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过度烦恼并不会帮我们解决事情。你知道吗,我们担心的事,有很多都不会发生⋯⋯

试着把专注“结果”的心态,转移到“过程”,当我们做好每个环节,结果会比我们想得还好。

这世界是由不安所组成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适度的不安”对人类而言十分重要。它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世间万物上,促使我们得以“躲避危险”或“预判先机”,然后再继续衍生出社会机制,文明、文化因而蓬勃发展。

但是这种不安全感若超过一定的程度,人们就无法专心在眼前必须要做的事上,有时还会因超出自身可承受的范畴而生病。

究竟我们该如何划清界线,取得折衷的平衡点呢?

雪梨大学的萨柏(Marianna Szabo)与新南威尔斯大学的拉维邦德(Peter F.Lovibond)曾做过与烦恼有关的研究调查。

“人到底在烦恼什么?”

从这项调查中,可得知大约有近半数(四八%)人的烦恼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关。换言之,结论是有一半的人都在苦恼“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才好”。

另外,这份调查也明确表现出“愈是认为结果无法改变的人,就愈会对各种解决方案持否定态度”的倾向。

当人坚信“无论做什么都注定失败”时,他就更无法迈向解决问题的道路。而且具有这种倾向的人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除非发生别的事,不然会继续烦恼下去”。要是没有什么会让这种人吓一跳的突发事件,他们就会陷入忧虑之中,无法自拔。

同场加映:早晨正向练习:有一种烦恼,叫做“我不想要烦恼

不过,换个方式来说,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人总是在担心一些只要发生某事转移注意力,就会抛诸脑后的问题。

没错。在大部分的状况下,一般人都不是针对当下发生的问题感到烦忧。

“万一事情演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做?⋯⋯但如果是发生这种情况呢?要是我做不好怎么办?”人会像这样一直持续思索着尚未发生的未来。

关于这一点,宾州大学的博柯维奇(Thomas D. Borkovec)等人发表了这样的研究报告:“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有七九%不会成真,其中一六%的突发事件只需事先做好准备就能妥善应对”。

意思就是,担忧转变成现实的机率为五%。这五%机率所发生的事是我们完全无能为力的,像是前所未有的天灾等等。剩下大多则是“如果准备得当,即使成真也没关系”的事。

在出现烦恼源头时,请不要基于“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不安而行动,而是要以“我想达成这种结果”的心情来思考,了解自己该如何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策略和事前准备。

愈是去探寻让自己消极看待事物而提不起劲的原因、做不到的原因,就离解决不安愈远。


图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在感到不安的时候思考,烦恼也不会消失。

在相关研究方面,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季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梅德维克(Victoria H. Medvec),过去曾做过与“后悔”有关的五项调查。

他们透过面对面访谈、电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以男女老少为对象实施广泛的考察分析。结果得知,虽然人会牢牢记住短时间内“不小心做了这件事”的后悔感,但对长期“没做”的事,后悔的记忆却更加深刻。

推荐阅读:总是在顾虑过去、担心未来?练习与身体对话,把情绪带到当下

此外他们还发现,那些因未曾采取行动所产生的悔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加的趋势。

虽说“做完后悔”胜过“没做而后悔”,但如果从漫长的时间跨距来纵观人生,便会发现这大概就是事实的样貌。

一样是要烦恼,选择用积极的态度烦恼很重要。请试着以采取行动为基础来思考,去想“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而不是“假使解决不了的话该怎么办”。有意识到这种态度的人,或许就是那些能切实感受到“结果自然随之而来”,并且毫不犹豫行动的人吧。

How to UNTHINK

世间所发生的事,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处理的事。只要这么想,我们就能积极面对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