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于有情感投射的物品,都有不一样的对待方式,打扫不一定要忍痛丢弃,本篇提供“不丢东西整理术”的四大基本原则,让“丢与不丢”不再成为你的烦恼。

请大家环顾一下家中环境,拿起几件你喜欢的东西。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手上的那些东西,有什么故事吗?

大家在衡量自己对物品的情感时,可以使用一个能协助你判断的指标,那就是“可替代性”。

假设,你很喜欢一把剪刀。如果这把剪刀被替换成功能相同的商品,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喜欢这把剪刀的原因在于它很锐利、轻巧,就算被换成相同规格的其他剪刀,你应该一点也不觉得介意吧?

再换个角度,如果那把剪刀的设计十分别出心裁,或是充满许多回忆,能令你想起送礼的人。那么,即使给你一把全新的剪刀,你应该还是会为了失去旧剪刀而感到难过。

有爱、有用、懒得丢

人们收藏物品的理由千奇百怪。因为这是自己专属的东西、这是用来招待亲友的东西、这是某人特地送给你加油打气的东西⋯⋯也可能没有任何原因,不知不觉就被你保留下来,或纯粹觉得丢东西很麻烦而一直没有处理。

换句话说,人们把东西留在身边的理由,不外乎有爱、有用、懒得丢。

如果光是看到家里的物品,就能让你的心灵感到温暖、幸福,此即对物品有爱的真实证明。某些人总认为“坚持对物品的爱”远比“打造宽敞的空间”来得重要。

对这些人来说,若一再逼迫他们接受“充满回忆的物品最多不能超过两箱”、“购物量不得超过家里的收纳量”这类严格规范,只会令他们更加退避三舍而已。

他们应该会用抵死不从的口吻哭喊道:“与其要我丢掉重要的东西,我还宁可多牺牲一些室内空间,买个大一点的收纳柜来放。”(买收纳柜总是比搬进大房子便宜嘛。)也正是因为如此,一般的整理方法总会令他们卡关。

本书就是为了回应这类心情而存在的。以下是“不丢东西整理术”不同于一般整理法的四大基本原则。

  • 无须大量丢弃,舍不得就不要丢。
  • 房间大小不重要,只须专注将物品分类。
  • 慢慢整理也无妨,每周一二次,每次不超过三小时。
  • 不丢东西,反而有助厘清你爱的是什么。

或许有的人会质疑:“怎么好像跟一般的整理法完全相反?”的确是这样没错。传统的整理收纳书,说穿了就是极简主义者的养成教育,只适合能够冷静看待物品用途、不带感情地将物品分类,然后爽快丢弃毫无用途之物的人。


图片|方言文化 提供

推荐阅读:你也有“恋物癖”吗?接受自己的依恋,不让“断舍离”成为一种压力

还不是把东西丢完就算了,后续还得为了维持整齐的居家环境,而每天刻意安排时间努力整理,神经绷得超紧。坦白说,我真的很怀疑,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自己原本的人生目标。

本书的主旨是协助各位“在不减少现有物品数量的情况下,舒适地过生活,同时以最小限度的努力来维护整理好的房间”,可说是相当佛系的收纳书。

以下我将逐一说明,不丢东西整理术的四大基本原则。

无须大量丢弃,舍不得就不要丢

面对购物时会花很多时间反覆确认、评估,之后也打算好好珍惜物品的人,若要他在短短五秒钟内决定该留或不留,然后果断地把不留的东西扔进垃圾桶,这中间的不安与被逼迫感,将会害得他们反覆思索“我上次那样根本是在乱丢,真是太不应该了”并后悔万分。

在这之后,为了弥补这种空虚感,大部分人会因此买进更多新物品。这就是“明明环境才刚整理完,没过几天却又再次爆棚”的原因。

不丢东西整理术的重点不在于“丢了多少东西”。只有对物品毫无情感者,才会对玄关前推放大量清出、待弃垃圾的景象感到痛快。记得,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留用物品的品质,而不是在丢弃量上较劲,因此就算只能清出少量垃圾也没关系。

你会喜欢:末羊子极简提案|是想减少物品,还是喜新厌旧?极简前先问自己 2 个问题

在这之后,当你定期检视物品(此为步骤四:维护)时,你对它们的爱将会越来越深。就算连一件物品都没办法丢也无所谓,早在你重新思考这件物品的意义时,你的人生就已往前迈进一步了。

房间大小不重要,只须专注将物品分类

收纳是为了协助我们更有效率地使用物品,充其量只是手段,绝非目的。

居家环境的大小与物品的依恋程度毫无关系,所以只要把“物品的意义”和“收纳难易度”拆开来,当成两件事思考,就能实现绝对不会后悔的整理。因此,请大家先暂时不要理会收纳量,专注在“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的分类作业即可。

