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想着“我要赚大钱才能达到财富自由,而且才有时间陪家人”,然而为什么不是“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也花时间陪家人,大家都很开心”,反而工作效率提升了呢?

我曾经在一间旅游新创公司从事内容行销的职务,当时的我们挂着“旅游作家”的美名,经常要到处探听新的旅游情报、景点,到餐厅或旅馆试吃、试玩并作相关的采访,再将这些内容转化成文字或影片作为公司网站的内容。

有一阵子,我在工作上出现了很严重的瓶颈,明明是做着一模一样的工作内容,却一直无法发挥能力,内容产出上也一直遇到灵感干枯或没有头绪的情况。那时的情况似乎惨到就算我不说,周边的同事也感觉得出来的境界。再加上工作表现与成效数据也受到了影响,让我想藏也藏不住。

某天下午,我的主管把我叫到一旁,说要和我“聊一聊”,那时我一听,就知道主管是要和我聊工作表现欠佳的事情,带着皮皮挫的心情,我来到主管身边,他看着我,缓缓的说:“你最近生活还好吗?”

一开始我有点吃惊,原以为主管是会劈头直接与我讨论工作状况,没想到他突然问我过得好不好,让我一时之间不晓得该怎么回答,我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工作上似乎碰到了一些瓶颈,做内容总是没什么灵感。”

主管语气平稳地跟我说:“你这不是工作上碰到了瓶颈,是生活上碰到了一些状况。作为一位内容创作者,生活要够精彩,写出来的内容才精彩。”主管的一席话让我一发牵动全身,回家之后,我仔细的想了想生活上出现的状况,才发现自己当时的私生活真的是一团糟。

当时的我刚好和现在的先生在远距离恋爱,两个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也不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每天的心情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那时的我也和爸妈同住,开始想着自己搬到外头租屋的事情,却又不晓得经济上与感情上要怎么做下一步的规划,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么私人的事情,会开始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表现。

然而,身为一位作家或内容创作者,你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分享着这些内容?似乎都像是一张摊开的白纸一样一览无遗。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在以往功利主义且工作至上的观念里,生活出现什么状况,似乎都只要用课业很忙、公司加班或老板要求等原因,就能作为所向无敌的挡箭牌,家人也会一致认为:“怎么这么晚回家呀?喔!是工作很忙加班呀?那没关系!有忙就好。”或“最近怎么一脸憔悴?原来是老板要求应酬啊,那没关系,因为是老板嘛!所以就忍耐一下吧!”

我们似乎都忘了这么努力工作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好好生活,与家人好好陪伴彼此,然而,生活中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机会能让我们好好陪伴家人甚至是好好和家人吃上一顿晚饭,我们却总是用工作太忙等理由拒绝掉那些我们努力想要争取的机会。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拼命,才能够给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我认为,社会充斥着一种非常过气的思维,让老一辈的人认为:“如果想要赚大钱,牺牲健康或睡眠可能也是在所难免的。”“在事业上很拼的人就是会比较没有时间照顾家庭,身为家人的伴侣就是要多多谅解。”

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睡得饱饱的同时也赚大钱?或是同时兼顾家庭生活与工作事业?这其实正是我们在第一章讲到的“二选一思维”,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要在工作或热情上做取舍,相反的,真正厉害的人应该要兼顾两者,真正成功的人应该要利用生活的美满,去创造工作的效率与更高的成就感。

这其实正是一种现代的新思维,甚至也能说是某种思维潮流运动,正是因为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成就,我们才更有责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正是因为我们如此努力工作,我们才要更珍惜每一次与家人好好吃饭的机会。

现在,我们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会想要来看这本书?为什么会想打造一份有钱、有爱又有意义的工作?”想必答案不外乎就是为了要成就梦想与过好日子吧,但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理所当然的被忽略、被牺牲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记得初衷?


图片|Photo by buritora on PIXTA

我相信以下这三个信念是对你有帮助也值得被建立的:

一、生活的原则永远在工作的原则之上

《与成功有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他的上司因为工作需求,希望他能周日加班协助团队,史蒂芬拒绝了上司,他和上司说:“周日是我的教会日与休息日,我答应自己周日是不能工作的。”

上司听了觉得有点恼怒,生气的问史蒂芬:“你就不能为工作通融一下吗?你每个星期天的早上都有去教会,错过这一次真的有影响吗?”史蒂芬说:“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周日不工作是我对自己和对主的承诺。”

上司无奈的说:“好吧算了,那周六总可以了吧?这周六你能不能破例加班一下呢?”史蒂芬回:“不行,周六是我和太太的约会日,我答应我太太周六是属于她的日子,因此我周六也不能工作。”

上司听了又更气,他愤怒的对史蒂芬说:“周日不能加班,周六也不愿通融,那你周五会不会来上班啊?”史蒂芬说:“会的,周五是我的上班日,周五我可以上班。”

这个故事乍听之下有点无厘头,但,就是因为史蒂芬.柯维对生活原则的坚持,才能够确保“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而不是“工作不断越界,压缩生活的品质”。

史蒂芬.柯维说:“100% 的坚持比 98% 的坚持来得更有效。”意思就是,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也许破例一下、通融一下无伤大雅。”但背离原则就是背离原则,并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你可能在想:“美国文化跟亚洲文化不一样啊!我们哪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跟主管讨价还价?要是怎么做早就被炒鱿鱼了吧!”没错,各国风俗民情的确会让职场文化有所区别,但,你若希望能够改善这种职场潜规则,你就得先当那个坚持自己原则的人。

倘若每一个人都嫌弃惯老板,但持续允许惯老板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对待自己,那我们便不能奢望这个情况会有所缓解,因为我们也成为支持这个环境的参与者。

