多创业,或是从事新兴产业的人,一定也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在萤幕前的你,可能也正在面临着。

但在我们听到提问,火就上来,很想正面去迎战这些提问前,不妨先尝试听听看,那些隐藏在语句背后,对方真正想传达的意思是什么?而我们又是为何会对这些语句感到如此无力或愤怒呢?

就像上面的这个故事,在父母这些情绪波动的背后,很大程度代表的其实是他们一直都很想了解孩子生活的心情,而他们也因为担心每一次尝试了解,或是尝试说服的过程中,双方想法不同的隔阂,又让彼此之间擦枪走火。于是只能在茶余饭后,那个坐在客厅吃着水果、看着电视的时刻,将这些疑问与担心,引入那个相对悠闲、和缓的氛围之中。

其实他们想要表达的,不过就是他们心中忍不住的担心,以及无论如何都还是可以回家、还是可以跟爸妈商量、还是有别条路可以走,等等的意境,并不是否定我们所做的事,更不是直接要我们放弃。相反的,很多时候,他们在暗地里,其实比我们都还要为那些我们尝试的冒险,我们克服的挑战而感到骄傲。

就像我们在跟父母分享时,其实真正希望发生的,并不一定是全然的理解,更多的,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选择与努力,正被他们支持着。

你会喜欢:ME TIME 五周年|自己要用的,永远记得选择对自己更好一点

回归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你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回到这篇文章最前面提到的,对父母而言,我们因为职业太难懂、工作项目太创新,以至于双方产生沟通落差的问题,不只令人感到焦虑与烦躁,有时还因此而动摇了我们对于未来的选择与想像。

然而,这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

无论父母再如何为了我们的职业选择感到担忧,工作内容感到不解,未来规划感到不满意,这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将决定与衡量的权利,交付于任何一个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怪罪着长辈不理解我们,并用以作为限制我们选择的理由时,其实背后所透露的,不只是那真的无法隐藏的,他们的担忧,也包含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或是不愿意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心态。于是决定将选择全交予他人,将选择另一个选项的原因扣上父母不支持的帽子,用其当作理由,也比较能说服我们自己。

但亲爱的,这终究是我们生来是一人,离去也是一人的,只有我们会受到最大影响,也只有我们能真正决定的人生。在理解到那些对话冲突中,不可以避免的跨世代想像落差,与总是口是心非,没有办法一语道破的,隐藏起来的担忧后,我们最后,也是最重要得做的,依然是回头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想要选择的未来与现在是什么。

而当决定做下去了,即使再难懂,我们都可以尝试用不同方式、比喻、词汇去说明与分享,但动摇、放弃,就不复存在于选项中了。


图片|Photo by Christin Hume on Unsplash

写着这篇文字的此刻,我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工作依旧繁忙,创业依旧艰辛而有苦难言,我的日常奔波内容,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甚至是一段时间的陈述,完整交代清楚。但想着自己正在认真过好的每一个当下,专注做好的每一件小事,也想着父亲那句,“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奋力”——此刻,心中只有满足、享受与无法言喻的过瘾。

这是我的工作,我可能很难解释的清楚,但我热爱着它,而那些爱着我,我也深爱着的家人们,虽然依然无法完全理解,但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依旧是相互支持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