慢慢整理也无妨,每次不超过三小时

一般人对于整理的态度都是“必须一气呵成,绝不能拖拖拉拉”,但这样的做法对于那些热爱物品的人来说完全行不通。

整理是相当需要集中精神的程序,而人们每天能够持续做出正确判断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小时。为了符合这项原则,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整理时间拉长、分段,以“每周一二次,每次不超过三小时”的方式,稳扎稳打地向前迈进。

我自己也是这样,绝对不会受理工作时间在三个小时以上的整理委托案。虽然短短三小时的缓慢进度,无法明显看出整理前/整理后的效果,但也正是因为过程中能够谨慎以对、仔细评估,很少有客户会在事后感到后悔。

根据我的经验,若是一人独居的场合,光是整理整间房子,平均就得花上约二十~三十小时。当然,若你想快点看到效果,也可以利用三连休期间(编按:日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连续三天的休假,称为三连休),采用十小时X三天的方式集中处理,一口气完成整理作业。

但如果强迫自己在一天之内持续整理超过三小时以上,不论进展是否顺利,最终都很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局面。“哎呀,麻烦死了,干脆一口气全部丢掉算了!还考虑什么留或不留!”

在这种恍惚状态下,很多人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丢进垃圾桶。当感觉变得麻痹,判断就会逐渐变得大胆,然而,你一定会在整理作业结束不久后,为自己当下一鼓作气的冲动而后悔。

因此,最理想的整理状况,是在每次三小时内、从容整理的过程中,猛然惊觉:“咦?家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整齐了?”当你达到那种状态之后,每周只须花三十分钟维护,就能打造出更容易整理、维持的理想居家环境。


图片|Photo by nonpii on PIXTA

不丢东西,反而有助厘清你爱的是什么

每个人对物品的感情各不相同。最简单的分类,就是“依恋强烈的物品”和“没有依恋的物品”。因此,在进入步骤二:整理之前,请先试着建立一套“将依恋视觉化”的爱物排行榜。

所谓喜爱的物品,大多都是:

  • 一看就喜欢,非买下来不可。
  • 光是用看的就觉得情绪激动、万分满足。
  • 从没想过要把这东西丢掉,会一直留在身边。

就像这样,喜爱的物品就是能触动你心灵的物品。你可以透过这样的评估方式,厘清自己爱的究竟是什么。

评估自己的爱物时,首先请环视房间,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喜爱物品全写在便条纸上。这时要注意的是,不论物品大或小都可罗列其中。从“吉他”这种大物品,到“试用保养品”这种小东西,全都可以视为自己喜爱的物品。

把喜爱的物品都写好之后,依照喜爱的程度排列顺序,建立出爱物排行榜。

在实际进行整理作业时,这个排行榜会影响到你“整理的顺序”。感情越深的物品越需要花时间整理,所以要把那些物品留到整理作业的最后。


图片|方言文化 提供

延伸阅读:因“收纳”而离婚的夫妻高达 33%!诊断伴侣整理类型,你们究竟合不合?

如果你和家人同住,还请邀请全家人一起建立此排行榜,共同评估、讨论彼此珍惜的东西。事先了解“哪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却是家人所珍惜的”,就可避免日后不小心把对方重视的物品丢弃,或是强迫对方整理而引发争执等问题。

例如,纸盒、纸箱、缎带或包装纸等,一般人认为毫无用处的东西,对某些人来说,或许隐藏着出乎意料的特殊情感。如果你一味认定那就是垃圾,并强迫对方“快拿去丢掉!”对方的积极度一定会瞬间下滑,马上就不想整理了。

“这家伙就是个丢东西狂魔,我得小心了!”一旦对方产生这种想法,就会紧紧关闭心门,甚至故意把东西藏起来不让你找到,这当然无益于整理。

请珍惜这份“舍不得丢”的情感

以下要和大家分享二十岁独居女性 A 小姐的案例。

A 小姐有许多喜爱的物品,其中她对“录下各种自己喜爱电视节目的 DVD”更是有着出人意表的情感。

她每天都会直接从电视上观赏节目,所以其实并不会特地回头去看那些录下来的内容。另外,她也是影音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的会员,可以观看的节目不计其数。

客观来说,大家都会建议“那就把那些不会再看的 DVD 丢掉吧”,但在整理 DVD 时,A 小姐的手却自然地停下来了。

其实,A 小姐的兴趣是追星,她总是抱着帮偶像加油打气的心情录制那些 DVD,对她来说,这些 DVD 就像是“父母在运动会上替孩子拍摄的影片”,背后充满了无限的爱意。

“这些我从没想过要丢掉!”她的内心深处充满强烈情绪,坚决不肯丢弃。于是,A 小姐在整理住家时,完全没有对这些 DVD,以及偶像周边商品采取任何处置,而是索性将之装箱,暂时放置在不妨碍走动的场所。

你是否也有“无论如何都不想丢掉”的东西呢?请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吧!

这样的做法绝不是便宜行事或怠惰。对物品的依恋源自个人的情感,与物品本身的价格或社会性价值完全无关。为此,大家只需要正视自己的喜爱,照着自身步调从容地整理,整理作业将会出乎意料地顺利、愉快。