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验塑造现在的我们,若是有些情绪没有被照顾到,长大后,就会用成人的表情、带着孩子的欲求去面对世界。或许你也听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撒娇”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求之一。但若是曾在童年时期与具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的成人生活在一起,这样的人将不知撒娇为何物。

举例来说,如果父母本身就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就很难允许孩子撒娇;换言之,孩子撒娇的欲望会遭到否定。这是因为父母本身就已经很需要别人的爱和关注,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想要什么,使得孩子在撒娇欲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长大成人。

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心里却还留着如三岁孩童的撒娇欲。不论从社会层面或实际年龄来说,这个人的的确确三十岁了,周遭也会以三十岁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看待他,这使得他不能像三岁小孩那样行动。

问题是,这个人无法拥有三十岁成年人应有的情绪,因为三岁的他始终住在心里,没有好好长大。

所以他会表现出三岁小孩般的不满。三岁的孩子正是爱撒娇的年纪,认为全世界都绕着自己转,不但要求父母的关注,也认为周围的人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三岁的孩子会觉得不满,但三十岁的成年人不会;或者说,三十岁的成年人多半不会有这种任性的要求。

至于那些小时候因父母自律神经失调之故、无法尽情撒娇的人,很容易因为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不佳而生气,尤其是那些会大方展现内心想法的人,简直就是即刻爆发。

我们不可能要求三岁的孩子依三十岁成人的标准来行动,或具备三十岁应有的心理成熟度。大人不会觉得受伤的事,却是孩子无法承受的。同理,三十岁的成人不可能像三岁的孩子一样又哭又闹,也不可能一发脾气就乱丢东西。

既然这样,不开心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三十岁的成人会摆臭脸;就像三岁的孩子要是没人哄,马上就会觉得无聊,这些虽然已经三十岁,但缺乏撒娇经验的成人也一样。

在这些三十岁成人的潜意识中,压抑着名为“撒娇”的基本欲求。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心里还有如同三岁小孩般、想跟大人撒娇的欲望;就算让他回顾自己的童年、让他意识到原来父母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他也会觉得:“知道了又怎样?没满足又怎样?自己还不是就这样活到现在?”但事实上,他的潜意识仍会受到这种欲求控制。


图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推荐阅读:童年创伤无法愈合,如何照顾内在小孩?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开心”的情况,根本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才好。

明明三十岁,却像三岁一样的人?

人们常说,所谓的“成人”就是能自我控制的人,我也这么认为。能自我控制的人,潜意识里都没有被压抑的欲望;反过来说,无法控制自己的人,表示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残存着童年时未获满足的欲求,使人们产生莫名的执着。

尽管这些人出了社会、不得不装出三十岁成人的样子,但伪装得再好,留在潜意识里的欲望依然控制着他们。

一回家就摆臭脸的人,大多是这种类型。他们会想尽办法弥补小时候留下的缺憾,只是碍于成人的颜面,很难像三岁小孩一样跟别人撒娇。试想:都长到三十岁了,要是在家人或伴侣面前哭得像孩子一样,不是很没面子吗?

于是他们会替自己的委屈和不满找各种理由,就是为了给自己留点颜面。也因此,他们经常垮着一张脸,一副别人欠他几百万的样子。

这种明明已经三十岁、却还想跟三岁小孩一样耍赖的人,也往往让周遭感到困扰,因为不同于幼儿,成人很明显具备一定的力量。

大人很清楚,小孩相较之下是种弱小无力的生物,所以再怎么撒泼,大人也不至于感到害怕;但三十岁的成人不但有力气,又有头脑,要是胡闹起来,绝对会让旁人不得安宁。

此外,三十岁的成人还有三岁孩子所没有的性欲,这也使得这样的人往往会用小孩般的做法,来满足成人的欲望。

我曾主持过名为《电话人生相谈室》的电台节目,发现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曾有位妻子打电话来,说丈夫在外头有很多小三。没想到跟丈夫摊牌时,对方竟说:“妳应该更爱我、更包容我才对。”他不但觉得妻子的责备很不上道,还反过来攻击她。

如果“撒娇”这项欲求能在小时候获得满足,人类就会自然而然对其他事物产生兴趣,并发展出“自发性”(spontaneity)。自发性这种高层次的欲求,必须在基本欲望满足后才会产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

如果就这样带着三岁的欲望长到三十岁,未满足的部分会导致他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也不会产生想进一步做点什么的自发性,更不会想挑战未知的事物。这样的人总是等着别人服务,而且绝不会改变自己被动接受的姿态。

就算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是心里压抑着基本欲望的人,必然会在某个层面表现出被动的态度。这样的人往往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对外,他们会为了他人的愿望而行动;对内,则会受制于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基本欲求。

换言之,这样的人被紧紧拴在较早期的成长阶段。小时候的欲望不但一直留在他们心里,更糟糕的是,还不能把这一点表现出来。


图片|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一个杀人犯的养成:无法向父母撒娇,无法信任世界

越是对自己执着,越是缺乏自我

人类是种很会压抑的动物:压抑自己对父母的恐惧、自己对他人的攻击性,或是“撒娇”这种最基本的欲望。小时候能黏着双亲撒娇的人,在满足这种基本欲求后,接着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

能对父母撒娇,是种高度信赖的表现,意味着可以安心地在他们面前表现自己;就算不当个“好孩子”,也不用担心被抛弃。

但若是因父母患有自律神经失调或其他理由而无法尽情撒娇,这种欲望就会一直留在心底;长大后,再用成人的表情、带着孩子的欲求去面对世界。

从渴望满足到习惯放弃,这样的人往往被迫妥协。但相对的,他们即使长大成人,内心仍像孩子一般,渴望他人无私的奉献,这全都是出于对个人欲望的执着,这样的人其实是“眼中只有自己”(self-obsessed)的。我们常说的“我执”也是同样的意思。

所谓的“我执”,就是指偏执地想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求。希望别人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别人主动靠近,绞尽脑汁想要拥有更紧密的人际关系,这都是因为小时候没办法好好黏着大人撒娇的缘故。

三岁的孩子希望所有人都注意自己、所有行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当这种欲望没有获得满足时,长大后就很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别人不绕着他转,就会觉得不爽。这样的人就算成年了,还是会想拥有这种人际关系。

相反的,真正成熟的人,就算并非身为群体的关注焦点,也能觉得开心和满意。

三岁的孩子得不到关注时,会愤怒地攻击对方,但三十岁的成年人根本不可能这么做,于是会把这种遭到忽视的不满投射在各种层面上,想方设法去找对方麻烦。

若你常常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不满,应该先反思一下:“撒娇”的基本欲求是否压抑在你心里?被迫放弃任何一种未获满足的欲求,都是强人所难的事。正因如此,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才会这么多;又因为别人达不到这些要求,感到不平与不满。

从“欲求遭到压抑”这一点来看,眼中只有自己、我执和缺乏自我其实是一样的:基本欲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形同被迫放弃,而且还得压抑它;但是潜意识仍执着于想满足它,于是形成了我执。

同时,由于基本欲望的不满足,因此无论到几岁,与年龄相应的高层次欲求或愿望都不会自然出现,也因此导致自我意识的缺乏。

害怕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压抑它的人,容易出现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

三十岁时,不敢正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四十岁时,不肯面对希望别人如何相待的期望,这么做无异于拒绝接受关于真我的重要事实,罹患自律神经失调也只能说是刚好。

你会喜欢:减少执着、找回内在平静:为什么你该开始尝试“正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