同场加映:当你不认同老板的决定时,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想,你如果没办法接受老板总是在休假时候突然要求你执行某些公事,你是有权利可以不参与的。你可能觉得:“我怎么能够不参与?老板假日就是会传 Line 过来,而且会急着要我回覆啊!”那我们便能思考一下你回覆和不回覆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你回应了,虽然能够让老板感到满意,但这同时也代表着你之后可能都得一直过着假日处理公事的生活,因为老板心里知道你是允许的、愿意参与的,因此这件事就会变本加厉的发生;

相反的,如果你不回覆,你也许会惹老板生气,更惨一点,也许你会被炒鱿鱼,但是往好的方面想,你之后就再也不必面对假日会一直要你处理公事的老板,因此离开也不尽然是一件坏事,又或者,老板久而久之就知道假日传讯息你都不会回应,因此除非有非常要紧的事,不然他是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打扰你的休假时间的。

你肯定有发现,有原则的人比没有原则的人更容易受到尊敬,虽然有时候这样的原则看似强硬或不解风情,可是,做人处事就是要有底线,而这些底线绝对不能因为工作而打破。

例如说,你本身是一个不抽菸不喝酒的人,那当这个成为你的生活原则时,它就必须要乘载在工作之上,不能因为工作就破例应酬抽个菸,这样我们便会成为一个凌驾于工作之下并且被工作摆布、为工作牺牲的人;同样的,如果你在生活上的某个原则是:再忙,假日都要回家和老爸老妈吃顿饭,那回家吃饭这件事情就应该要先被规划,其他事情再依照这个目标去做相关的配合。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事情用讲的比做的容易,但在我个人的经验里,其实也是跌跤了好几次才慢慢学会建立不可动摇的生活原则。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热爱工作的工作狂,而我身边亲密的人也都得在我工作之余“捡剩下”的时间来陪伴彼此。为了这件事,我先生和我抗议过很多遍,他曾和我说:“你看你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在经营你的事业?你有没有花至少同等的时间在经营我们的感情呢?”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没错,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花到等同的时间在经营感情,尤其是结了婚的夫妻,更容易以为婚姻妥当了、搞定了,就开始任由工作逐渐吞噬相处时光,你可能会觉得坚持这些生活原则有点太特立独行了,你也许会害怕没有一位老板能够接受这么任性的员工,但是,因为这样就屈就于惯老板的霸凌下,似乎也不太合逻辑,甚至不是什么有用的解决之道。

因此,我们都得努力成为一个更有能力、更专业、更无可取代的人,让公司需要你、不能没有你,你便有更多的筹码去任性并坚持自己生活的原则,不让自己和家人成为工作的牺牲品,从现在就开始设立底线、设立人生原则,让自己的生活绕着这些原则运行,而不是对自己的原则毫无界线,却抱怨着工作不断的越界。

你会喜欢:婚姻健身学:结婚不是终点,婚后更要经营

二、你的外在成就鲜少超过你的内在成就

我们以往在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都会先采用外在标准来评判他的资产、头衔、权利与外在形象,然而,这样的定义在现代逐渐受到质疑。质疑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身心灵的富足也是成功的衡量标准之一,如果只看一个人的外在成就而忽略了内在成就,就显得太片面也不够真实。

我们总是认为要先搞定外在成就,才有闲钱与时间来优化内在条件,我们想着“如果我谈成这笔生意,晚上就能一夜好眠了”或是“只要我早点达到财富自由,我就能睡到自然醒,每天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过回过头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想成:“只要我今晚能补充充足睡眠,隔天精神百倍,就能谈成这笔生意”或是“只要我能用心挖掘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找到那些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起床做的事情,我似乎就可以去算出我真正需要的生活费,提早达到财富自由。”

一个人的外在成就,很少能够真正超过他的内在成就,意指一个人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声誉、成功的事业、和谐的家庭与完整的自尊,绝对都是因为他本身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富足且健全。

健康出状况,似乎也会连带影响到家庭相处与事业版图,心理出状况,可能也会影响到自我的人格与外在的名声;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缺乏内在成就,那尽管他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奢华的生活,可能都只是短暂或虚无的。

推荐阅读:你怎么吃,决定你的免疫力!五种食疗搭配,吃出健康

就像前主管曾给我的叮咛:“生活要精彩,工作产出才会够精彩。”好好生活可以促进我们的健康指数、快乐指数,同时能够增添我们生活中的灵感,让我们有足够的意志力去面对挑战、用同侪与家人的支持来度过逆境。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自我成长”这个主题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因为人们慢慢了解到,想要工作状态变好,生活得先变好,想要生活变好,自己得先变更好。

在个人成长的领域里,我们可能会探讨要如何面对低潮、如何战胜拖延、如何提升自信远离自卑、如何和其他人化解心结重新合作⋯⋯,这些主题乍听之下也许会觉得有点私人,但事实是,我们在工作上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类似的问题,人生中各方各面的疑难杂症其实都有连贯性与相似之处。

也许,你会发现行销技巧可以用在约会交友上,也许,商业思维的管理模式可以用在教育小孩跟处理家庭问题上,我们正走向一个全方位的世代,以前,我们可以将工作与私生活做切割,但在未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则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你工作上的好点子皆是从生活中而来的,你在工作中学到的技术能够在生活中派上用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将外在成就与内在成就分开衡量,我们要认知到两者的关联性,我们要相信把生活过好也是对工作负责任的做法之一。

因此,不要再对自己说“因为我工作太忙,所以没办法运动”我们应该要改成“最近工作实在是太忙了,我应该更要每天勤奋运动来缓解这个情况。”想要打造一份有钱有爱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就从打造理想生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